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和清洗质量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种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情况、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污染的眼科显微器械12 000件,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均分为A、B、C组,每组4 000件器械。A组选取减压沸腾式清洗,B组选取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C组选取手工加超声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法测试评价清洗效果;清洗剂残留通过检测清洗前后纯水中电导率变化进行监测,同时记录3组器械处理所需时间用于清洗效率的评价。结果: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3组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ATP检测法和目测法检测清洗合格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9.88%,B组分别为100.00%和99.80%,C组分别为95.00%和97.80%,A组和B组的清洗质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高于C组( P<0.01)。清洗效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每500件器械耗时(86.04±6.60)min,B组为(147.36±14.60)min,C组为(241.50±22.41)min。A组耗时短于B、C组,B组耗时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3种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但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可以有效保证清洗质量。与此同时,减压沸腾式清洗相比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耗时更短,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该院CSSD手术器械清洗情况,其中2017年1~6月未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研究期间手术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与手术器械相关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 结论:将6Sigma管理模式应用于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可提高清洗及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相关投诉,提高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同时降低手术器械相关院内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工作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CSSD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十分重要。在分析CSSD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参加培训的54名CSSD护士学员为教学对象,设计并实施了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并通过学员理论和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教学后学员理论成绩为(96.06±2.02)分,高于教学前的(93.02±2.90)分,教学后学员操作成绩为(94.87±1.57)分,高于教学前的(92.44±4.21)分,教学后学员综合能力评价为(35.11±2.34)分,高于教学前的(21.80±1.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教学后,学员满意度评分为(4.96±0.19)分,52名(96.3%)学员对教学非常满意;学习积极性评分为(4.78±0.46)分,43名(79.6%)学员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基于问题学习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CSSD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学员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骨科患者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与管理的流程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世界多地暴发。虽然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深入,部分COVID-19患者治愈后"复阳",特别是近1个月以来,境外输入病例逐渐增多,因此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医疗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面临巨大压力。基于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等相关标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本科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复用器械处理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回收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转运车处理流程"等应急预案。为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供应中心(CSSD)各项防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服务意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评分、安全问题识别的能力评分以及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后,护理的服务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近10年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库收录的消毒供应领域文献,检索主题为"消毒供应""供应室",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挖掘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共检索到1 126篇文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近10年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其中清洗质量、消毒和灭菌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依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2020—2021年的研究焦点。结论:消毒供应领域发文量整体趋于平稳趋势,医院感染防控是近10年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建议未来的研究者加强多中心合作,多开展试验性研究和针对消毒供应领域从业者本身的质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科学的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办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全部工作人员(67名)的岗位类别、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风险级别、本专业人员层级划分、专科带教培训、岗位说明书修订、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设置管理,应用竞聘机制,在护理部按消毒供应中心总人数发放绩效总金额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科研、服务满意度等对岗位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及岗位晋级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行绩效二次考核分配管理前后,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科室质控检查质控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工作人员民主测评中,对绩效分配非常满意43人,不满意的3人,不满意的内容为哺乳期岗位系数同其他岗位无差别。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的实施,激发了各层级护士的潜能,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全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取得了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的提升中采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的有效性,以此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能力。方法:选取北京怀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的时间段作为对照组,然后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个时间段内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结果:比较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发现,观察组的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后,对心理损伤防护、物理损伤防护、生物损伤防护和化学损伤防护等各项知识的知晓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记录了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行为,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职业防护行为与培训前相比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的提升中采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丰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技能,提高其专业操作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利用RFID技术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实现可视化及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7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物品验收、器械去向等方面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施后B-D试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器械回收效率、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器械包装完整性、器械发生准确率、与科室沟通等方面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RFID技术对医疗器械实施追溯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2月回收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手术器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流程清洗。随机抽取2019年1~12月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手术器械为观察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管理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两组在目测方面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清洗时间短于对照组,零配件暂缺、器械损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质量,减少对医疗器械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