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对ICU肺炎患儿疗效及呼吸功能和VAP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肺炎患儿疗效及呼吸功能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循环参数、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氧合指数、乳酸水平、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SpO 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 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RP、乳酸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闭环式服务模式结合气道干预护理后,可明显缓解ICU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ICU肺炎患儿的呼吸循环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TSPO分子探针 18F-FDPA和 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靶向相对分子质量1.8×10 4转位蛋白(TSPO)的分子探针 N, N-二乙基-2-[2-(4- 18F-氟苯基)-5,7-二甲基吡唑[1,5-a]并嘧啶-3-基]乙酰胺( 18F-FDPA)和 18F-(R)-( N-仲丁基)-3-氟甲基- N-甲基-4-苯基喹啉-2-甲酰胺(LW223)用于探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AP)的可行性和效能。 方法:选取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3只):正常对照组(A组)、VAP组(B组)和VAP治疗组(C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2、16和24周末注射 18F-FDPA和 18F-LW223,并于注射后40~50 min行活体腹主动脉PET/CT和同机CT血管成像(CTA)。所有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行腹主动脉病理学及免疫荧光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和配对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8F-FDPA在3组不同时间点(第12、16和24周末) PET/CTA同机显像中,靶本比(TBR;腹主动脉病灶/左心室血池)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68.09~144.88,均 P<0.001)。在第12周末显像中,3组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显像剂摄取增高灶。在第16和24周末显像中,B组腹主动脉局部的摄取均高于同期时间点的C组(均 P<0.05)和A组(均 P<0.001);C组腹主动脉局部的摄取高于同期时间点的A组(均 P<0.01)。3组不同时间点PET/CTA图像中,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 18F-LW223摄取增高灶。在上述3个不同时间点,3组 18F-FDPA和 18F-LW223的TBR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2.88~36.79,均 P<0.05)。病理HE、免疫荧光CD68和TSPO染色显示,B组 18F-FDPA高摄取易损斑块处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多于C组。 结论:与 18F-LW223相比, 18F-FDPA可用于早期探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并可评估降脂药物干预后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行MV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V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b及APACHE Ⅱ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而G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鼻肠管组Alb明显高于鼻胃管组( P<0.05),而两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鼻肠管组MV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鼻胃管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 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MV患者采用鼻肠管留置的方式行EN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评分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风险评分模型,探讨BP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胎龄<32周、住院时间≥28 d的极早和超早产儿254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129例)和非BPD组(125例)。收集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 t检验、 χ2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灵敏度、特异度评价其效果。 结果: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通气支持时间>7 d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BPD风险评分系统,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 CI:0.823~0.913, 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644时,灵敏度为0.884(95% CI:0.812~0.931),特异度为0.760(95% CI:0.674~0.830)。 结论:胎龄、NRDS、VAP、通气支持时间长是BPD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对极早和超早产儿BPD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VAP技术检测脂蛋白残粒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脂蛋白残粒(RLP)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浓度以及小而密LDL颗粒(sd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46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对照组,149例)。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VAP)技术分离相测定2组空腹血清RLP、LDL-P及sdLDL-P等血脂亚组分浓度,采用均相法检测各组空腹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分析2组检验指标变化以及各检验指标的颈动脉斑块诊断真阳性率、诊断真阴性率、诊断假阳性率和诊断假阴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检验指标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颈动脉斑块组RLP、LDL-P和sdLDL-P水平[分别为(1.07±0.36)mmol/L、(1 300±370)nmol/L、(435±139)n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9±0.17)mmol/L、(781±215)nmol/L、(156±59)nmol/L; P均<0.01];血清RLP和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真阳性率[78.08%(114/146),81.51%(119/146)]和真阴性率[84.56%(126/149),86.58%(129/149)]均高于TG[58.90%(86/146),43.62%(65/149)]和LDL-C[59.59%(87/146),46.98%(70/149)],血清RLP和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假阳性率[15.44%(23/149),13.42%(20/149)]和假阴性率[21.92%(32/146),18.49%(27/146)]均低于TG[56.38%(84/149),41.10%(60/146)]和LDL-C[53.02%(79/149),40.41%(59/146)]( P均<0.01);血清RLP、LDL-P和sdLDL-P诊断颈动脉斑块AUC值(分别为0.890、0.902、0.973)均大于TG(0.682)和LDL-C(0.712),RLP和sdLDL-P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AUC值(0.977)大于RLP(0.890)和sdLDL-P(0.973)( P均<0.01)。 结论:血清RLP、LDL-P和sdLDL-P等脂蛋白亚组分可作为颈动脉斑块的检验指标,其诊断价值优于TG和LDL-C;血脂蛋白亚组分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项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伴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测PH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生期协作网7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2周且确诊BPD的77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等围生期资料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计算机随机按8∶2比例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非参数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队列间差异;根据是否存在PH,分为PH组和非PH组。在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D伴发PH的高危因素,基于BPD严重程度和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应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对预测模型进行模型区分度准度、临床适用度的评估。 结果:777例BPD早产儿中130例伴发PH,发生率为16.7%。777例BPD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8.7(27.7,30.0)周,其中男454例(58.4%),女323例(41.6%)。训练队列共622例,其中PH组105例、非PH组517例;验证队列共155例,其中PH 25例。训练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低( OR=0.87,95% CI 0.76~0.99),剖宫产出生( OR=1.97,95% CI 1.13~3.43),小于胎龄( OR=9.30,95% CI 4.30~20.13),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 OR=4.49,95% CI 2.58~7.80),晚发型败血症( OR=3.52,95% CI 1.94~6.38)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OR=8.67,95% CI 3.98~18.91)均为BPD伴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和BPD严重程度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 CI 0.79~0.88)、0.87(95% CI 0.79~0.95),列线图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的对角线,临床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 结论:5 min Apgar评分低、剖宫产出生、小于胎龄、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BPD早产儿发PH的风险增加。据此及BPD严重程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为预测BPD伴发PH的发生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个体化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流冲击法对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气流冲击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囊上分泌物清除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Ovid,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始至2021年8月26日。纳入的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的质量评价工具,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836例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4 h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声门下吸引相比,气流冲击法可降低VAP发生率、增加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出量,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长,缩短ICU住院时长。但存在部分结局指标缺乏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研究,同时部分研究异质性较大,文献质量偏低的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经口气管插管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气管插管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V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气管插管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的CPIS评分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口臭、口腔污垢残留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气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口腔感染、反流误吸、气管食管瘘、气管黏膜溃疡、导管阻塞、脱管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安全、护理技巧、护理服务及护理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循着护理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明显降低,口腔清洁目的达到的同时,明显降低发生VAP感染及并发症,缩短患者气管拔管时间,且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依据医院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启动时间,以2018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0例患者纳入常规EN组,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3例患者纳入早期EN组。早期EN组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EN禁忌证时开始早期经鼻肠管EN,根据EN耐受性评分调整输注速度或添加肠外营养,目标喂养量为104.6~125.5 kJ·kg -1·d -1,最终实现完全EN;常规EN组于患者渡过早期应激阶段、生命体征平稳、入ICU 48 h后开始EN,管理流程同早期EN组。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浅快呼吸指数(RSBI)、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剩余碱(BE)和撤机后2 h PaCO 2、CO 2潴留率等通气指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再插管率等重症管理指标。 结果:早期EN组患者经过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后,撤机时RSBI明显低于常规EN组(次·min -1·L -1:36.68±16.12比52.63±14.81, P<0.05),而pH值、PaO 2、PaCO 2和BE与常规E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撤机后2 h PaCO 2和CO 2潴留率均明显低于常规EN组〔PaCO 2(mmHg,1 mmHg=0.133 kPa):52.48±7.62比58.32±8.43,CO 2潴留率:(10.25±2.86)%比(18.46±3.21)%,均 P<0.05〕。与常规EN组比较,早期EN组VAP发生率〔8.7%(2/23)比15.0%(3/2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h:52.64±14.81比53.78±12.75)、ICU住院时间(d:4.92±1.26比5.24±1.84)、总住院费用(万元:2.09±0.48比2.10±0.69)、再插管率〔13.0%(3/23)比20.0%(4/20)〕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可以改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状态,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品管圈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2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n=412)和对照组( n=41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QCC活动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痰液性质(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牙菌斑指数评分、血氧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SpO 2)、氧和指数(OI)]、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232例、Ⅱ度132例、Ⅲ度48例,少于对照组的181例、156例、76例( Z=14.62, P < 0.05)。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20.63%(85/412),低于对照组的31.48%(130/143)(χ 2=12.60, P < 0.05)。观察组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18±0.36)%,低于对照组的(1.42±0.43)%( t=8.69, P < 0.001);观察组SpO 2、OI分别为(99.08±2.22)%、(362.25±60.80)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98.47±2.45)%、(341.79±63.63)mmHg( t=-3.75、-4.72,均 P < 0.001);观察组ICU停留时间[(10.71±2.49)d]、住院时间[(16.25±4.08)d]均短于对照组的(11.43±2.94)d、(18.12±4.66)d( t=3.80、6.13,均 P < 0.001)。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7%(11/412),低于对照组的10.65%(44/413)(χ 2=21.12, P < 0.001)。 结论:QCC活动气道护理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血氧指标,降低VAP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