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实践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临床实践证据,为纠正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达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2015年1月31日—2019年9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涉及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护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和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来源于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0篇RCT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诊断性试验研究。总结临床适应性证据24条,涉及10个方面内容,即鼻肠管置入指征、导管材质、置入体位、置入方式、确认方法、喂养方法、固定、不耐受、导管堵塞、留置时限等。结论:本研究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提供了管理流程与循证证据,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安全实践与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输入襻结石性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6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48 h入院。右上腹呈间歇性胀痛,进食后症状明显,伴恶心,无呕吐。2008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011年因十二指肠壶腹部癌在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查体:中上腹部可见20 cm陈旧性手术疤痕,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93×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4%、C-反应蛋白24.09 mg/L。肝功能:ALT 68 U/L。腹部CT平扫+增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改变,部分肠管扩张积气,扩张的肠管局部密实,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肝内胆管扩张积气(图1)。临床诊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输入襻梗阻。经禁食、抗感染、解痉等治疗9 d,症状无缓解,行剖腹探查见:右上腹与腹壁广泛粘连、予以分离,依次解剖出横结肠肝曲及其系膜,见输入襻穿出横结肠系膜处无狭窄,顺着输入襻肠壁向近侧游离至横结肠上区,见胆肠、胰肠吻合处空肠桥襻扩张、充血水肿,距肠肠吻合口约10 cm处小肠内可触及质硬肿块,推挤可移动,判断为结石,结石远端肠管相对狭窄,将其向远侧推挤,远离胆肠吻合口,后纵行切开肠壁,取出结石,经肠管切口处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胆管及肠襻无结石残留,肠管切开处横行缝合,留置引流管关腹。术中经鼻、胃肠吻合口向输出襻置入营养管。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抗感染等治疗,恢复顺利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行MV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V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b及APACHE Ⅱ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而G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鼻肠管组Alb明显高于鼻胃管组( P<0.05),而两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鼻肠管组MV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鼻胃管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 P<0.05)。 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MV患者采用鼻肠管留置的方式行EN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7年4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的27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盲插法组,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2±16)岁;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入院24 h内采用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的3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电磁导航组,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50±15)岁。统计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和留置鼻肠管耗时;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估留置鼻肠管前与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留置鼻肠管操作者(以下简称操作者)腰背痛程度,并计算留置鼻肠管后即刻操作者腰背痛发生率。结果:电磁导航组患者的一次留置鼻肠管成功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4.07%(20/27), P<0.05;留置鼻肠管耗时为10(8,13)min,明显短于盲插法组的30(22,40)min( Z=-6.17, P<0.05)。留置鼻肠管后0.5 h内,电磁导航组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盲插法组的70.37%(19/27), P<0.05。留置鼻肠管前,2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部疼痛评分均为0分。留置鼻肠管后即刻,电磁导航组患者的操作者的腰背痛发生率为45.45%(15/33),明显低于盲插法组的85.19%(23/27), P<0.05。 结论:床旁电磁导航下留置鼻肠管成功率高、耗时短,患者对留置鼻肠管的满意度高,同时可大大降低操作者职业腰背痛发生率,有利于特重度烧伤患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在ICU脑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在ICU脑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院脑科ICU治疗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的方法行肠内营养供应,观察组采用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肠管的方法行肠内营养供应。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管置入成功率、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置入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置管10 d内主观综合营养评价量表(SG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胃食管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腹痛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ICU脑科重症患者采用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供应,一次性置管置入成功率高,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并发症少,预后佳,康复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21~81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57例患者均采用"三三制分离法"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57例患者中,5例联合行腹腔镜多器官切除术(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术、2例联合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胆囊切除术)。57例患者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十二指肠周围留置双套管持续冲洗吸引。5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0 min(80~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10~13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3 d)。57例患者中,术后4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 d(5~17 d)。(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7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枚(13~27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0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57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23例,pT3期24例,pT4期5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17例,pN1期27例,pN2期13例。57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57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8例,高分化腺癌27例。结论:"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住重症医学科需经幽门后喂养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放置鼻肠管。对超声显像不清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听诊法,研究组采用腹部轨迹听诊法,将两组听诊结果与X线定位结果进行对照,一致者代表腹部听诊方法有效,并评价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22/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6%(23/24例);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7%(16/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2%(22/24例);研究组平均置管耗时为(20.79±2.27)min,对照组为(36.35±2.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部轨迹听诊法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时间,且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在临床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肠管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鼻肠管的留置时间及延期使用的安全性,并分析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设计调查表格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留置鼻肠管的21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生堵管的留置时间阈值。结果:216例患者留置时间7~120 d,堵管发生率为6.02%(13/216),误吸发生率为2.78%(6/216),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39%(3/216)。对13例堵管患者统计分析发现,堵管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泵注速度快慢有关(χ 2=46.056,36.564, P<0.05)。此外,鼻肠管使用时间长短,除影响患者发生堵管外,与患者误吸发生率也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误吸发生率显著增加(χ 2=13.190, P<0.05)。ROC曲线分析鼻肠管留置时间与堵管发生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 CI:0.886~0.981, P<0.001),约登指数为0.829,最佳留置时间的截断值为52.5 d,其判断堵管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90.6%。 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留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频繁更换鼻肠管带来的不适,同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当留置时间超过阈值时其发生堵管概率显著增加,我们应该做好导管维护或及时进行更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生酮饮食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1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生酮饮食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及管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为实施生酮饮食后每4小时给予个性化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包含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当患者出现生酮饮食胃肠道不耐受时,留置鼻肠管至空肠上段,稀释生酮饮食,增加膳食纤维、胰酶制剂及益生菌的摄入,减少患者腹泻、胃潴留的发生;每4小时监测患者血糖及血酮情况,采用Engel分级评价生酮饮食疗效;早期开展主动活动,促进患者脱机及四肢肌力恢复。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生酮饮食进展顺利,胃肠道不耐受显著改善,入院第30天时,患者Engel分级为Ⅰ级,无影响功能的癫痫发作,病情平稳得到有效控制。入院第66天患者脱机成功,转入普通疗区,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等护理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行生酮饮食的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个性化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鼻肠管留置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留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比较其与传统盲插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2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插组和可视化组各64例,盲插组通过传统盲插方法进行鼻肠管置入,可视化组通过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进行置入。评价2组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并发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盲插组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59.44 ± 13.84)岁;可视化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58.28 ± 12.08)岁。可视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6.8%(62/64),高于盲插组的82.8%(5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4, P<0.05);可视化组置管时间(20.08 ± 2.69)min,短于盲插组的(38.19 ± 3.79)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99, 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传统盲插鼻肠管相比,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能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尽管目前在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喂养指标的变化方面无差异,但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会进一步体现出该技术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试验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