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经"三枢"辨治脾胃病机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六经"三枢"理论,系源于六经"开、阖、枢",再结合阳明、太阴"阴阳枢",整合而成.六经"三枢",在生理上各枢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气机流通联动的作用,在疾病辨治上,若阳枢不利治以小柴胡汤调之;若阴枢不利方用四逆散以调之;若阴阳枢不利方选半夏泻心汤以调之.同时,必须考虑"三枢"之间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可采用"二枢"或"三枢"同调的方式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国医大师王庆国调枢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久痢""肠澼"等范畴."开、阖、枢"理论由《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机为人体气机运行的关键,枢机不利则气血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枢机不利,进而产生脾虚湿滞,大肠湿热,肝郁脾虚等多种证型.在临证治疗上,王教授从调和枢机入手,巧用升阳益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乌梅丸等多个方药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以枢机立论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并附上王庆国教授的临床验案 1 则加以佐证,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医藏象内涵与特色简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阴阳、五行、经络、自稳调节视角,多方位阐发中医藏象的生理内涵与特色.提出藏象是阴阳的储藏器,阴阳制化的生成器,阴阳象数信息的传感器;藏象是五行的蕴藏器,五行象息的传感器.藏象乃经络之本,并以三阳、三阴六经表里之开、阖、枢协调对接,升降出入有序、有常,则吐故纳新、推陈致新,新陈代谢平稳有序;藏象是人生命体全方位、全能态的自稳调节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内经》“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阳明病与太阴病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以《素问·天元纪大论》中三阴三阳理论为基础,详细论述了《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篇》中三阴三阳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伤寒论》阐述阳明病与太阴病在疾病六经传变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以“阖”“开”理论理解《伤寒论》阳明病与太阴病的治则治法.阳明病以“阖”的功能太过为主要表现,也存在“阖”的功能不及的病证,治法以恢复“阳明主阖”的功能为主,配合对“开”“枢”功能的调节.太阴病主要以“开”的功能不及为特点,也存在“阖”与“枢”功能紊乱的病机,治法以恢复“太阴主开”的功能为主,配合对“阖”“枢”功能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经络别通”法取穴治疗痛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络别通”法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在《素问·阴阳离合大论》六经“开、阖、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脏腑别通理论,创立的新的理论见解和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多种疾病行之有效.殷老对疼痛性疾病的治疗,通过经络诊察,确定痛症受累经脉后,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结合经络脏腑辨证,运用“经络别通”法取穴治疗,效如桴鼓,而且取穴少而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论》创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笔者就其中"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运用浅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 "六经病欲解时"含义"六经"即"三阴三阳",代表一年四季或昼夜阴阳变化的六个"时序".如果从《素问·阴阳离合论》之"开、阖、枢"来理解,三阴三阳也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生长收藏"的具体表现.《伤寒论》提出六经在一昼夜中各有"当旺之时",即"六经病欲解时"(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生万物”思想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生万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三”是指三阴三阳开、阖、枢,其中“枢”最为关键.“三生万物”是构建中医理论的基本依据,《黄帝内经》据此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以及蕴含相关思维特征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深入分析“三生万物”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可以深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开、阖、枢志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旨在解清“开”“阖”“枢”文字原意与医理原旨.解清“开”“阖”之原意,之所以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阖诸气所在的医理和意义.解清“枢”之原意,以及以“少”为枢,稍离为枢,阴阳所枢,以动为枢,以火、热为枢,枢气在中的医理及其现实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揭示中医学原貌的三阴三阳之位、阴阳之“坐标”和三阴三阳气化流注,阐述由阖贯入枢、由枢贯入开的气化流注的基本形式,阴气从开气贯入阳气,阳气从开气贯入阴气,开气贯入阴阳相异的阖气等三阴三阳气化流注的全景,并阐发以上阴阳气化流注的临床意义总要之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阴阳开、阖、枢理论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学认为,气的运动以开、阖、枢为表现形式,阴阳开、阖、枢理论实际上也是三阴三阳气机运动的表现形式.《黄帝内经》将三阳之离合归纳为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三阴之离合归结为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若开、阖、枢枢机通畅,阴阳和则化生万物;若开阖不利,甚则折关败枢,阴阳大失,则会出现五脏六腑病变.杂病的产生亦是因体内阴阳开、阖、枢枢机不利所致,因此,阴阳开、阖、枢理论对中医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三生万物”及其在《黄帝内经》理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认为《道德经》“三生万物”的“三”是“冲气”,是天地阴阳之气对冲、交感、互动以及由此呈现的平衡、和谐,是与阴、阳属性不同的第三种状态.《周易》中很多卦象体现了“三”的交感互通,六爻具有三才思想,也蕴含了“三生万物”观.《黄帝内经》对“三生万物”观点的应用体现在:五行之气,以“土”为“三”;五脏阴阳,“至阴”为“三”;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为“三”;运气有太过、不及,以“平气”为“三”.但《黄帝内经》中亦有多处以三分类的术语,皆是“三”数思维的模式化应用,并未体现“三生万物”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