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手术期"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上肢断肢再植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上肢断肢再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上肢断肢再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39.7±4.6)岁。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入院的35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入院的35例围手术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研究组)。观察护理管理质量和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候时间和并发症,术后第1、第3和第7天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估其疼痛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程度,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2.91±75.93)ml和(535.49±68.2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10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时间[(168.60±18.39)min]、等候时间[(61.40±7.22)min],术后第1、第3和第7天的NRS评分[(4.91±1.15)分、(4.77±1.00)分、(4.66±1.14)分],以及术后SAS评分[(56.34±11.36)分]和并发症(31.43%)均小于对照组[分别(177.97±18.54)min、(67.34±8.05)min、(5.43±0.88)分、(5.60±1.09)分、(5.29±1.04)分、(62.20±10.42)分和11.4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上肢断肢再植围手术期采用"6S"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术后疼痛和手术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术室护士9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质量评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理论知识、仪器设备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巡回配合能力等得分、术中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手术环境及设备仪器养护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小组管理形式更具团结性和协调性,有效促进医护间配合默契程度,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S"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6S"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2021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实施"6S"护理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实验组。将该院2020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每一个阶段的护理人员相同,均有15名。比较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以及存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6.67%,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93.24±4.42)分、(93.27±5.25)分、(96.56±3.61)分高于对照组(85.40±2.17)分、(85.12±2.17)分、(82.44±3.57)分,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存放合格率1 981份(99.05%)、1 975份(98.75%)、1 952份(97.60%)高于对照组1 951份(97.55%)、1 942份(97.10%)、1 930份(9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6S"护理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提高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存放合格率,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开展睡眠障碍规范化评估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PIPOST模式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循证问题,根据"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与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有关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及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7日。由2名接受过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5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研究。最终从多学科协作、危险因素识别、评估与监测、转诊、心理行为干预、运动管理、补充疗法7个方面总结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目前关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可遵循最佳证据对患者睡眠障碍症状进行标准化评估,并根据临床情境和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配合6S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社会适应及心境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配合6S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社会适应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6S管理模式及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社会适应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分值高于对照组,消积应对分值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6S管理模式及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其抑郁及焦虑情绪,调节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MS)预防措施与管理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PIPOST模式构建肝移植术后MS预防与管理的循证问题,按照证据的"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肝移植机构网站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肝移植术后MS预防与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并由2名研究员对证据进行整理、评价与整合,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9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汇总整理出20条最佳证据,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管理策略、随访监测4个方面。结论:本研究从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管理策略、随访监测4个方面汇总出肝移植术后MS预防与管理的20条最佳证据,为临床肝移植管理者的护理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TTM理念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念(TTM)的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SCI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6例)和联合组(60例)。常规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组予以基于TTM理念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环境管理(87.59±4.03)分、基础护理(85.42±4.18)分、操作技能(86.05±4.09)分、护理安全(84.12±4.21)分、健康教育(82.47±4.38)分、康复效果(88.69±3.89)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3.25±5.36)分、(75.12±5.48)分、(76.12±5.38)分、(77.49±5.24)分、(72.52±5.33)分、(77.75±5.59)分( t=16.36、11.43、11.24、7.54、11.02、12.30,均 P < 0.001);两组ASIA运动、触觉、针刺痛觉及MBI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 t=8.92、7.96、7.03、10.58,均 P < 0.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常规组的21.43%(12/56)(χ 2=5.31, P < 0.05)。联合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57/60),高于常规组的82.14%(46/56)(χ 2=4.81, P < 0.05)。 结论:基于TTM理念的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SCI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促进活动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并整合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PIPOST模式明确循证问题,确定检索策略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6S"证据模型,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国际指南协作网、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专业协会平台关于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管理的临床决策、最佳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及证据的整理、评价、整合。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0篇、专家共识3篇。从运动安全性和有效性、运动时机、运动评估、运动原则、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依从性、运动风险管理8个方面汇总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了有关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规范开展运动干预提供了循证证据支持和参考意见,建议医护人员在证据转化过程中根据临床具体情境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最佳证据,制订个性化的运动管理方案,以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的脑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应用审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对脑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质量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分析证据临床转化中的障碍及促进因素,以推动证据临床应用。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5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93例脑肿瘤患者及神经外科病区、手术室神经外科专项组的33名护士作为基线审查对象。以复旦大学"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依据"6S"证据金字塔逐层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国际指南图书馆、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Medline、医脉通、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1年1月1日所有关于静脉血栓评估、预防、筛查、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指南及专家共识,汇总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对比基线审查结果与证据间差距,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型为指导进行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并制订相应策略及促进方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条最佳证据,制订34条审查指标,基线审查发现仅4条指标依从率为100%,18条指标依从率为0,其余12条指标依从率为6.5%~97.8%。证据应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基于证据的变革层面,证据可行性和易理解性有待增强;潜在实践者层面,实践者知识缺乏;实践环境层面,科室筛查诊断流程及健康教育材料缺失、人员培训及预防设备不足等。主要促进因素为证据层面来源可靠,潜在实践者层面管理者支持、护士态度积极、患者信任,环境层面科室有培训场地、设备及时间安排,国家政策、医院制度、科室领导支持等。结论: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应科学、全面评估证据转化应用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相应改进对策,促进证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S管理模式在预防手臂式输液港港座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臂式输液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植入手臂式输液港的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2019年3~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9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植入手臂式输液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港座感染率、导管尖端位置,首针穿刺成功率、专科质量合格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士技能水平、6S理念的认知、设备管理规范率、置港时间,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率情况.结果 干预组港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尖端最佳位置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专科质量合格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护士技能水平、6S理念的认知和设备规范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置港时间、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手臂式输液港感染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