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的BCOR和YWHAE-NUTM2B/E基因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高通量测序(NGS)、Sanger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福建省立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诊断的3例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BCOR和YWHAE-NUTM2B/E等基因的状态,并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和讨论。3例均为3~6岁男童,镜下见CCSK经典的组织学形态,但形态出现了变异。弥漫表达BCOR和cyclin D1蛋白,Sanger测序证实存在BCOR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性扩增,NGS及FISH检测证实不存在YWHAE-NUTM2B/E、BCOR-CCNB3等基因的重排。儿童肾脏CCSK具有特征的形态学表现,但因常出现形态变异而易误诊,分子遗传学检测为该肿瘤的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体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 7 bp。检出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 SUZ12、 DGCR6、 YWHAE、 CRKL、 LZTR1、 DLG1、 ADAP2、 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 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YWHAE-NUTM2B融合阳性腹盆腔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5岁。2021年9月18日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急诊就诊。初潮12岁,平素月经欠规则,月经天数/月经周期为5~7 d/15~60+ d,量中等,有痛经史,末次月经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无性生活史,否认阴道异常出血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一巨大肿块,上界达剑突,质韧,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CT检查示腹盆腔内巨大占位,周围肠脂肪间隙模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9月22日于妇科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腹膜病损切除术+肠系膜病损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中见盆腹腔内充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无明显包膜;左侧腹膜表面见分叶状肉瘤样赘生物附着,约15 cm×15 cm×6 cm;大网膜表面布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体积约30 cm×20 cm×20 cm;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表面光滑,活动好,宫腔内无占位;左侧卵巢、输卵管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侧卵巢略增大,水肿,表面见肉瘤样组织附着,剖开右侧卵巢,见卵巢内布满肉瘤样组织,右侧输卵管未见异常;子宫直肠窝及直肠表面见数枚散在肿物,大小约4 cm×3 cm×3 cm到6 cm×5 cm×5 cm不等,形态不规则。术后病理诊断:右侧附件肿瘤性病变,倾向恶性,类型难定;右侧输卵管未见肿瘤累及;盆腔肿物考虑恶性肿瘤,类型难定,伴有腹壁、大网膜、肠表面、盆腔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AE1/AE3(-),CD10(小灶+),CAM5.2(-),desmin(-),EMA(-),WT1(-),PAX-8(+/-),inhibin-α(小灶-/+),CgA(-),Syn(-),CR(-),CK5/6(-),CD99(+),HMBE-1(-),SALL4(-),SF-1(-),Ki-67指数(60%+)(图1)。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诊断为盆腔YWHAE-NUTM2B融合阳性肉瘤,二代基因测序显示YWHAE(NM_006761.4:exon5)-NUTM2B(NM_001278495:exon2),基因检测提示YWHAE-NUTM2B(E1-5:E2-7)基因重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河南省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断的46例CCSK,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结果:46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3岁),均为单侧,肿瘤最大径4.5~19.0 cm(中位数11 cm);Ⅰ期15例,Ⅱ期26例,Ⅲ期4例,Ⅳ期1例;组织学除经典型外,常混有2~5种组织学亚型。术后25例(54.3%)转移和/或复发,5例死亡,复发时间1~107个月不等(中位数16个月),远处转移部位主要是肺、骨、脑。肿瘤最大径与无进展生存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BCOR、Cyclin D1具有高灵敏度;分子病理检测显示89.1%(41/46)存在BCOR基因第15号外显子内部串联重复,2.2%(1/46)YWHAE-NUTM2重排,2.2%(1/46)BCOR-CCNB3基因融合,三者互斥,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5%(43/46)。结论:CCSK好发于婴幼儿,肿瘤体积和分期与预后相关,组织病理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超声、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遗传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因“胎儿发育异常”转诊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医学中心就诊的经产前诊断的4例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的资料,对其超声筛查、神经学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遗传学和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中,(1)产前超声筛查发现宫内生长受限3例,心脏畸形2例,侧脑室扩张、室管膜下囊肿、小脑下蚓部缺失、头围小和羊水增多各1例;(2)其中2例接受了神经学超声检查,进一步发现无脑回畸形2例、胼胝体部分缺失和颅后窝Blake's囊肿各1例,排除小脑下蚓部缺失1例;(3)3例接受了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无脑回畸形2例、胼胝体部分缺失和显示不清各1例;(4)4例孕妇均终止妊娠,尸检结果显示3例无脑回畸形、2例心脏畸形和3例面部轻度异常;(5)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显示4例胎儿均存在17p13.3区域不同片段缺失,累及基因包括PAFAH1B1、YWHAE和CRK;3例PAFAH1B1基因缺失胎儿均出现无脑回畸形,3例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均出现YWHAE基因缺失。结论:Miller-Dieker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产前超声征象,当产前超声发现无脑回畸形和宫内生长受限时应考虑本病的存在,部分病例有特殊面部征象,这些征象主要与17p13.3区域缺失的PAFAH1B1、YWHAE和CRK基因有关;神经学超声检查的加入,明显提高了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颅脑复杂畸形和无脑回畸形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YWHAE基因易位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患者,40岁,因经量增多1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g/L.联合阴道彩超示:子宫增大,宫腔内见一混合回声包块,大小6.7 cm × 6.9 cm × 5.5 cm,肿块与子宫内膜分界不清.宫腔镜下见子宫内赘生物,遂行诊刮术.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可疑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于病理检查结果,患者于全麻后行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室间隔缺损胎儿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因.方法 选取248例产前超声提示为VSD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VSD组、VSD合并其他心内异常组、VSD合并心外异常组(包括其他畸形和超声软指标异常)以及VSD合并心内外异常组.对所有胎儿进行常规染色体分析,对6例核型为异常者以及部分核型为正常者进一步进行CMA检测,随访所有胎儿的妊娠结局,对新生儿随访至1岁.结果 在248例胎儿中,共发现60例核型异常(包括50例数目异常、7例结构异常、3例嵌合体),检出率为24.2%.CMA检测明确了6例核型异常者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性质,其中2例的缺失区段包含Wolf-Hirschhorn 综合征的关键区域,其中包含的WHSC1、LBX1、LDB3、BBS10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候选致病基因.在143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在11例中发现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出率为7.7%(11/143),其长度介于0.33~4.53 Mb,其中9例为已知的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2q11.2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17p13.3微缺失综合征(Miller-Dieker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1q21.1微重复综合征和4q缺失综合征.其致病性CNVs所包含的可能与VSD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TBX1、LZTR1、FAT1、AKAP10、SKI、PRDM26、GJA5、ERCC4以及YWHAE.在CMA结果正常的新生儿中,48.4%的VSD在出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结论 CMA技术可将胎儿VSD的遗传学病因检出率提高7.7%,但不同组别的VSD胎儿之间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VSD胎儿,建议进一步行CMA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stopathology:肾脏透明细胞型肉瘤具有特征性的BCOR基因异常—即存在外显子15内部串联重复序列以及BCOR-CCNB3基因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脏透明细胞型肉瘤(CCSK)是一类罕见的儿童恶性肾脏肿瘤,绝大多数的CCSK患者存在BCOR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序列,少数患者存在YWHAE-NUTM2基因融合.还有第3种“双阴性”类型的CCSK患者,即既无BCOR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序列,也无YWHAE-NUTM2基因融合.该文WONG MK,NG CCY,KUICK CH,et al.Clear cell sarcomas of the kidney are characterised by BCOR gene abnormalities,including exon 15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s and BCOR-CCNB3 gene fusion[J].Histopathology,2018,72(2):320-329.]旨在对组织病理学确诊为CCSK的11例患者,进行CCND1、BCOR以及CCNB3基因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及特征性遗传学分析.作者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显示,10例(90.9%)CCSK患者的BCOR基因外显子15存在内部串联重复序列,4例(36%)或8例(72%)患者的BCOR表达为阳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取决于所用抗体克隆株的不同.通过RT-PCR检测技术,作者在上述患者中并未发现YWHAE-NUTM2基因融合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探讨YWHAE-NUTM2A/B(YWHAE-FAM22 A/B)融合基因的表达对ESS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的ESS病例28例,其中低级别ESS(LG-ESS)21例、高级别ESS (HG-ESS)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10、cyclin D1、desmin和caldesmon蛋白在28例ESS中的表达情况.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分别检测7例HG-ESS YWHAE-NUTM2/B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21例LG-ESS的ER、PR、CD10、cyclin D1、desmin和caldesmon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9/21、20/21、21/21、0/21、7/21和13/21.7例HG-ESS的ER、PR、CD10、cyclin D1、desmin和caldesmon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2/7、2/7、5/7、7/7、0/7、1/7.FISH结果:HG-ESS基因融合率(3/7).结论 LG-ESS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并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相关免疫标记均呈阳性表达,HG-ESS在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上与LG-ESS具有差异,部分病例呈现特异的YWHAE-NUTM2A/B融合基因,对于诊断疑难病例具有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明原因智力低下/脑发育迟滞患儿的拷贝数变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SNP-aCGH)对智力低下/脑发育迟滞(MR/BD)病例进行全染色体扫描,分析拷贝数异常变化,为明确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探讨SNP-aCGH技术在不明原因MR/BD遗传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纳不明原因MR/BD患儿92例.予SNP-aCGH全染色体扫描,将异常拷贝数结合临床表型关联分析,找到致病区域及致病候选基因.将阳性病例(携带异常拷贝数的病例)与阴性病例在一般临床表型方面予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 1.携带拷贝数异常者10例,检出率10.86%.携带亚端粒区异常拷贝者8例,检出率8.70%;携带非亚端粒异常者5例,检出率5.40%.MR/BD相关异常拷贝数累及不同亚端粒区共10个(9p、21q、3p、2p、15q、4p、12p、22q、16p、17p),累及非亚端粒区7个(1p、4q、2p、14q、15q、12q、22q).其中,不同缺失位点共11个,长度1.05 ~ 8.80 Mb;不同重复位点8个,长度1.33~31.25 Mb.2.诊断9p重复综合征1例,候选基因DOCK8、VLDLR.CRBN基因断裂1例.诊断第5指综合征并15q26.3-qter缺失1例,候选基因SOX11、LINS1.诊断12p13.3微缺失综合征1例,候选基因ELKS、ERC1.诊断22q13.2-qter微缺失1例,候选基因SHANK3.诊断ATR-16综合征合并17p13.3微重复综合征2例,前者主要候选基因HBA1、HBA2、SOX8,后者YWHAE 、LIS1.3.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在生长迟缓、内脏畸形、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本组阳性病例除不同程度的MR/BD外,几乎均伴发育落后,部分伴内脏畸形、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2.亚端粒区域与MR/BD密切相关,但非亚端粒区域突变可疑致病,有待深入研究.3.SNP-aCGH技术能高分辨地检出拷贝数变异的起始位点,为寻找MR/BD的致病基因有效缩小范围,同时为研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发病机制等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