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der(X) t(X;Y)(p22.3;q11.2)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1例无创性DNA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病因及遗传学特征。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BoBs(BACs-on-Beads)技术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检测胎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并对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及其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 X, add(X) (p22),而父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羊水BoBs结果提示胎儿染色体存在Xp22的缺失,且有Yq11片段存在。SNP-array检测进一步明确,胎儿及其母亲的衍生X染色体短臂存在7.13 Mb的缺失(p22.33p22.31, 608 021-7 736 547),同时附着有Y染色体长臂12.52 Mb的拷贝(q11.221q11.23, 16 271 151-28 788 643)。结论:胎儿衍生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核型为46,X,der(X) t(X;Y) (p22.3;q11.2)mat。多种产前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来源,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on-Beads?,BoBs)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产前诊断中常会发现Xp22.3微缺失/微重复病例。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病理意义研究较少,本文针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流行病学、产生机制、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前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3 579例单胎:高龄产妇(年龄≥35岁)、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临界风险、无创基因检测(NIPT)高风险、超声指标异常、不良妊娠史的羊水样本进行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oBs)检测,同步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核型分析或BoBs检测出的非整倍体异常/微缺失/微重复样本根据需要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微阵列验证。结果:(1)高龄、NIPT高风险、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指征样本占比89.44%(3 201/3 579),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96.19%(202/210),微缺失/微重复异常检出率87.5%(28/32),合计异常检出率95.04%(230/242);超声指标异常、不良妊娠史、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指征样本占比10.66%,检出非整倍体及微重复/微缺失的异常占4.96%。(2)BoBs检出198份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13/18/21/X/Y)异常,12例≥20%的嵌合体,与核型结果一致;2份21-三体、3份X/Y、7份探针检测范围外的2、7、8、9、10、20、mar染色体核型嵌合、8份臂间倒位和5份易位由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BoBs检测对5种非整倍体的敏感度为94.6%(210/222),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5.4%(12/222)。BoBs检出32份微缺失/微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9份。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BoBs检测联合应用相较于单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检出9.4%(23/244)阳性样本。结论:单纯高龄、NIPT高风险、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指征的样本更适合作为BoBs在产前诊断应用的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ACs-on-Bead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on-Beads?,BoBs)在基层产前诊断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对1773份产前诊断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及BoBs分析。对BoBs检出的微缺失微重复样本,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在5种非整倍体的检测中,BoBs共检出46例三体,16例性染色体异常,有4例BoBs结果正常而羊水核型分析提示为<20%的低比例嵌合。未检出常见的9种微缺失综合征,但检出14例Xp22微缺失男胎以及5例其他的微缺失/微重复,其中10例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结果均符合。结论:BoBs作为非整倍体的快速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有可能发现部分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其难点在于无法检出低比例嵌合以及对Xp22微缺失男胎的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型分析联合其他遗传学检测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核型分析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 on Beads,BoBs)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因高龄行产前诊断的 930 例孕妇,全部行核型分析,联合BoBs检测 420 例,联合SNP array检测 343 例,联合FISH检测 167 例,分析其染色体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930 例胎儿中,核型异常192 例(20.7%),三体综合征中以21-三体居多,性染色体异常中以克氏征居多.在核型联合其他检测中,联合SNP array检测可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1,P=0.013).对于染色体嵌合体的诊断,核型联合FISH检测可更精准地确定嵌合类型及比例.孤立性高龄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低,高龄合并无创高危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最高,在高龄合并超声软指标中,随超声软指标数目增多,染色体异常率随之升高(P=0.001).高龄孕妇年龄与核型异常、非整倍体尤其 21 三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孤立性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低,高龄合并无创高危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高,随超声软指标数目增多、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核型联合FISH检测可更精准地确定嵌合类型及比例,核型分析联合其他检测尤其与SNP array技术可显著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利于遗传咨询及再生育指导,是高龄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多种产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在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多种产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在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联合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BoBs)标记技术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的4 319例孕妇资料,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及产前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情况.结果 4 319例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575例,异常检出率13.31%,检出数目异常270例,检出率为6.25%;结构异常305例,检出率为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2,P>0.05).575例异常染色体中,核型分析单独检出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平衡性重排和嵌合体为主,BoBs及CMA较核型分析额外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195例,其中致病性及可能致病性CNVs 48例,染色体临床意义未明CNVs(VOUS)及可能良性CNVs 147例.高龄孕妇组检出染色体异常以数目异常为主,数目异常与CNV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57,P<0.05).超声异常组检出染色体异常以CNVs为主,CNVs与数目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57,P<0.05).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高风险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CNVs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07,0.081,均P>0.05).结论 对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应同时行核型分析联合BoBs/CMA检测,充分发挥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的互补优势,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产前诊断一例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产前诊断1例超声异常的Miller-Dieker(Miller-Dieker syndrome,MDS)胎儿,分析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BoBs)、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对1例超声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产前BoBs检测提示胎儿携带17p13区的MDS微缺失,中期分裂细胞FISH确认其为17p13区的微缺失,高分辨的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检测确定该胎儿染色体在17p13区存在约5.2 Mb的缺失:arr[hg19]17p13.3p13.2(525-5204373)×1.胎儿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及其配偶的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BoBs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联合应用产前分子遗传学技术对1例新发的MDS综合征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临床上应重视微缺失微重复的病例,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BACs-on-BeadsTM和SNP-array技术产前诊断18p四体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产前BACs-on-BeadsTM(BoB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鉴定1例胎儿标记染色体.方法 对1例产前BoBs检测提示存在18号染色体部分重复、羊水核型分析证实其携带额外标记染色体的胎儿进行SNP-array分析.结果 BoBs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18p11.32和18p11.21区存在扩增,染色体分析证实其核型为47,XX,+mar.SNP-array检测提示其在18p11.32q11.1区存在18.3 Mb的拷贝数增加.结论 明确该胎儿核型为47,XX,+der18(18p11.32→18q11.1∷18q11.1→18p11.32),其4倍重复涉及SMCHD1、LPIN2、TGIF1等重要基因,可能导致严重的胎儿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3例胎儿Yq11.21-11.223区域缺失或重复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153例Yq11.21-11.223区域缺失或重复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探讨Prental 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97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进行Prental BoBs和核型分析染色体,使用基因芯片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1973例羊水中发现Yq11.21-11.223区域缺失或重复153例,异常率7.8%.其中26例胎儿筛查了父亲的染色体,父亲和胎儿染色体结果不一致的有3例.随访结果胎儿153例有6例引产,3例出生后不久夭折,其余均为正常男性胎儿,父亲有7例有轻微的少弱精症,其余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Prental 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Yq11.21-11.223区域缺失或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在2927例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技术(BACs-on-Beads,BoBs)在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羊水穿刺的2 927例标本的BoBs检测和核型结果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3号、18号、21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BoBs检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存在母血污染时,性染色体的检测可存在假阳性.检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9例,其中1例为Prader-Willi综合征合并21三体综合征.结论 BoBs作为新的染色体快速非整倍体筛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且覆盖常见微缺失综合征区域.BoBs检测联合核型分析可成为产前诊断的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