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尿液碱化治疗的利与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炎症疾病,当血清尿酸浓度(sUA)>420 μmol/L时,尿酸一钠(MSU)晶体可形成并沉积在关节和结缔组织,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除了尿酸盐浓度,pH值也是影响MSU沉积的影响因素之一,pH值降低促进MSU结晶,尿液碱化将pH提高至6.2~6.9,可增加尿酸盐溶解度,防止MSU沉积和尿酸结石形成。临床上常用的碱化药物有枸橼酸盐、碳酸氢盐、乙酰唑胺、氨丁三醇等,其中枸橼酸钾是临床最常用的碱剂。然而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要谨慎。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干预成为治疗痛风安全和经济的方法,但长期疗效尚未确定。本文从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两个方面讨论了尿液碱化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应用中的利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及2种干预措施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组,干预A组提高抗凝剂与血液的比率,干预B组对献血者捐献侧手臂进行电热毯包裹保暖,提高献血者的血流速度.对比2组采集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机器报警次数、抗凝剂使用量、产品下机解聚、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等情况.结果:聚集与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94),与采集时间呈正相关(r=0.458);经贝叶斯与Fisher判别分析,分别对聚集和非聚集构建了方程式,该方程判别分析预测的正确率为77.1%.2种干预措施效果比较,B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A组;采集时间、机器报警次数和抗凝剂使用量、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例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2021年的整个队列中,90.28%的产品下机立即解聚,9.72%的产品4 h内解聚,2种干预措施组产品下机解聚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可用构建的聚集和非聚集方程式进行聚集发生概率的预判,并可提前做出干预.2种干预措施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都有效,但措施B具有提高采血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减少报警次数和抗凝剂用量、降低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发生率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尿毒清颗粒结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肾功能、炎症指标改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评价尿毒清颗粒结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炎症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6例尿毒症病人为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对照组68例患者采用规律血液透析,选择费森4008S型血液透析机,枸橼酸盐透析液,透析血流量在26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液透析通道为颈内静脉,常规肝素抗凝,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组68例采用尿毒清颗粒结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方法同对照组,口服尿毒清颗粒,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神疲力乏、肢体沉重、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和肌肤甲错)积分变化,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CCr)和 24 h 尿蛋白定量]变化,炎症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22例,占比32.35%,达到有效标准的有39例,占比57.35%,总有效人数为61例,占比89.70%.对照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19例,占比27.94%,达到有效标准的有33例,占比48.53%,总有效人数为52例,占比76.47%.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病人神疲力乏、肢体沉重、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和肌肤甲错等证候积分下降,且治疗组病人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病人肾功能方面的指标BUN、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CCr的浓度水平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改变的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CRP、TGF-β和IL-6浓度水平下降,且治疗组改变的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结合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尿毒病人的临床方面症状,降低其中医证候的积分,对残余的肾功能发挥保护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营养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不同补钙方式对固定献血者血清Ca2+及PTH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不服钙剂、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乳酸钙颗粒三种情况对于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钙(Ca2+)、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比较哪种钙剂的效果更好.方法 2020年7月—9月从本中心固定献血者人群中招募35名志愿者(男性21名,女性14名)共同参与三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为对照组,即在单采血小板前不予补充钙剂;第二组在采前20 min(采样后)补充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第三组在采前20 min(采样后)补充乳酸钙颗粒.三组实验中,每一组都分别在采样时(采前20 min)、穿刺时(采集0 min)、采集初中期(采集20 min)、采集中后期(采集40 min)留取全血标本5 mL用于血清Ca2+和血清PTH的检测.比较三组血清Ca2+和血清PTH数值的变化趋势,探讨钙剂的作用效果.结果 献血者血清Ca2+随时间的改变在显著变化(F=101.979,P<0.001),组间效应不显著(F=0.059,P=0.943>0.05);血清PTH随时间的改变在显著变化(F=495.834,P<0.001),组间效应不显著(F=1.241,P=0.294>0.05);血清Ca2+和血清PTH数值随采血时间的变化成负相关.两种钙剂均能减少枸橼酸盐反应的发生概率(P<0.001).结论 无论是否预防性补充钙剂,或是补充何种钙剂,献血者体内血清Ca2+均能够在PTH的作用下保持稳定;预防性补充钙剂可以降低枸橼酸盐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预见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我血液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机采血小板常规宣教和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捐献者皮下血肿、穿刺部位疼痛、低血糖反应、枸橼酸盐反应、焦虑反应等献血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皮下血肿、穿刺部位疼痛、低血糖反应、枸橼酸盐反应、焦虑反应等献血反应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护理非常满意度(70.00%)、护理总满意度(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93.33%)(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捐献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不同缓冲剂碳酸氢盐透析液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比较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与醋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应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效果,为临床选用合适的透析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纳入 2021年 1月至 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42例,每例患者连续进行 2次无肝素血液透析,分别使用枸橼酸盐透析液和醋酸盐透析液各 1次.比较患者分别使用两种透析液治疗前后血小板、pH、碳酸氢根离子(HCO3?)、钙离子(Ca2+)、凝血指标、体外循环管路及滤器的凝血情况、透析治疗完成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使用枸橼酸盐和醋酸盐透析液时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治疗,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肌肉痉挛、低血钙、出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在两种透析液治疗前血小板、pH、HCO3?、Ca2+、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小板、pH、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O3?、Ca2+、PT、INR、TT、FI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盐组体外循环管路及滤器凝血分级程度较醋酸盐组轻,治疗完成率高(85.7%比 64.3%,P<0.05).结论 枸橼酸盐透析液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醋酸盐透析液相当,体外循环管路及滤器的凝血情况、透析治疗完成情况均优于醋酸盐透析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30%、4%)抗凝在使用常规透析浓缩液的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观察两者的透析效果、抗凝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2例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浓度枸橼酸盐组15例和低浓度枸橼酸盐组17例),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30例次和32例次,检测透析前后、透析器前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PH值、游离钙(iCa2+)、钠离子(Na+)的变化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平均尿素清除率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管路凝血情况.结果 两组透析后PH值、Na+浓度虽较透析前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血离子钙在透析后、透析器后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后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透析后、透析器后的ACT略有延长,但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对凝血没有不良影响.对两组透析后ACT、PH值、iCa2+、Na+、URR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是安全、有效、简便,使用高浓度的枸橼酸盐更方便、更经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致冠心病患者高热寒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7岁,2016年9月27日因"发作性胸闷、气短22年,加重1 d"收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10余年,动脉粥样硬化、膀胱癌术后等病史.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胃大部切除术后;膀胱癌术后.体检:T 36.3 ℃,P 76次/min,R 20次/min,BP 112/62 mmHg.入院后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q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qn;尼可地尔片5 mg, po,ti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po,q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po,tid;铝碳酸镁片500 mg,po,tid;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 mg,ivd,bid;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液30 mg,ivd, bid.患者使用以上药物后未诉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铁蓄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抑制小鼠的骨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小鼠卵巢切除观察铁蓄积对去势小鼠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E+F-)、卵巢切除组(E-F-)、卵巢切除合并枸橼酸铁铵干预组(E-F+).每周收集各组小鼠血清、股骨样本,连续收集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铁蛋白(Fer)、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和氧化应激指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在体外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成骨细胞增殖(CV),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成骨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 与E-F-组比较,在E-F+组发现,小鼠血清OC和ALP在第4周显著下降(OC:(88.6±8.2)比(55.3±9.2)ng/ml;ALP:(18.1±1.6)比(12.0±1.8) U/100 ml,E-F-比E-F+),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均升高,除了第1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骨密度(BMD)进一步下降[(0.13±0.03)比(0.07±0.02) mg/mm3,E-F-比E-F+](第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E-F+组骨组织中的Runx2、SP7和Bglap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E-F-组的76%、72%、74%(第3周)和46%、49%、36%(第4周).体外实验中在E-F+组发现: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在第4周下降至E-F-组的45%.ROS不断升高,从第2周到第4周分别为E-F-组的1.43、1.48、1.85倍.结论 铁蓄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抑制小鼠的骨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道标本中1株奇异劳特普罗菌的分离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奇异劳特普罗菌(Lautropia mirabili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一住院患者多次合格痰样本中分离的1株奇异劳特普罗菌行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形态学观察;采用微量生化反应管验证其生化反应;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16S rDNA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在5%CO 235℃血平板上培养24~48 h形成大小不等、白至浅黄色、粗糙、不溶血、干燥、呈"咬琼脂"现象的菌落;革兰染色呈革兰阴性不规则球状体,抗酸染色阴性;主要微量生化反应阳性结果包括脲酶、葡萄糖、麦芽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结果包括乳糖、蔗糖、苯丙氨酸脱氨酶、VP、吲哚、鸟氨酸、赖氨酸、枸橼酸、甘露醇;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奇异劳特普罗菌(Lautropia mirabilis,Score 2.130),16S rDNA鉴定确证为奇异劳特普罗菌(Lautropia mirabilis).结论 该菌菌落及镜下菌体形态不规则,目前基于MALDI-TOF MS的鉴定手段快速且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