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调控U87细胞株来源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U87来源胶质瘤干细胞(U87s)干性维持、成球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验证EZH2表达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比U87与U87s中EZH2的表达水平。免疫磁珠筛选CD133阳性的U87s进行干细胞培养形成稳定传代的胶质瘤干细胞球。通过GSK126和Si-EZH2处理U87s构建GSK126处理组、Si-EZH2处理组、Si-EZH2+GSK126的联合处理组及空白组,来检测U87s干性维持、成球及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高表达EZH2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EZH2患者(风险比=1.744, P<0.05)。胶质瘤干细胞中EZH2表达明显高于胶质瘤细胞(0.738±0.024比0.396±0.030, t=8.936, P<0.05)。Si-EZH2处理组的EZH2及下游H3K27me3的表达低于空白组(0.338±0.056比0.926±0.032, t=9.080, P<0.05;0.444±0.034比0.691±0.030, t=5.056, P<0.05)。同时Si-EZH2处理组的干细胞分子标记物CD133、NESTIN表达低于空白组(0.198±0.036比0.824±0.027, t=13.900, P<0.05;0.282±0.023比0.597±0.070, t=4.290, P<0.05)。而GSK126处理组和空白组的EZH2表达无差异,GSK126处理组的H3K27me3、CD133、NESTIN表达低于空白组(0.509±0.044比0.704±0.015, t=4.154, P<0.05;0.249±0.026比0.530±0.025, t=7.763, P<0.05;0.124±0.018比0.424±0.018, t=11.720, P<0.05)。Si-EZH2+GSK126的联合处理组EZH2表达低于GSK126处理组(0.380±0.056比0.735±0.052, t=4.646, P<0.05)。 结论:EZH2在胶质瘤干细胞中高表达。GSK126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EZH2甲基转移酶,从而抑制了U87s的干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调控脓毒症诱导的T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EZH2选择性抑制剂干预组(CLP+GSK126组),每组8只。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不结扎穿刺盲肠,其余操作同CLP+DMSO组。CLP+DMSO组及CLP+GSK126组小鼠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DMSO或GSK126(10 mg/kg)。术后24 h处死小鼠取肠系膜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EZH2表达、T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抗原阳性T淋巴细胞(ki-67 +)比例、γ-干扰素阳性T淋巴细胞(IFN-γ +)比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1 +)比例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L1 +)比例。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DMSO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EZH2表达升高。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3 +比例升高(0.70±0.02比0.50±0.07, P<0.01),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数量;同时,CLP+GSK126组淋巴结CD4 +及CD8 +细胞中ki-67 +比例显著上升(CD4 +:0.74±0.05比0.63±0.04,CD8 +:0.82±0.06比0.70±0.04,均 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增殖活性较高的T淋巴细胞比例;另外,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LP+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 +:(21.53±2.87)%比(20.48±3.21)%,CD8 +:(8.34±1.02)%比(7.71±1.38)%,均 P>0.05〕,表明抑制EZH2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IFN-γ +CD4 +、IFN-γ +CD8 +比例也显著增加(IFN-γ +CD4 +:0.31±0.11比0.14±0.06,IFN-γ +CD8 +:0.30±0.10比0.13±0.06,均 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强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IFN-γ分泌能力;同时,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D-1 +CD8 +比例较CLP+DMSO组显著下降(0.092±0.006比0.135±0.004, P<0.01),表明抑制EZH2可降低脓毒症小鼠淋巴结CD8 +细胞PD-1的表达量,但对PD-L1 +比例无明显影响。 结论:EZH2参与了脓毒症诱导的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调控,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调节PD-1表达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期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小鼠牙釉质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孕期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小鼠牙釉质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只C57BL/6孕鼠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及孕期尼古丁暴露(prenatal nicotine exposure,PNE)组(皮下注射尼古丁溶液),每组5只,孕鼠生产后分别收集出生后0 d(postnatal day 0,P0;P14、P25含义依此类推)、P14、P25新生小鼠,根据母代分组分为子代对照组及子代PNE组,并记录P0、P25子代小鼠体质量。采用显微CT(micro-CT)扫描分析、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检测对子代小鼠牙槽骨和下颌切牙进行硬组织相关参数分析。提取P25子代小鼠下颌骨组织及第3代牙上皮干细胞(dental epithelial stem cell,DESC)中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向及成釉向分化相关基因、增殖相关标志物和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釉原蛋白(amelogenin,Amelx)、甲基转移酶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istone H3 trimethylated at lysine 27,H3K27me3)阳性染色分布及水平。使用细胞增殖(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对外源性添加不同浓度(0.01、0.1、1 mmol/L)尼古丁以及Ezh2抑制剂GSK126的DESC进行细胞活力检测。结果:PNE组孕鼠较对照组更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P0时子代PNE组小鼠体质量[(0.99±0.02)g]显著低于子代对照组[(1.20±0.04)g]( P<0.001);P25时,子代PNE组小鼠体质量[(9.65±1.32)g]显著低于子代对照组[(15.26±1.70)g]( P<0.001),死产率[(46.40±9.30)%]显著高于对照组(0)( P<0.001)。P14和P25时,子代PNE组小鼠下颌切牙釉质矿化沉积点与第一磨牙近中面的距离数值[分别为(-1 349±45)、(-506±380)μm]均较子代对照组[分别为(-1 192±147)、(504±198)μm]显著减小( P<0.05, P<0.001),提示矿化沉积点延迟。子代PNE组小鼠切牙釉柱及釉柱间质较对照组排列松散无序,显微硬度[(245.7±18.4)MPa]较子代对照组[(371.9±28.7)MPa]显著降低( P<0.001)。HE染色显示子代PNE组小鼠前成釉细胞(pre-ameloblast,Pre-Am)区域排列较对照组紊乱,矿化沉积点推迟,暂时性扩增细胞(transit-amplifying cell,TA)及Pre-Am区域延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子代PNE组小鼠唇侧颈环(labial cervical loop,LaCL)整体Pcna表达较子代对照组显著增多( P<0.05),H3K27me3较对照组显著富集( P<0.01),对应区域可见Ezh2表达显著增加( P<0.01),同时成釉细胞胞质中Amelx阳性信号减弱。体外实验添加1 mmol/L 尼古丁能显著上调子代PNE组DESC的Pcna基因表达水平( P<0.01),同时显著下调DESC标志物B淋巴瘤Mo-MLV插入蛋白1、富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和成釉细胞向分化的相关基因Amelx等的基因表达水平( P<0.05, P<0.05, P<0.01)。此外,与0 h时相比,干预24 h后1 mmol/L尼古丁可显著增强DESC的增殖活性( P<0.001),添加10 μmol/L Ezh2抑制剂GSK126可挽救1 mmol/L尼古丁对DESC带来的增殖促进作用。 结论:孕期尼古丁暴露可能导致成釉向谱系定向分化过程延迟,致子代小鼠DESC增殖及分化异常,并且影响H3K27me3表观遗传修饰水平,造成子代牙釉质发育障碍,提示孕期尼古丁暴露是牙发育的危险环境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Zeste同源物2增强子在桥本甲状腺炎B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治疗机制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背景 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标志,B淋巴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同源物 2 增强子(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学蛋白,在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 本研究探讨EZH2在HT甲状腺组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EZH2抑制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甲状腺炎(EAT)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10-2020 年 6 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取肿瘤对侧的甲状腺组织(HT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各 3 例),通过RNA-seq筛选B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 16 例HT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和 8 例健康对照(HD)甲状腺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验证EZH2 在HT甲状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收集 25 例HT甲状腺细针穿刺液(FNA)、19 例HT外周血以及 12 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EZH2 在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将 15 只 7 周龄NOD.H-2h4 小鼠EAT模型分为对照组(n=5)、EAT无注射(n=5)或注射EZH2 抑制剂GSK126 处理组(10 mg/kg,腹腔注射 3 次/周,n=5),8 周后观察甲状腺炎症程度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改变.结果 RNA-seq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甲状腺组织,HT甲状腺组织中EZH2 水平上调,一些与B淋巴细胞表型相关的基因例如CD19、CD27、CD38、CD52 相应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6 例HT甲状腺组织标本中EZH2 免疫组化染色均可在生发中心(GC)见到阳性细胞,呈强阳性,8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中未观察到阳性细胞.HT甲状腺组织中EZH2染色高表达在GC区,EZH2特异性地表达在CD19+B淋巴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T FNA样本中CD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及浆细胞比例均高于HD外周血、HT外周血样本(P<0.01),HT FNA样本中EZH2 在CD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中的阳性比例高于HT外周血(P<0.005).小鼠实验中,EAT组甲状腺的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增加.GSK126 处理组炎症程度评分和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EAT组(P<0.001).结论 EZH2 在HT甲状腺组织CD19+B淋巴细胞中表达异常升高,可能促进了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进而促进自身抗体生成破坏甲状腺,EZH2 抑制剂可以减缓EAT模型甲状腺炎症程度.浆母细胞中EZH2 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HT的发病机制,EZH2 可能成为治疗HT的新靶点,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EZH2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 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20 例)、癌旁组织(20 例)及前列腺正常上皮RWPE-1 细胞、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和DU145 中EZH2 的表达,将PC-3细胞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低、中、高剂量GSK126 组细胞分别应用EZH2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GSK126),浓度 5、25、50 μmol/L溶于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噻唑蓝(MTT)法进行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EZH2 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GSK126 组前列腺癌PC-3 细胞中EZH2 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中剂量GSK126 组降低较其他两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 12、36 和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GSK126 组B细胞淋巴瘤(Bcl)-2、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均降低,OD值、凋亡率及Bcl-2 相关 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均升高,中剂量GSK126 组较其他两组效果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ZH2 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EZH2 抑制剂GSK126 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EZH2 表达,抑制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莫特塞尼与EZH2抑制剂GSK126联合应用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多激酶抑制剂莫特塞尼联合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肝癌Huh7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5、10、20、40和60 μmol·L-1)莫特塞尼处理Huh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uh7细胞增殖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0、2.5、5.0、10.0和20.0 μmol·L-1)莫特塞尼组Huh7细胞中EZH2和磷酸化EZH2(p-EZH2)蛋白表达水平.莫特塞尼和GSK126联合作用于Huh7细胞,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确定后续实验合适的药物浓度.Huh7 细胞分为对照组、莫特塞尼(10 μmol·L-1)组、GSK126(5 μmol·L-1)组和联合组(莫特塞尼+GSK126),采用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uh7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uh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h7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莫特塞尼组Huh7细胞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升高逐渐降低,与 0 μmol·L-1 莫特塞尼组比较,20、40 和60 μmol·L-1 莫特塞尼组Huh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0 μmol·L-1莫特塞尼组比较,5.0、10.0和20.0 μmol·L-1莫特塞尼组Huh7细胞中EZH2和p-EZ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通过 CCK-8 法和克隆形成实验确定10 μmol·L-1 莫特塞尼和5 μmol·L-1 GSK126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莫特塞尼组、GSK126组和联合组Huh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莫特塞尼组和GSK126组比较,联合组Huh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莫特塞尼组和GSK126组比较,联合组Huh7细胞中p-AKT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单独应用莫特塞尼抑制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效果不明显,可能与EZH2升高导致细胞耐药有关.莫特塞尼与GSK126联合应用可通过抑制AKT和ERK信号通路,增强莫特塞尼对肝癌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选择性抑制剂GSK12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噻唑蓝(MTT)检测确定GSK126的最适浓度.将细胞消化、悬浮后,以5×106/ml的细胞密度进行高密度培养,用含有或不含GSK126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3周.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SOX9)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H3K27me3的蛋白含量.结果 5μmol/LGSK126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被选为本实验最适浓度.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微团中的细胞体积较对照组稍大,细胞密度稍低.两组微团均有Ⅱ型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与分泌,且实验组的表达最为强烈,实验组Ⅱ型胶原吸光度(A)值为0.3685±0.0405,对照组A值为0.1322±0.021 1.Real-timePCR检测显示,GSK126干预3周后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H3 K27me3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GSK126的干预使得H3 K27 me3含量明显降低,实验组A值为0.3265 ±0.0302,对照组A值为0.6742±0.0562.结论 GSK126通过降低细胞内H3K27me3蛋白水平,有效地促进BMSCs成软骨方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体外对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体外对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CCKˉ8法测定不同浓度GSK126作用不同时间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和人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GSK12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GSK126对EZH2、bclˉ2、bclˉx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作用24、48、72 h后,与相应阴性对照组(0 μmol/L)比较,5、10、15、20、25 μmol/L GSK126 对 CEM 细胞,5、10、15、20 μmol/L GSK126 对U937细胞和5、10、15、20、25、30 μmol/L GSK126对Raji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均P<0.05). GSK126作用于CEM、U937、Raji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6±0.83)、(11.65±1.02)、(15.00±0.19)μmol/L.与相应阴性对照组(0 μmol/L)比较,8、12、16 μmol/L GSK126均可不同程度促进CEM、U937细胞凋亡,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7.995, P<0.01;F=158.400,P<0.01);而Raji细胞,16 μmol/L GSK126较阴性对照组有更高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98,P<0.05). 8、12、16 μmol/L GSK126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CEM、U937、Raji细胞EZH2 mRNA的表达水平(F=82.035,P<0.05;F=252.712,P<0.05;F=690.536,P<0.01)和凋亡相关基因 bclˉ2、bclˉxL mRNA 的表达水平(bclˉ2:F=1 900.525,P<0.01;F=431.324,P<0.01;F=216.184,P<0.01;bclˉxL:F=256.751,P<0.01;F=147.019,P<0.01;F=209.325,P<0.01).结论 EZH2对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GSK126作为EZH2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之一,可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用药提供新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ZH2抑制剂GSK126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特异性抑制剂GSK2816126 (GSK126)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2.5、5.0、10.0和15.0 μmol·L-1)GSK126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EdU细胞增殖成像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 (AKT)、磷酸化AKT (p-AKT)、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Be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活化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比色法,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克隆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P<0.05);EdU成像,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Hoeehst-33342染色,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的升高,5、10和15 μmol·L-1 GSK126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GSK126可能通过降低AKT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并且通过诱导Bax/Bcl-2/C aspase-3信号通路活化,激活凋亡途径,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GSK126作用于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克隆形成、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荧光染色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JC-1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L-27细胞内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Bax、Bcl-2、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结果 GSK126能抑制CAL-27细胞增殖并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GSK126能下调细胞内p-ERK、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可增加Bax、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P<0.05).结论 GSK126可抑制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并且能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以及激活Bax/Bcl-2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