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der(X) t(X;Y)(p22.3;q11.2)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例无创性DNA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病因及遗传学特征。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BoBs(BACs-on-Beads)技术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胎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并对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及其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 X, add(X) (p22),而父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羊水BoBs结果提示胎儿染色体存在Xp22的缺失,且有Yq11片段存在。SNP-array检测进一步明确,胎儿及其母亲的衍生X染色体短臂存在7.13 Mb的缺失(p22.33p22.31, 608 021-7 736 547),同时附着有Y染色体长臂12.52 Mb的拷贝(q11.221q11.23, 16 271 151-28 788 643)。结论:胎儿衍生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核型为46,X,der(X) t(X;Y) (p22.3;q11.2)mat。多种产前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来源,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无创产前检测辅助报告X染色体异常的羊水细胞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辅助报告提示X染色体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集孕妇的羊水及脐血样本,常规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用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之后对分裂中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 结果:孕妇NIPT检测提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低风险,但辅助报告提示X染色体数目偏少(45,X)。羊水及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X,高通量测序结果为seq[hg19](X)×1,(Y)×2;FISH结果为46,X,ish idic(Y)(q11.23)(SRY++,DXZ1+);C显带Y染色体两端可见一深染致密和一浅染疏松的着丝粒,异染色质区缺失。胎儿的核型最终被确定为46,X,pus idic(Y)(q11.23)。结论:对NIPT辅助报告提示的异常,应采取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进行确诊,以避免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dic (Y)(p11.32)性发育异常患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4月6日因"原发闭经"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等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为14岁女性,表现为身材矮小、多痣、原发闭经。染色体分析初步判定其核型为46,X,idic(Y)(p11.3)[59]/45,X[39]/47,X,idic(Y)(p11.3)×2[2];FISH检测结果为46,X,der(Y).ish idic(Y)(p11.3)( SRY+)[59]/45,X[39]/47,X,der(Y)×2.ish idic(Y)(p11.3)( SRY+)[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X)×1,(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结果显示为45,X[35%]/46,XY[65%]嵌合;荧光探针PCR显示Y染色体 AZF区无缺失;Sanger测序未发现 SRY基因致病变异。综合各种检测的结果,患者的分子细胞核型被确定为mos 46,X,idic(Y)(p11.32)[59]/45,X[39]/47,X,idic(Y)(p11.32)×2[2].ish 46,X,idic(Y)(p11.32)( DXZ1+, DYZ1++, DYZ3++, SRY+)[59]/45,X( DXZ1+, DYZ1-, DYZ3-, SRY-)[39]/47,X,der(Y)×2.ish idic(Y)(p11.32)( DXZ1+, DYZ1++, DYZ3++, SRY+)[2].arr[GRCh37](X)×1, (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判定为携带idic(Y)(p11.32)但表型为女性的嵌合型DSD患者。 结论:上述嵌合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能为该DS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发46,X,der(X)t(X;Y)(q26;q11)胎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1例新发46,X,der(X)t(X;Y)(q26;q11)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22日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采集夫妇的外周静脉血样以及胎儿的脐血样本,进行常规的G显带核型分析。提取羊水DNA,对其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孕25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为永存左上腔静脉,二、三尖瓣少量反流。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Y染色体pter-q11片段易位至X染色体长臂q26处,孕妇夫妇核型均未见明显异常。CMA检测显示,胎儿X染色体长臂末端存在约21 Mb的缺失[arr[hg19]Xq26.3q28(133912218_154941869)×1],Y染色体长臂存在约42 Mb的重复[arr[hg19]Yq11.221qter(17405918_59032809)×1]。结合DGV、OMIM、DECIPHER、ClinGen及PubMed等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上述Xq26.3q28缺失为致病性,Yq11.221qter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结论:Xq-Yq相互易位可能是胎儿的遗传学病因,预测可导致卵巢功能障碍与发育迟缓。联合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与CMA检测能够及时诊断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与来源、区分平衡和不平衡易位,对孕妇妊娠结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学基因组图谱分析技术在不良生育史患者遗传学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分析(OGM)技术在不良生育史患者遗传学病因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因不良生育史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例患者(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了400条带水平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检测;采用550条带水平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中1例进行了验证;采用染色体C显带、N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共同验证了另1例患者;综合判断得出4例患者均存在染色体结构变异后,采用OGM技术进行回顾性检测分析。结果:OGM技术能够准确识别隐匿性倒位inv(7)(q22.3q21.2)、复杂嵌合型X染色体缺失45,X[77]/46,X,der(X)dup(X)(q28q21.31)del(X)(q28)[32]、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基因区域微缺失del(Y)(q11.223q11.23);无法识别人类参考基因组中的空白区域,如核型46,XX,4qh,4qs中的随体及异染色质等。结论:OGM技术能够检测参考基因组空白区和无标记区域以外的平衡和(或)非平衡性的多种染色体畸变,可以作为新型诊断工具来分析不良生育史患者染色体显微及亚显微水平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5, X/46, X, idic(Y)(q11.2)嵌合体1例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胎龄25 +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为性染色体可能异常的胎儿的遗传学特征。 方法:选取2023年1月6日就诊于台州医院不孕与优生门诊的1例无创产前检测结果异常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应用NIPT、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PCR检测对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孕妇孕30 +周的NIPT检测为X染色体单体,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5,X[59]/46,X,del(Y)(q11.2)[17],CNV-seq提示Y染色体q11.222q12区存在7.98 Mb的拷贝数缺失,p11.31q11.221区存在16.92 Mb的嵌合性拷贝数缺失,FISH提示胎儿为嵌合体型性染色体异常,且含有2个 SRY基因,多重PCR检测显示 AZF b+c区完全缺失,C显带显示Y染色体两端均可见一深染致密着丝粒。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最终被确定为45,X/46, X,idic(Y)(q11.2)嵌合体。胎盘组织CNV-seq结果与NIPT一致,胎儿组织CNV-seq结果证实为45,X/46,XY嵌合体。夫妻双方外周血CNV-seq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联合NIPT、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FISH和多重PCR检测技术诊断该胎儿核型为45, X/46, X, idic(Y)(q11.2)嵌合体伴 AZF b+c区缺失,为该孕妇夫妇提供了产前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遗传因素不孕症的诊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孕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生殖障碍状态,严重危害育龄期夫妇的生殖健康。遗传异常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不孕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导致不孕症的遗传因素有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突变等。对于遗传因素不孕症患者,首先应按照不孕症的诊断流程进行全面的不孕症检查,并结合特殊病史、临床表现及家系分析,进一步选择针对性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诊断。遗传因素不孕症的治疗常涉及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和生育力保存。本文就不孕症的常见遗传因素及其诊治策略进行讲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拓展检测方法在2例性染色体拷贝数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拓展检测方法在遗传性不育和性发育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别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复合荧光多重PCR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分析技术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020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的1例不育症患者(患者1)和2020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1例性腺发育异常儿童(患者2)进行检测。结果:针对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对这2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未提示Y染色体AZF微缺失;针对27个STS遗传标记进行拓展检测,结果检测提示患者1位于X染色体长臂的STS位点扩增峰值是X染色体短臂扩增峰值的近3倍(Xqp),X染色体长臂的STR质控位点扩增峰为2个峰,且比值约为2∶1(GATA31E08和DXS6809),TAF9b位点在X染色体长臂扩增峰值与常染色体扩增峰值的比值约为3∶2,该患者X染色体长臂可能存在拷贝数异常。患者2,C03Yp、TAF9b、C01Yq和C11Xp位点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扩增峰值与常染色体扩增峰值比值约为1∶1,X染色体的STR质控位点扩增峰为2个峰,且比值约为1∶1(GATA31E08和DXS6795),该患者可能存在X和Y染色体拷贝数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者1染色体核型为47,XY,i(X)(q10);患者2染色体核型为48,XXYY,与AZF微缺失拓展检测结果相印证。结论:与传统AZF检测方法相比,本拓展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满足AZF检测需要,还可以提示性染色体拷贝数异常,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捷的特点,可减低临床检验成本及工作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29a通过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节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轴突生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微小RNA(miRNA)-29a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调节对神经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上海中科院细胞库购买的SH-SY5Y细胞经过体外培养(4×10 4/ml)分别转染miRNA-29a的激动剂和抑制剂(40 nmol/L),构建miRNA-29a不同表达水平的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果(转染24 h)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水平(转染48 h)。转染72 h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PTEN、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通过神经形态学和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轴突长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t法检验比较各组数据。 结果:转染miRNA-29a激动剂组的miRNA-29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9.03±0.12比0.31±0.03, t=241.70, P<0.05),而激动组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抑制组(0.31±0.02比3.26±0.23、0.30±0.06比3.36±0.15, t=45.09、58.79, P<0.05)。miRNA-29a激动组中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3.26±0.13比0.42±0.03、2.57±0.13比0.31±0.04, t=71.45、51.55, P<0.05)。在miRNA-29a激动组中,SH-SY5Y细胞增殖活性和轴突长度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0.86±0.07比0.44±0.03、(157.56±11.13) μm比(43.48±4.92) μm, t=13.89、31.11, P<0.05]。 结论:miRNA-29a可以通过干预PTEN表达,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SH-SY5Y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南地区4 278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及核型异常的发生率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 AZF微缺失以及核型异常的发生频率及特征。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4 278例不育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结果:共收集4 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精症2 048例,重度少精症1 536例,轻~中度少精症310例,精子浓度正常的不育患者38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在2 421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异常213例,检出率为8.80%。在4 278例患者中共检出422例Y染色体微缺失,检出率为9.86%,其中无精症、重度少精症、轻~中度少精症和精子浓度正常但不育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0.4%、13.28%、0.97%和0.52%。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评估男性不育原因的重要工具,及早确诊将有助于对生育方式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