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术后切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腹部外科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10%[1].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表现为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2-3].与其他外科手术类型相比,腹部术后切口更易感染,其发生率高达15%~25%[4].此外,有报道,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0.4%~3.5%,但其相关的死亡率高达10%~45%[1].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不仅阻碍患者快速康复,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改革形势下,明确腹部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和挑战问题[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B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探查肱桡关节),C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探查肱桡关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小头脱位、肘关节功能、肱骨功能及桡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C组患儿桡骨小头脱位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反射状态、屈伸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桡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辅助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肱桡关节探查治疗儿童急性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肱骨功能恢复显著,同时避免了桡骨小头脱位,应用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 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骨不连,对照组有2例骨不连同时螺钉退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穿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相比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钻孔次数,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外周动脉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肢动脉。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病程更长,病变更加弥散,钙化程度更重。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若不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往往不佳。对于此类患者,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多种无创及有创检查方法,可以进行初步诊断。而后在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之下,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及确定干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建患者血流,最终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截肢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具有立体纤维蛋白结构、富含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可持续释放各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PRF已在创伤外科、整形外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广泛用于治疗患者各种急慢性创面。对创伤外科中常见的慢性难愈合创面,常规的外科处理常效果不佳。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RF对慢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标本选择、离心方法、离心管材质、冻干保存技术等多种方法,研究者尝试对PRF进行改良增效,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PRF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部骨折治疗的超高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及研究组(1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采用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治疗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 cm×2.5 cm~2.2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2.7 cm~2.5 cm×4.5 cm。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5例,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伴手指血运障碍2例,应用Flow-through皮瓣重建手指血运;4例单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3例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缺损,应用桡神经浅支修复5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2例。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保护性感觉恢复。指端感觉恢复:5例为S 4,2例为S 3+。指体无萎缩,指骨间关节屈、伸活动自如。供区除遗留线样瘢痕外,腕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影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 结论:携带皮神经的游离腕横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便,横向切取适合修复手指"C"形软组织缺损,可同时重建血运及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促进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指南(IWGDF2023更新)》解读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促愈合干预措施是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新近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指南相关章节与2019年的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补充了各条推荐的证据内容,且所纳入的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本文从清创、敷料、氧气和其他气体、物理治疗、生物制剂(皮肤替代物,自体或其他细胞产品)、药物、负压治疗以及教育和生活支持这8个方面进行两份指南的对比;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2023年版指南在临床可能的实际应用与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病变全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iMRI辅助后颅窝占位切除术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iMRI相关耗时、病变全切除率、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iMRI显示病变无残留定义为全切除;残留病变体积≤20%为大部切除。结果:27例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及iMRI检查。27例患儿单次iMRI的相关总耗时为(58.5±11.6)min(43~87 min)。27例患儿首次iMRI结果显示,24例(88.9%)为病变全切除,3例(11.1%)为大部切除;其中2例进一步切除病变,第2次iMRI显示病变均全切除。应用iMRI后病变全切除率提高至96.3%(26/27)。术中3例患儿发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iMRI扫描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仅1例(3.7%)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结论: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iMRI具有可行性,可提高病变全切除率,且不增加手术的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状RNA_0001495/微小RNA-527/Robo1轴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_0001495/微小RNA(miR)-527/Robo1轴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circRNA对照组和circRNA_0001495 KD组,采用对照circRNA短发卡RNA(shRNA)和circRNA_0001495 shRNA慢病毒感染T24细胞,建立稳转细胞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RNA_0001495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circRNA_0001495靶基因miR-527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527的靶蛋白。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对照组细胞circRNA_0001495表达水平(1.02±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0.6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5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水平(1.97±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6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2, P<0.05)。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水平(1.97±0.06)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6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2,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79.65±4.05)%]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55.1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80,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14.50±12.37)个]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84.50±12.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2, P<0.05)。miR-527是circRNA_0001495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miR-527表达水平(0.88±0.05)明显低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1.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90,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Robo1蛋白表达水平(1.25±0.14)明显高于circRNA_0001495 KD组细胞(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96, P<0.05)。 结论:circRNA_0001495敲降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iR-527/Robo1轴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