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洛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p-ERK1/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 1/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8月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恢复灌注10 min,重复3次的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输注艾司洛尔200 g·kg -1·min -1,输注时间1 h,输注30 min后制备模型;I/R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Sham组大鼠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夹闭,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前和再灌注1、3和7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EB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ERK1/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E组再灌注1、3和7 d时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延长,海马W/D比值和脑EB含量升高,海马ERK1/2 mRNA和p-ERK1/2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E组再灌注1、3和7 d时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缩短,海马W/D比值和脑EB含量降低,海马ERK1/2 mRNA和p-ERK1/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艾司洛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与抑制p-ERK1/2表达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喘息幼儿哮喘预测指数阳性与IL-13、IL-4、ADRB2、FcER1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喘息幼儿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与白介素(IL)-13、IL-4、β2肾上腺能受体(ADRB2)和Ⅰ型Fcε受体β(FcER1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岁喘息幼儿102例(API阳性51例、API阴性5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患儿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利用磁珠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4个基因位点(IL-13 rs20541、IL-4 rs2243250、ADRB2 rs1042713、FcER1B rs569108)进行基因分型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4个基因位点的SNP分型与喘息患儿API阳性的相关性。结果:API阳性组和API阴性组喘息患儿IL-13 rs20541、IL-4 rs2243250、ADRB2 rs1042713、FcER1B rs569108 SNP分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API阳性患儿中IL-13 rs20541位点以GG型占比较高、IL-4 rs2243250位点以TT型占比较高、ADRB2 rs1042713位点以AG型占比较高、FcER1B rs569108位点以AA型占比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3 rs20541 GG型、IL-4 rs2243250 TT型、FcER1B rs569108 AA型与喘息幼儿API阳性发生风险相关(均 P<0.05)。 结论:IL-13、IL-4、FcER1B基因是影响<5岁API阳性喘息幼儿患病的风险基因,临床可通过对这几个基因SNP分型检测来评估API阳性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Takotsubo综合征病例的汇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以“Tako-tsubo”“Takotsubo”“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气球综合征”“心尖气球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心尖气球样”“心尖球形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症”“心尖球形”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8年中国学者发表的TTS病例。采用2018年《TTS国际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并排除资料不全或诊断存疑的病例。对起病时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的TTS患者进行InterTAK诊断评分。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TTS专家共识的危险分层将纳入病例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31篇文献中的160例TTS患者,纳入患者年龄(58.3±14.7)岁,其中女性137例(85.6%),年龄(59.6±14.0)岁。应激诱发因素包括情感应激和躯体应激124例(77.5%),其中情感压力因素83例(66.9%)。胸痛97例(60.6%),晕厥15例(9.4%),心力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48例(30.0%)。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I升高109例(80.1%)。心电图ST段抬高124例(77.5%)。有超声心动图记录者128例(80.0%),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 78例(73.6%)。有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者133例(83.1%),其中冠状动脉正常或单支无意义狭窄126例(94.7%)。纳入患者中典型心尖型138例(87.3%)。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误诊率为96.9%(155/160),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41例(88.1%)。药物治疗方面,应用硝酸甘油治疗36例(30.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38例(31.9%),β受体阻滞剂46例(38.7%),多巴胺22例(18.5%),去甲肾上腺素12例(10.1%)。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5例(3.1%),心肺复苏术9例(5.6%)。纳入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6,15)d。InterTAK诊断评分为(51.5±18.1)分,其中>70分2例(1.3%)。高危组患者共92例,其中有3例(3.3%)复发。纳入患者中有5例死亡。结论:中国TTS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较轻,重症者较为多见,早期误诊率极高,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小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心衰)小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共24只,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 n=6,进行假手术)、去神经组( n=6,手术切除双侧颈上神经节)、心衰组[ n=6,采用重度胸主动脉缩窄术(sTAB)建立压力负荷型心衰模型]和心衰去神经组( n=6,于sTAB术后2周行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分别于sTAB术前以及后第2、3、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于sTAB术后第4周末处死小鼠,取心肌组织。心肌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心肌形态和组织学分析;提取心肌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酪氨酸羟化酶(TH)、B型利钠肽(BNP)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R-β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心衰组和心衰去神经组小鼠sTAB术后第2、3、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减低,术后第4周心衰去神经组小鼠LVEF高于心衰组( P<0.05),而去神经组小鼠各时间点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sTAB术后第4周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衰组小鼠则较大( 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小鼠较心衰组小( 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组织几乎无蓝染,而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大量蓝染,心衰去神经组小鼠蓝染组织少于心衰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去神经组小鼠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可见大量TH阳性的神经纤维,心衰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H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较心衰组低(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H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则低于心衰组( P<0.05),且BNP蛋白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与TH蛋白相似。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AR-β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衰组则较低( 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与心衰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心脏CD68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衰组则较高( 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较心衰组低( P<0.05)。 结论:切除双侧颈上神经节可减小心衰后小鼠心脏交感神经密度,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β1受体G1165C位点和A145G位点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G1165C位点和A145G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113例,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11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1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提取三组外周血白细胞中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β1-AR G1165C位点和A145G位点基因多态性,并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β1-AR A145G各基因型在三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携带β1-AR G1165C位点Gly/Gly基因型频率较高,携带Gly/Arg、Arg/Arg基因频率较低;与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携带Gly/Arg+Gly/Gly基因频率较高;以携带Arg/Arg基因型为对照,携带Gly/Gly基因型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肥厚风险( OR = 3.159,95% CI 1.240 ~ 7.412, P<0.05)。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携带β1-AR G1165C等位基因Arg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 P<0.05),携带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 P<0.05);以携带等位基因Arg为对照,携带G1165C等位基因Gly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肥厚风险( OR = 3.417,95% CI 1.357 ~ 7.965, P<0.05)。β1-AR G1165C各基因型患者中,Gly/Gly基因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为(120.38 ± 28.41)g/m 2,显著高于Gly/Arg、Arg/Arg基因型患者的(99.76 ± 25.16)、(90.30 ± 19.54)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0.89, P<0.01)。经过治疗,携带G1165C等位基因Arg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的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携带G1165C等位基因Gly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β1-AR G1165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发生风险有关,携带G1165C等位基因Gly可能增加心肌肥厚易感风险,且β受体阻滞剂对于携带G1165C等位基因Arg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的疗效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上神经节阻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及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颈上神经节阻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5):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NS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颈上神经节阻滞组(IR+SCGB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SCGB组于再灌注前10 min开始行颈上神经节阻滞(0.25%罗哌卡因0.1 ml),连续2周,1次/d。IR+NS组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罗哌卡因。于再灌注24 h、14 d时采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肌钙蛋白T(TnT)、TNF-α、IL-18、IL-1β浓度;于缺血前、再灌注1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O)。再灌注14 d时处死大鼠,取心脏,采用ELISA法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NE含量,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法进行梗死区心肌组织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 +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NLRP3和成孔蛋白D(GSDMD)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血清TnT、TNF-α、IL-18、IL-1β浓度、心肌纤维化面积百分比、血清及心肌组织NE水平升高,心肌组织NLRP3和GSDMD表达上调,CD68 +细胞计数升高,EF、CO和FS降低( P<0.05);与IR组相比,IR+SCGB组血清TnT、TNF-α、IL-18、IL-1β浓度、心肌纤维化面积百分比、血清及心肌组织NE水平降低,心肌组织NLRP3和GSDMD表达下调,CD68 +细胞计数降低,EF、CO和FS升高( P<0.05),IR+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颈上神经节阻滞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粒重塑参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对照组(Con组,6只)。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胞外第二环抗原肽(2 mg/只)建立动物模型。0、2、4、6和8周时测定抗体水平,8周时记录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A负荷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检测桥粒结构和桥粒重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和Meto组比,β1ARAbs组VA发生次数增加[(397.67±50.81)次对(32.67±3.76)次对(96.33±8.25)次, P均<0.001],VA持续时间延长[(164.13±10.79) s对(14.95±1.05) s对(57.61±5.27) s, P均<0.001],LVEF水平(55.97%±2.82%对76.44%±2.00%对70.58%±0.55%,与Con组比较, P<0.001;与Meto组比较, P=0.002)和VA诱发率(75%对6%对8%, P均<0.001)升高;VERP缩短[(115.92±2.24) ms对(136.33±5.80) ms对(131.90±4.38) ms,与Con组比较, P=0.005;与Meto组比较, P=0.02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β1ARAbs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水平升高(2.30±0.16对0.18±0.08对1.43±0.20,与Con组比, P<0.001;与Meto组比, P<0.007)。 结论:β1ARAbs增加VA负荷和持续时间,加重心室重构和VA易感性,潜在机制与ERK信号介导的心肌细胞间桥粒重塑增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对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对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linicalTrials.gov(截至2022年2月28日),收集接受含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预防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干预措施为应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或不予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曲妥珠单抗中断治疗发生率和血压变化情况。采用RevMan 5.4软件中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效应量为相对危险度( RR)及其95%置信区间( CI),计量资料效应量为均数差( MD)及其95 %CI。 结果:共4项RCT纳入分析,包括844例患者,试验组520例,对照组3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ACEI/ARB的试验组患者LVEF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 MD=1.37%,95 %CI:0.49%~2.25%, P=0.002),收缩压下降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MD= -5.99 mmHg,95 %CI: -9.15~ -2.83 mmHg, 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试验组患者因心脏毒性中断曲妥珠单抗治疗的风险低于对照组[14.4%(27/187)比26.6%(49/184), RR=0.55,95 %CI:0.36~0.84, P=0.006]。应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的试验组患者其他结局指标包括心脏毒性事件发生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CEI/ARB可能对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相关LVEF降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均不能降低曲妥珠单抗相关心脏毒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阳还五汤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和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上海有机所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取并筛选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DrugBank数据库、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分析网络获取关键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lzData数据库分析治疗靶点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网络分析,获得了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靶点,包括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了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多条关键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Apelin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通过基因表达分析了补阳还五汤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发现治疗靶点在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和神经元中调控多种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联系复杂的特点,在基因的细胞表达层面与神经血管单元密切相关,治疗作用机制包括神经保护、神经发生、抗血栓、促血管再生、胶质细胞调控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雌激素受体β激动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高动力循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β)激动剂二芳基丙腈(DN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动脉(MA)反应性和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阐述DN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并采用四氯化碳注射创建肝硬化PHT模型。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MA血管反应性,并检测各组大鼠MA中ERβ、Rho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受体脱敏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DNP能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MA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提高受抑制的ROCK蛋白的激活作用,并下调β-arrestin-2的表达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DNP能提高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明显改善去势肝硬化大鼠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该效应可能与DNP改善MA对缩血管物质的受体脱敏现象,从而激活Rho激酶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