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ppo信号通路调控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Hippo信号通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动态平衡,在调控组织、器官大小及细胞数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与ADP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路主要成员的活性和表达异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毛和细胞极性等产生影响,诱发肾囊肿的形成。该综述总结了Hippo信号通路在ADPKD发病中的潜在机制,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串扰,以及在不同物种中的差异,讨论针对Hippo信号通路治疗ADPKD的策略,以期为ADPK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苍芷消渊散辅助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放射性鼻窦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苍芷消渊散辅助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全部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以消除病灶,对照组术后给予鼻咽冲洗,同时口服克拉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服用苍芷消渊散。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改良Lund-Mackay内镜评分量表(Modified Lund Mackay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Score, MLMES)分别从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嗅裂的黏膜炎症状态、黏液性分泌物和脓性分泌物进行评分,采用糖精试验进行纤毛传输速率的检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64.4%(29/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79, P=0.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甲肿大、鼻腔分泌物、嗅觉减退、头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558、5.582、5.367、7.442、7.115, P值均<0.01),MLMES评分低于对照组( t=4.762, P<0.01),纤毛传输速率[(4.42±0.51)mm/min比(3.87±0.38)mm/min, t=5.801]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苍芷消渊散辅助鼻内窥镜手术可减轻放射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症状,恢复鼻黏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级纤毛在颅颌面和牙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初级纤毛是细胞表面突起的重要细胞感受器,存在于脊椎动物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初级纤毛可感受细胞外的机械信号、化学信号和光信号并将其传导至细胞内,对胚胎发育和维持组织稳态等至关重要。负责纤毛结构或功能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纤毛信号转导异常,进而导致纤毛病。约30%的纤毛病以颅颌面表型为特征,常见的纤毛病相关颅颌面缺陷包括小颌畸形、唇裂、腭裂、眶距过宽或过窄、鼻梁扁平、前额突出和颅缝早闭等,提示初级纤毛在颅颌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初级纤毛中参与调控颅颌面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以及重要纤毛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表型,以期为了解初级纤毛相关颅颌面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病因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相关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肌醇多聚磷酸-5-磷酸酶( INPP5E)基因编码INPP5E,其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小鼠的多种组织内,如心脏、大脑和睾丸等,通过调节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三磷酸含量影响磷酸肌醇代谢通路,从而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及分化、细胞极性等过程,在初级纤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儿童纤毛疾病密切相关。现针对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相关儿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以期为 INPP5E基因在初级纤毛的调控及儿童纤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每组5只。OME组应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及局部致敏建立OME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OME+DAPT组在OME建模的基础上予以DAPT腹腔及鼓室注射。应用内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比较各组中耳无纤毛区及纤毛区组织学及黏液-纤毛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示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在中耳黏膜非纤毛区和纤毛区黏膜下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纤毛区:(6.83±1.47)μm比(38.58±9.57)μm比(32.17±11.89)μm, F=107.90;纤毛区:(26.69±3.22)μm比(30.41±6.75)μm比(26.76±4.06)μm, F=5.62; P值均<0.01]。OME组在非纤毛区和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F值为42.08和4.40, P值均<0.05),OME+DAPT组在非纤毛区与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OME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1.55和2.77, P值均<0.05)。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区见OME组中耳黏膜纤毛排列明显紊乱、倒伏;OME+DAPT组纤毛形态排列较OME组好转,仍有部分倒伏。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杯状细胞计数分别为(9.87±1.92)、(15.67±5.77)、(10.33±1.99)个,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43, P<0.01)。OME组杯状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F=9.00, P<0.01),OME+DAPT组杯状细胞数目较OM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1, P<0.01)。 结论:在OVA诱导的变态反应相关的OME中存在中耳局部超微结构变化,尤其是中耳纤毛区黏膜纤毛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纤毛倒伏、紊乱,杯状细胞增多。DAPT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缓解中耳黏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形态学损伤,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及高分泌状态从而调节OVA诱导的OME的局部变态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ilia and their role in neural tube development and defects
编辑人员丨6天前
Cilia are microtubule-based filamentous organelles that play a vital role in embryogenesis. Multipl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are orchestrated by cilia, such as Hedgehog and planar cell polarity signals. Various studies, spanning over last 2 decades, have emphasized the role of cilia-mediated signaling cascades in regulating neural tube patterning and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deficiency of certain ciliary gen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cause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 which are a set of disorders that occur due to perturbation of normal neural tube closure.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cilia dysfunction resulting NTDs remain unclear. Recent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association of phosphoinositide signaling with cilia, thereby conferring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 of cilia during neural tube development. Here, we have reviewed recent studies on cilia, focusing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involvement of cilia in neural tube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ciliary disrup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T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毛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主要指胎儿于胚胎发育期受到各类异常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心血管发育异常。研究发现,心血管功能结构的正常发育需要准确的左右轴不对称定位,纤毛作为体内物质代谢与信号传导的重要环节,纤毛结构功能障碍可能通过影响胚胎发育期人体器官、组织左右轴定位分布,从而参与CHD的发病过程。因此,深入理解纤毛在CHD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及相关调控基因,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诊断及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预后。该文将对纤毛在CH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基化酶抑制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h1/Th2细胞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对变异性鼻炎大鼠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亚群Th1和Th2细胞的分化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5-aza组,每组10只。予以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分别干预后采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并留取鼻粘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中Th2细胞的比率均较5-aza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7.28±1.37)%比(6.17±1.06)%,(6.05±0.95)%, F=2.92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aza组Th2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9);模型组、5-aza组和正常组的Th1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I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5-az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5.19±10.14) pg/mL比(160.14±16.86) pg/mL,(160.75±17.45)pg/mL, F=2.743, P<0.05)]。5-aza组IL-4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47),但三组间IFN-γ的表达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光镜下可见,正常组大鼠鼻粘膜组织结构完整、清晰,鼻粘膜无水肿,充血;模型组鼻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粘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增生,并有大量炎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粘膜纤毛破坏;5-aza组鼻粘膜组织结构大致完整,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结论:甲基化酶抑制剂能有效缓解大鼠过敏性鼻炎症状,减轻过敏大鼠的鼻粘膜组织损伤。提示甲基化酶抑制剂可能使得Th2表达下调抑制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嗅觉、通气及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术后患者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功能、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CRS术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雷喷鼻剂喷鼻,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法进行水肿、瘢痕、结痂、鼻漏、息肉评分;检测鼻窦CT并进行窦口鼻道复合体、额窦、上颌窦、蝶窦、前后组筛窦评分;采用T&T嗅觉测试(T&T olfactometer test)对嗅觉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前鼻压测压器检测鼻腔通气功能;采用糖精实验检测鼻黏膜纤毛清除速度、黏膜纤毛清除率、糖精清除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嗅觉恢复、流涕鼻塞、囊泡消失、黏膜水肿症状缓解时间,评价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记录治愈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027, P<0.01)。治疗后,观察组嗅觉恢复、流涕鼻塞、囊泡消失、黏膜水肿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392、5.740、15.002、3.657, P值均<0.01);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73、5.740, P值均<0.01);嗅觉功能评分、鼻腔通气功能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4.581、16.414, P值均<0.001);鼻黏膜纤毛清除速度、黏膜纤毛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021、-12.073, P值均<0.001),糖精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 t=6.292, 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0%(1/25)、对照组为25.0%(4/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18, P=0.045)。 结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明显缓解CRS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功能、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且不易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色念珠菌感染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菌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 A570): A570≥0.5为强产膜菌(SBF),0.25< A570<0.5为中产膜菌(DRF), A570≤0.25为不产膜菌(WBF)。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建立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气液相培养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n=20)、标准菌株组( n=20)、强产膜组( n=19)、不产膜组( n=17)、耐氟康唑组( n=18)。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微孔板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内β-防御素(hBD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的分泌情况。 结果:强产膜菌株以菌丝相互交错生长,能看到极少数酵母细胞包裹于其中。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的上皮细胞菌丝能够主动入侵上皮细胞;纤毛乙酰化的微管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也被下调。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中LDH含量分别为(12.21±5.68)、(46.35±6.35)、(18.69±4.38)、(12.56±3.69)、(13.48±4.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标准菌株组相比,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LDH含量均降低(均 P<0.01)。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hBD2的含量分别为(26.14±0.77)、(56.18±0.83)、(30.66±2.59)、(29.22±0.48)、(28.28±1.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标准菌株组的上皮细胞可诱导细胞内hBD2表达量增加( P<0.001)。不同组别间细胞内GM-CSF、G-CSF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强产膜白色念珠菌可通过下调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