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取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足三里穴区下血管,进针约10 mm,留针5 min,不行针;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区下胫前动脉分支处,进针约25 mm,行上下提插手法 5 min后出针.两组均每周治疗 2 次,共治疗 4 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内踝、外踝、足底的脚掌内上方和脚掌外下方4个区域左右温度差值,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血流峰值指数对数(ln PS)、最大速度均值对数(ln TAMAX),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和血压计测量踝肱指数(A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内踝和外踝 4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及平均值差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脚掌内上方、内踝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除内踝左右温度平均值差值外,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外踝和内踝 4 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平均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ln PS、ln TAMAX及A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3.3%(1/30,P<0.05).结论:足三里刺脉术能够有效改善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速度,减小左右下肢温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疼痛状况的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2月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且符合入选标准的DFU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简明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中最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的得分和总得分及疼痛的相关影响中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的影响的得分及总得分。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自理能力、糖尿病病程、创面Wagner分级、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将患者按照一般资料分类,统计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总得分。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筛选DFU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为95.45%。DFU患者的最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得分分别为5(0,10)、2(0,6)、3(0,8)、2(0,8)分,疼痛程度总得分为11(0,24)分;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的影响得分分别为4(0,10)、4(0,10)、5(0,10)、5(0,10)、3(0,10)、4(0,10)、4(0,10)分,疼痛的相关影响总得分为30(0,63)分。42例DFU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39~87(67±10)岁,大多数为初中学历,糖尿病病程20年以上者居多,半数患者创面Wagner分级为4级,大多数患者体重指数和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大多数患者自理能力存在部分依赖,绝大多数患者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约半数患者白蛋白水平异常,大多数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前述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05、-2.55, P<0.05);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患者的疼痛的相关影响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66、-2.02、-2.12, 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是42例DFU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分别为0.28~11.87、5.67~36.99,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6.17、21.33, P值均<0.05),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是42例DFU患者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为2.92~39.09,标准化回归系数为21.00, P<0.05)。 结论:DFU患者常伴发疼痛,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和白细胞计数是DFU患者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在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1例2型糖尿病且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将2017年1—12月入组的113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入组的128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两组均管理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及足部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降低;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6个月末,观察组暂无4、5级患者,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 3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12、18个月末,观察组的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3、4~5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18个月末,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截肢;观察组1例手术治疗,无截肢患者。 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延缓糖尿病足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非手术及微创治疗技术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糖尿病足溃疡(DFUs)的非手术及微创治疗技术进行系统性综述,给整形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使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非手术及微创治疗DFUs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3年9月,中文检索关键词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英文检索关键词包括Diabetic Foot Ulcer、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Non-surgical Treatment。根据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有效率、截肢率、死亡率以及其他与治疗效果相关的指标。采用医学文献王软件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0篇文献,分别为来自中国、埃及、美国、瑞典各15、2、2、1篇。高质量文献16篇,低质量文献4篇。文献中包括非手术治疗技术5项:糖尿病足定制鞋垫、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外用敷料治疗、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微创治疗技术2项:血管介入技术、骨膜牵张技术。整形外科医生应根据DFUs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技术。糖尿病定制鞋垫主要可以用于DFUs复发或Wagner分级0级患者的治疗,对于Wagner分级1级以上的DFUs患者,使用PRP、VSD和血管介入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中医中药也在Wagner分级1级以上DFUs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外用敷料治疗常用于DFUs的日常换药,促进创面的愈合。骨膜牵张技术手术创伤小,对于严重的DFUs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非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DFUs效果良好,整形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疗条件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5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69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578例)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691例),同时根据Wagner分级将糖尿病足组分为低级别组(40例,Wagner 0级或1级)、中级别组(425例,Wagner 2级或3级)、高级别组(113例,Wagner 4级或5级)。再将57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446例)和截肢组(13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和血红蛋白。收集糖尿病足患者的Wagner分级和截肢手术资料。进行二元或有序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2DM患者糖尿病足及截肢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NDF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吸烟和饮酒患者的比例、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比例均较高( χ2=3.852~474.272, P均<0.05);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水平升高( U=6.485、35.421、36.155, P均<0.05),总胆红素、D-BIL、I-BIL、ALT、AST、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HbA1c、血红蛋白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降低( U=3.145~68.119, P均<0.05)。血清I-BIL水平≥6.0 μmol/L与糖尿病足呈负相关( OR=0.751,95% CI:0.570~0.980, P<0.05)。血清总胆红素>10.0 μmol/L与Wagner评分较低有关( OR=0.506,95% CI:0.298~0.857, P<0.05),血清I-BIL≥6.0 μmol/L是Wagner评分较低的保护因素( OR=0.280, 95% CI:0.147~0.538, P<0.05)。总胆红素≥10.0 μmol/L是截肢的保护因素( OR=0.474,95% CI: 0.243~0.921, P<0.05)。 结论: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与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以及截肢事件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微血流成像对糖尿病足横向骨搬移治疗后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 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3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医院-社区综合管理。采用糖尿病足部自我护理问卷(DFSQ-UMA)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及进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足部自我护理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agner 0、1、2级患者多于对照组,3、4、5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足进展例数分别为6例(8.96%)和19例(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310, P=0.004);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且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DFSQ-UMA各维度条目均分均较对照组高,且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模式的医院-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糖尿病足进展、减少糖尿病足相关高危因素,以及提高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银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含银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烧伤整形科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收治的Wagner分级为 2~4 级 64 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随机选自单日就诊患者,对照组随机选自双日就诊患者,各 32 例.观察组予行创面清创+VSD治疗,定期予质量分数为 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术区,并每日用含银液体敷料经VSD侧孔注入直达创面,浸泡创面 10~15 min后打开引流管吸出含银液体敷料,持续 7 d;对照组除未使用含银液体敷料外,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术后 7 d拆除VSD,比较两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形态;二期植皮术后3周,观察两组移植皮片成活率、截肢率.结果:清创VSD治疗术后 7 d,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02±2.41)%、(91.79±2.01)%,高于对照组的(85.95±2.52)%、(75.15±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肉芽组织形态为(1.12±0.09)分,优于对照组的(1.61±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期植皮术后3周,观察组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6.47±1.60)%,高于对照组的(81.75±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截肢率为 0,低于对照组的 6.2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含银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确,可使新鲜肉芽生长良好,且抑菌效果好,自体皮片成活率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糖尿病足患者炎症标志物特征及其与足溃疡预后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糖尿病足患者基线炎症标志物特征及其与足溃疡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6年以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49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炎症标志物特征及与足溃疡预后的关系.结果 Wagner 4级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高于Wagner 0-3级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ophil percentage,NE%)在Wagner 4级高于Wagner 0-1 级,Wagner 3级高于Wagner 0级.NE%、CRP、PCT和IL-6水平与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 1.038(1.019~1.056)、1.019(1.012~1.026)、8.225(2.015~33.576)和 1.017(1.008~1.025);以Wagner 0级为参照,高WBC者病情更易进展至Wagner 2-4级,OR(95%CI)值分别为1.260(1.096~1.447)、1.188(1.041~1.356)和 1.301(1.137~1.490);高ESR者病情进展至Wagner 3-4级的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030(1.006~1.054)和 1.045(1.019~1.071).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ESR(P=0.008)、CRP(P=0.039)和IL-6(P=0.033)的水平低于未接受治疗者.痊愈组WBC、NE%、ESR、PCT和IL-6水平低于无效组.NE%和IL-6水平越高,足溃疡患者预后越差,OR(95%CI)值分别为1.030(1.010~1.051)和1.008(1.002~1.013).结论 随着基线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升高,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增加;基线NE%和IL-6水平升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该研究提示应该尽早评估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状况并给予规范化抗生素治疗,以改善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情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继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耐药情况,探究继发P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6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取其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比较原发感染PA和继发感染PA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并观察2年内愈合、复发、截肢、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等结局.结果 13.0%的DFU培养出PA,其中38.1%为继发感染.继发感染PA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与原发感染PA相似.然而和原发感染PA相比,继发感染PA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抗生素的敏感率下降了12%至22%.与原发感染PA的DFU患者相比,继发感染PA者愈合率明显降低,2年的愈合率分别为44.4%和70.4%(P=0.01).继发感染PA者溃疡不愈合的风险是原发感染者的3倍.此外,校正年龄、性别、Wagner分级、感染程度、糖尿病足病程后,血浆白蛋白水平(P=0.001)是继发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继发感染PA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原发感染PA下降,并且继发PA感染的患者足部溃疡愈合更为困难.血浆白蛋白水平是继发PA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