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辨状论质"综合评价指数的拳参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针对市场拳参只有统货规格,基于辩证论质法,建立拳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首先,对24批拳参外观性状和数量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浸出物、总酚酸、没食子酸三个内在成分,并对拳参抗氧化药理活性进行评价.随后,为了探究可能作为拳参药材规格等级的参数,分析单个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指标相关性;并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对内在质量指标整体进行综合评分,进一步地分析内在质量指标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确定性状指标的重要度.内在指标综合评分、总酚酸含量与长度值1、最粗直径、单个质量、L*、b*呈极显著正相关;浸出物与长度值1、L*呈极显著正相关.抗氧化能力与长度值1、最粗直径、单个质量、L*、b*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得到最粗直径、单个质量、百克个数三个重要性状指标,制定拳参商品规格等级分为统货、选货,统货断面颜色偏暗,呈棕褐色,直径在0.8~3.0 cm;选货断面颜色鲜亮,偏黄,分为2等,一等品拳参最粗直径在1.8 cm以上,单个质量6.9 g以上,百克个数16个以内,综合评分≥64.63;二等品拳参最粗直径1.5 cm以上,单个质量3.8 g以上,百克个数33个以内,综合评分≥ 35.74.研究证实了本草记载的科学性,即个大、断面浅棕色为佳,制定了拳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利于其市场环境和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前胡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前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前胡木质部占比;采用分光测色仪采集前胡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析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红绿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红绿值越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越高;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白花前胡乙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外观性状指标可作为前胡"辨状论质"的依据.研究结果为建立客观、科学的前胡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辨状论质"理论指导下,基于偏相关性分析,揭示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规律.方法:2021年 10-12月,采收新鲜的 3年生三七地下部分共 30批.采用色差仪、电子鼻、电子舌测定三七药材的表型性状(生物量、色、气、味、质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总皂苷)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三七性状与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产地三七的表型性状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整体看来,在一定范围内,三七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主根长度越长、颜色偏灰绿色有光泽、味道越综合、苦味越小、质地较为粉性的三七,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5个皂苷含量之和、三七总皂苷含量较高,人参皂苷Rb1含量较低.此外,对于三七"气"的特性,在 17、53 min处的值越高,22 min处的值越低,三七的皂苷类成分含量越高.结论:三七的表型性状与皂苷类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传统认为的体大、灰绿色有光泽者为佳得到了体现,研究结果为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快速判别三七质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辨状论质”理论溯源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梳理“辨状论质”理论从先秦至今的历史发展源流。对“辨状论质”理论内涵进行阐析,提出该理论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实用性、便捷性和普及性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有实践应用与哲学思维方面的局限,应当从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与应用,使其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论中药性状学
编辑人员丨2024/8/17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镇咳祛痰作用的"形"与药材品质关联的桔梗"辨状论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通过桔梗宏观性状(长、宽、厚、质量)、微观形状(乳汁管面积)以及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作用的关联分析,探究基于桔梗"形"的"辨状论质"实质.方法:本研究对桔梗"状"中的"形"、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的药效结果进行定量测定,分别进行"状-量-效"和"状-效"关联分析,讨论"形"与桔梗品质的关系.结果:不同来源桔梗"形"的量化值、总皂苷含量和镇咳祛痰量化结果均有一定差异."状-量-效"关联结果显示桔梗质量可体现药材品质,"状-效"关联结果显示宽度、厚度和乳汁管面积均与咳嗽次数呈显著相关,桔梗质量与酚红排泄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桔梗总皂苷可体现桔梗药材品质."状-效"和"状-量-效"关联分析均可体现"辨状论质"的实质,其中"状-效"分析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中药炮制火候的科学内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炮制过程中"火候"对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有直接影响.但药材炮制过程中存在火候判断模糊,全凭人工经验把控火候终点;炮制机制不明确;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炮制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中药炮制的火候控制程度体现在中药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而"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中药的"形、色、味、成分"的综合判断,与中药炮制过程火候的调控相联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解决思路,一是文献挖掘,对传统文献、药工经验采集整理,深刻揭示炮制火候意图和方法演变;二是遵循古法、探究原理、创新炮制工艺技术;三是建立相关标准作业程序(SOP),量化火力火候,为制定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提高炮制产品品质,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辨状论质"的地域性市售丹参饮片质量等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考察丹参饮片性状指标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获得可行可控的质控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地域性市售丹参饮片等级标准.方法: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将来源于上海市售的不同直径和不同切面颜色丹参饮片分等,采用色差仪对不同切面颜色丹参饮片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结合饮片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使用OriginLab 2021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丹参饮片直径与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丹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丹参饮片切面颜色与粉末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丹参饮片粉末L值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值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丹参饮片直径和切面颜色指标可作为其内在品质判断指标,为上海地区市售丹参饮片等级标准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林下山参外形性状和生长年限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 1~21 年逐年生林下山参的生长趋势特点,探讨自然生长环境下多年生林下山参的"芦""艼""体""纹""须"的外形性状特征和生长年限的相关性.方法 参考传统的"五形"定义特点,观察、测量、分析1~21 年参龄的林下山参外形和质量数据,确认各参数和年限的相关性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筛选与年限相关的变量.结果 在林下山参的芦长、芦径、主根长、主根径、总长和质量变量中,芦长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第1~6 年,和年限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变量和年限相关性关系为芦长>总长>芦径.通过降维分析发现芦长、总长在第 1 个主成分因子上分数较高,质量和芦径在第 2、3 个主成分因子上分数较高.结论 传统"辨状论质"评估人参质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除"数芦碗判定年限"外,林下山参年限及等级评估还可以综合参考芦长、总长和芦径等量化参数进行辅助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药材内在品质和外在性状结合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2/3
系统研究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是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中医临床用药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中药材内在品质评价方法从化学指纹图谱发展到中药质量标质物,从以化学成分为主要研究指标,发展为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效价、化学成分与药效成分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历经了一元到多元的评价演变;中药材外在性状评价方法从"辨状论质"到智能感官的应用,历经从主观到客观的演变,弥补了客观数据缺失的评价不足.中药材"内外结合"评价的发展趋势符合中药整合质量观的创新发展思路.本文梳理了中药材内在品质与外在性状研究的发展沿革,系统阐述了"内外结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信息化角度提出了一些问题及初步对策,以期推进建立一套符合中医理论的,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特色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