-
丙戊酸钠与华法林隐匿的药物相互作用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隐匿的丙戊酸钠与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致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急剧升高的案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类型相互作用发生的3种模式与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例患者因不明原因抽搐入院后予丙戊酸钠对症治疗,2 d后INR急剧升高至4.67,最初怀疑为某种药物不良反应,经反复排查与分析,推断为丙戊酸钠与患者体内残存的华法林(入院前服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通过蛋白结合位点竞争在短期内置换出大量游离华法林,使其血药浓度快速增高,从而导致INR异常变化。老年患者多药治疗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病例提醒医生在开具药物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并适当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助于判断相互作用,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 MEG3作为miR-21的ceRNA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和微小RNA-21(miR-21)是抑癌和致癌因子。竞争性内源RNA(ceRNA)假说为研究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策略。MEG3可作为miR-21的ceRNA在乳腺癌、宫颈癌、胃癌、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转移以及药物耐药、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他克莫司与伏立康唑联用致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3岁男性患者肺移植术后长期给予他克莫司2.5 mg口服、2次/d,联合泼尼松5 mg、1次/d抗排斥反应。因患者肺部烟曲霉感染,给予伏立康唑400 mg口服、2次/d,次日调整为200 mg、2次/d,期间患者继续抗排斥反应治疗。应用伏立康唑3 d后患者出现尿量减少、乏力,血肌酐196 μmol/L,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49.0 μg/L。考虑为他克莫司中毒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在监测血药浓度情况下,间断停用他克莫司3 d,而后他克莫司减量至0.5 mg、1次/d,伏立康唑减量至150 mg、2次/d。17 d后,患者24 h尿量950 ml,血肌酐154 μmol/L,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7.7 μg/L。22 d后,患者血肌酐下降至142 μmol/L。考虑患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异常升高与联用伏立康唑后抑制其药物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5年5月至2022年6月胰岛素用药错误报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和分析胰岛素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监测网)2015年5月6日至2022年6月30日收到的胰岛素ME报告,对ME分级及涉及的药品、错误内容、引发和发现错误人员及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设定时间段内监测网收到我国26个省级行政区193家医院上报的胰岛素制剂ME报告2 215例,涉及患者2 215例;男性1 345例(60.72%),女性870例(39.28%);年龄(52±4)岁,范围1~95岁;轻型ME 2 182例(98.51%),严重ME 33例(1.49%);2 215例ME涉及8类29个品种的胰岛素和2 263例次错误内容,ME内容居前3位者依次为品种错误(40.70%,921例次)、相互作用/配伍错误(18.29%,414例次)和用量错误(9.06%,205例次)。2 215例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药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者分别占58.24%(1 290例)、28.26%(626例)、6.5%(144例)、5.60%(124例)和1.40%(31例);2 215例ME中1 741例(78.60%)被发现并被拦截,发现人员中药师占75.70%(1 318例),患者及家属占14.01%(244例),护士占7.76%(135例),医师占2.53%(44例)。引发错误的因素共3 011例次,主要为知识欠缺(23.28%,701例次)、药名相似(19.36%,583例次)和疲劳(14.51%,437例次)等。结论:胰岛素制剂相关ME的错误内容以品种、配伍和用量错误为主,主要引发人员为医师,发现并拦截错误者多为药师,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为知识欠缺、药名相似和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贝尼地平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用致低血压晕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长期服用贝尼地平(8 mg、1次/d)和阿利沙坦酯(24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8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因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自行服用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Paxlovid)3次后,发生晕厥,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给予多巴胺200 mg/d持续静脉滴注,2 h后血压103/46 mmHg,心率50次/min,血氧饱和度0.9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45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停用降压药,患者血压升至116/82 mmHg,停用多巴胺。停用降压药5 d后,患者血压169/93 mmHg,逐渐恢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8 d后,患者血压为130/78 mmHg。通过体检和长程脑电图、有关病毒抗体检测、脑部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测,排除神经源性、心源性和反射性晕厥的可能,考虑患者为低血压晕厥,其发生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符合利托那韦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抑制和恢复时间,而贝尼地平在肝内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考虑患者的低血压晕厥为利托那韦增强贝尼地平的降压作用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管理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者(受调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镇痛药管理、围手术期镇痛医疗行为和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4个维度共55个问题(4个维度分别为8、10、22和15个问题)。通过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以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自愿参与调研,以无记名形式直接提交问卷。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31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204份,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4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3家(95.6%),二级医院2家(4.4%)。204位受调者中外科医师46人(22.5%),麻醉医师80人(39.2%),临床药师32人(15.7%),外科护士46人(22.5%)。受调者所在的45家医院中,35家(77.8%)建立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定期沟通机制,22家(48.9%)有临床药师辅助临床科室医师的工作。204位受调者中每年接受1~2次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6.5%(156人)。60.3%的受调者(123/204)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过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药物选择[74.0%(91/123)]、用法用量[69.1%(85/123)]和药物相互作用[46.3%(57/123)]。37.3%的受调者(76/204)发现过镇痛泵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用法用量[69.7%(53/76)]、药物选择[67.1%(51/76)]和禁忌证[36.8%(28/76)]。受调者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成绩≥120分(满分为150分)者仅占13.7%(28/204),53.9%(110/204)的受调者成绩<90分[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外科护士中<90分者占比分别为50.0%(23/46)、43.8%(35/80)、46.9%(15/32)和80.4%(37/46)];15个问题中仅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50%。结论:接受调查的医院多数已建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相关机制,但仍存在围手术期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约半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和大多数外科护士对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癫痫患者新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人口迅速的老龄化,老年癫痫很可能成为最常见的癫痫形式之一。近年来,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布瓦西坦、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癫痫发作的单一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文中总结了老年癫痫患者使用第三代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阐述了药物对认知及情绪的影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尿病不同降糖药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多种代谢及血管异常,会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大多数现有证据表明,无论是1型糖尿病(T1DM)还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都有显著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存在也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COVID-19及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介绍,并对其病情发展进程的影响因素,药物治疗以及预防及管理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对其治疗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铁死亡调控机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性气流持续性受限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与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及氧化应激相关。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脂质氢过氧化物累积所致的细胞死亡,目前有研究表明铁死亡调控机制与COPD发生发展相关。本文通过对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其与COPD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未来临床基于铁死亡研发COPD治疗药物提供新发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