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及2种干预措施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组,干预A组提高抗凝剂与血液的比率,干预B组对献血者捐献侧手臂进行电热毯包裹保暖,提高献血者的血流速度.对比2组采集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机器报警次数、抗凝剂使用量、产品下机解聚、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等情况.结果:聚集与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94),与采集时间呈正相关(r=0.458);经贝叶斯与Fisher判别分析,分别对聚集和非聚集构建了方程式,该方程判别分析预测的正确率为77.1%.2种干预措施效果比较,B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A组;采集时间、机器报警次数和抗凝剂使用量、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例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2021年的整个队列中,90.28%的产品下机立即解聚,9.72%的产品4 h内解聚,2种干预措施组产品下机解聚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可用构建的聚集和非聚集方程式进行聚集发生概率的预判,并可提前做出干预.2种干预措施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都有效,但措施B具有提高采血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减少报警次数和抗凝剂用量、降低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发生率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机采血小板不同回输方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机采血小板不同回输方式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 Trima分离机采集单份血小板(10 U),血浆回输的41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回输的41名机采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献血者采集前(15~60) min采集后(10 min)的血常规WBC、RBC、Hb、Hct、Plt、MCV、MCH、MCHC指标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不同回输方式对献血者采集前后的WBC、RBC、Hb、Hct、Plt变化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浆回输方式能减少献血者血细胞的损失,可推荐血站日常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型血细胞分离机最适校准系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校准系数(YSF系数)下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探寻该机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最适校准系数.方法 选取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将调节不同的优化YSF系数后的机器作为3个实验组,保持原YSF系数的机器作为对照组.每台血细胞分离机完成采集110例并记录每份血小板的Plt检测值,重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实际血小板含量.将4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合格率与高值率,绘制正态分布曲线,选出最合适的血小板YSF系数.结果 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得出使用相同YSF系数的不同机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参数设置对单采血小板Plt含量有显著影响,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YSF系数为0.98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76±0.22)×1011/袋,不合格率为14.55%(16/110),高值率为20.00%(22/110);应用YSF系数为0.99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69±0.18)×1011/袋,不合格率为14.55%(16/110),高值率为12.73% (14/110);应用YSF系数为1.00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65±0.23)×1011/袋,不合格率为22.73%(25/110),高值率为13.64%(15/110);应用YSF系数为1.01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59±0.19) ×1011/袋,不合格率为33.64%(37/110),高值率为3.64%(4/110).再经过正态分布曲线比较后得出的最适YSF系数为0.99.结论 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在YSF系数为0.99时,离散程度最小,合格率符合国家标准,高值率处于最佳水平,可优化血小板的采集过程,提高血小板单采的综合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采血小板11例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机采血小板具有含量高、纯度高、输注后不良反应少、输注效果理想等优点.但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循环血容量较大,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情况时有发生.本文报告我院2016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11例失败原因.因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导致采集失败4例,占36.3%;机器故障导致采集失败3例,占27.3%;耗材因素、献血者静脉条件、溶血及乳糜血导致采集失败各1例,各占9.1%.Trima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失败5例(献血反应2例、机器故障2例,乳糜血1例),占45.4%;Amicu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失败3例(献血反应1例,耗材因素1例,静脉条件1例),占27.3%;南格尔CF-3000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失败3例(献血反应1例,机器故障1例,溶血1例),占27.3%.机采血小板采集前、采集中有较多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采集失败,应采取有效预防和改进措施,降低血小板采集失败率,以降低血小板采集成本、巩固献血者队伍、提升血小板采集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临床血小板的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耗材残余血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将机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缩短到14 d,分析机采耗材中残留的细胞量,评估频繁捐献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5月-2017年7月,随机抽取3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Trima、MCS+、Amicus)单采血小板耗材各30套,称重采样袋,冲洗耗材,检测冲洗液,计算出残留细胞量.结果 单采耗材Tnma:全血(91.2±13.5) mL,白细胞(2.9±1.0)×109,血小板(5.9±1.1)×1010;Amicus:全血(79.8±7.5) mL,白细胞(1.6±0.4)×109,血小板(2.2±0.9)×1010;MCS+:全血(31.3±11.8) mL,白细胞(0.1±0.08)×109,血小板(0.8±0.6)×1010.3种不同机型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单采耗材残余的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组间结果均有意义(均P<0.001).结论 考虑到Trima和Amicus耗材细胞损失量较大,建议献血者不能连续频繁用这2种机型采集,可轮换到MCS+上采集,以减少细胞损失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PLT)的效果.方法 126例双份男性献血者根据采血时血细胞分离机种类分为MCS+组(39例)、Amicus组(44例)、Trima组(33例),比较3组全血处理量、抗凝剂使用量(ACD-A)、采血后血小板计数(PLT)、采集时间、采集效率、采集速率、不良反应.结果 Mcs+组、Amicus组、Trima组全血处理量分别为(3194.3±251.2)、(3169.1±293.0)、(3178.2±301.5)mL,不良反应者分别为5例(12.8%)、6例(13.6%)、5例(11.6%),两两比较,P均>0.05;Mcs+组全血处理量、ACD-A、采血后PLT、采集时间分别为(342.18±28.22)mL、(192.44±19.67)×109/L、(79.23±11.20)min,Amicus组分别为(406.64±32.64)mL、(198.07±19.32)×109/L、(71.00±11.15)min,Trima组分别为(356.63±29.39)mL、(185.05±24.99)×109/L、(73.70±10.21)min,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Amicus ACD-A使用量最多,采集时间最短;Mcs+抗凝剂使用量最少,但采集时间最长、采集速率最小;Trima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献血者情况灵活选择相应的细胞分离机,从而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效率和献血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都市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耗材报废原因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都市血液中心使用的3种型号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本部和天府献血屋所使用的63782套单采血小板耗材为研究对象.其中,MCS+、Amicus、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的配套原装一次性单采血小板耗材分别为28351、15482和19949套.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启奥血站管理系统查询成都市血液中心本部和天府献血屋资源管理中的物料报废情况,统计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数量和原因,并且与人工登记的《机采室耗材报废统计记录》资料进行核对.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原因包括耗材因素(管路扭曲折皱、破损、渗漏等)和采集因素(静脉穿刺失败、机器故障、乳糜血、红细胞溢出、献血反应等).资料核实无误后,计算血小板单采耗材的报废率.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不同报废原因的单采血小板耗材报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①本研究63782套单采血小板耗材中,共报废900套,报废率为1.41%(900/63782).其中,MCS+型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率最高(1.83%,518/28351),分别高于Amicus和Trima Accel型的1.41%(219/15482)和0.82%(163/1994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9.10,P<0.001;χ2=162.15,P<0.001).②本研究900套报废的单采血小板耗材中,采集因素报废率为1.16%(738/63782),高于耗材因素的0.25%(162/6378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28,P<0.001).因采集因素报废的738套耗材中,MCS+型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采集因素报废率最高(1.61%,456/28351),分别高于Amicus和Trima Accel型的0.96%(148/15482)和0.67%(134/1994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9,P<0.001;χ2=164.42,P<0.001).因耗材因素报废的162套耗材中,Amicus型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耗材因素报废率最高(0.46%,71/15482),分别高于MCS+和Trima Accel型的0.22%(62/28351)和0.15%(29/19949),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P<0.001;χ2=30.38,P<0.001).③本研究因采集因素报废的738套单采血小板耗材中,主要报废原因包括静脉穿刺失败报废241套(0.38%,241/63782),机器故障报废144套(0.23%,144/63782)和乳糜血报废133套(0.21%,133/63782).结论 成都市血液中心使用的3种型号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率和报废原因存在差异,报废原因主要以采集因素为主,包括静脉穿刺失败、机器故障和乳糜血等.单采血小板采集工作中,应根据献血者的身体条件及血细胞分离机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单采血小板耗材进行采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活化和功能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3种机型血细胞分离机Amicus、Trima和Mcs+采集血小板活化和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60例,按照3种机型所有献血者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检测各组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机型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均高于正常值,Amicus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较另2种血细胞分离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机型血小板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血小板,均存在一定程度血小板活化;不同分离方式所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其活化程度之间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小板校准系数对单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比较单采设备中血小板校准系数(YSF系数)调整前、后单采血小板含量,探讨YSF系数对单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80例无偿献血者分成2组,每组240例.选取Trima Accel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40例无偿献血者当前YSF系数的单采血小板.按照操作手册调整Trima Accel系统的YSF系数,采集调整YSF系数后240例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比较YSF系数调整前、后两组的血小板收集量、血小板容量、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储存期末pH值等的差异.结果 YSF系数调整前、后两组血小板收集量、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容量、红细胞计数及储存期末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不合格率由24.67%降至13.33%.结论 调整YSF系数可降低单采血小板含量不合格率,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质量,采供血机构应制订标准工作流程,规范YSF系数的设置,以保证临床输注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系统5.1版与6.4版血小板采集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Trima血细胞分离机系统软件5.1版与6.4版血小板采集效果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使用Trima 5.1版系统采集的献血者1634名为对照组,2019年9年1日至2020年3月1日使用Trima 6.4版系统采集的2417名献血者为试验组,对比两组采血压力报警、手动调节次数及耗材报损率的差异.随机抽取观察期内使用5.1版和6.4版系统的献血者各100名,对比其采集时间、血小板产品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系统升级至6.4版后,血小板合格率与5.1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份采集时间虽有所缩短,但与5.1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份采集时间明显缩短[(57.88±7.28) min比(64.03±9.7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版机器压力报警次数(8.4%比34.5%)和人工手动调节1~5次、6~10次、11~20次比5.1版明显减少(21.4%比6.6%、4.2%比1.9%、8.9%比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4版因系统故障和血管因素造成的耗材报损率比5.1版明显下降(0.73%比0.17%,P<0.05).两组采集的血小版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6.4版采集血小板,产品质量和5.1版无差别,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在性能方面6.4版优于5.1版,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