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激性心肌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急性且大部分可逆的心肌病。虽然儿茶酚胺升高与TTS有关,但详细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分布,临床分成不同亚型。最终诊断需要心脏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磁共振。治疗建议多来自于观察性研究,而非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重症患者,机械循环辅助是必要的支持措施,同时应避免使用儿茶酚胺和正性肌力药物。本文旨在综述TT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儿童TTS尚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相关心肌病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脓毒症相关心肌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患者入ICU 24 h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三尖瓣收缩期位移、心指数等。收集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等。Cox回归分析患者45 d死亡的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脓毒症相关应激性心肌病(ST)和脓毒症心肌病(SC)患者45 d病死率及有无右心功能不全者的45 d病死率。结果:根据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将患者分为左心室功能正常组(174例,66.9%)、SC组(66例,25.4%)、ST组(20例,7.7%)。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比,ST组和SC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高( P<0.05),但ST组与S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C组比,ST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33(28,41)% 比45(38,48)%]、心指数[2.29(1.99,2.53)L·min -1·m -2 比 3.04(2.61,3.61)L·min -1·m -2)低(均 P<0.05),但右心室三尖瓣环位移较高[18.6(16.0,21.2)mm 比 15.1(12.5,19.0)mm,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右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患者45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992,95% CI 1.088~3.647, P=0.02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45 d病死率,ST组为25.0%(5/20),SC组为30.3%(20/66),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为18.4%(32/17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8)。有右心功能不全者45 d病死率为38.0%(30/79),右心功能正常者45 d病死率为14.9%(27/1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与SC患者比,ST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更差,心指数更低,而右心功能较好,未发现ST或SC与45 d死亡存在相关性。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脓毒症患者预后较差,应关注患者的右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激性心肌病影像表现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应激性心肌病多参数心脏MRI等影像表现1例。患者女,55岁,胸骨左侧第8肋至后正中线间弥漫性胸痛。冠状动脉CTA、超声及心脏MRI电影序列示左心室心尖段运动减弱,收缩期心尖段收缩不明显,呈“球形扩张”;黑血T 2脂肪抑制像示左心室心尖段局部心肌信号增高;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患者近期有近亲去世。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因心悸胸闷就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诊时主要表现的老年女性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胸导联示ST段抬高,T波倒置,伴反复加速室性自主心律发作;血肌钙蛋白I升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类似Takotsubo综合征表现。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左心室压力测量排除左心室中部梗阻及主动脉瓣下梗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Takotsubo综合征病例的汇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以“Tako-tsubo”“Takotsubo”“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气球综合征”“心尖气球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心尖气球样”“心尖球形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症”“心尖球形”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8年中国学者发表的TTS病例。采用2018年《TTS国际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并排除资料不全或诊断存疑的病例。对起病时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的TTS患者进行InterTAK诊断评分。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TTS专家共识的危险分层将纳入病例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31篇文献中的160例TTS患者,纳入患者年龄(58.3±14.7)岁,其中女性137例(85.6%),年龄(59.6±14.0)岁。应激诱发因素包括情感应激和躯体应激124例(77.5%),其中情感压力因素83例(66.9%)。胸痛97例(60.6%),晕厥15例(9.4%),心力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48例(30.0%)。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I升高109例(80.1%)。心电图ST段抬高124例(77.5%)。有超声心动图记录者128例(80.0%),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 78例(73.6%)。有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者133例(83.1%),其中冠状动脉正常或单支无意义狭窄126例(94.7%)。纳入患者中典型心尖型138例(87.3%)。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误诊率为96.9%(155/160),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41例(88.1%)。药物治疗方面,应用硝酸甘油治疗36例(30.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38例(31.9%),β受体阻滞剂46例(38.7%),多巴胺22例(18.5%),去甲肾上腺素12例(10.1%)。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5例(3.1%),心肺复苏术9例(5.6%)。纳入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6,15)d。InterTAK诊断评分为(51.5±18.1)分,其中>70分2例(1.3%)。高危组患者共92例,其中有3例(3.3%)复发。纳入患者中有5例死亡。结论:中国TTS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较轻,重症者较为多见,早期误诊率极高,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与欧美Takotsubo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以“应激性心肌病”“心尖气球样变综合征”“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stress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非病例报道、诊断错误、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294篇,其中128篇文献报道了163例中国病例,1 166篇文献报道了1 256例欧美病例 。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诱因、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分析中国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纳入163例中国TTS患者,1 256例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的年龄为(59.6±16.9)岁,与欧美患者的(59.7±17.4)岁相当( P=0.90),女性患者的比例则低于欧美[128例(78.5%)比1 073(85.4%), P=0.02]。中国TTS患者的诱因以精神应激为主[79例(48.5%)],躯体应激者71例(43.6%),13例(7.9%)患者无明显诱因。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精神应激比例较高,而躯体应激和无诱因者比例较低( 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胸痛[86例(52.8%)]、胸闷[57例(35.0%)]、气促[54例(33.1%)]、头晕[26例(16.0%)]、出汗[25例(15.3%)]、心悸[20例(12.3%)]、晕厥[15例(9.2%)]、腹痛/腹泻[14例(8.6%)]、低血压[12例(7.4%)]和乏力[2例(1.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胸闷、头晕、出汗、心悸、腹痛/腹泻的比率较高,而低血压的比率较低( P均<0.05)。中国TTS患者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样改变为主,包括ST段抬高104例(63.8%)、T波倒置75例(46.0%)和ST段压低14例(8.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较高( P均<0.05)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中国TTS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运动障碍[97例(59.5%)]、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59例(36.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心尖部运动障碍、二尖瓣反流的比率较高,而其他部位运动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比率较低( P均<0.05)。左心室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心尖部运动障碍比率高于欧美( P<0.01),而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的比率相近( 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者142例(87.1%),与欧美相当( P>0.05)。中国TTS患者以典型者为主[157例(96.3%)],其次为双室型[5例(3.1%)]、倒置型[1例(0.6%)];典型患者的比率高于欧美,而倒置型、室中型的比率较低( P均<0.01)。中国TTS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7例(41.1%)]、抗血小板药[61例(37.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59例(36.2%)]、抗凝药[44例(27.0%)]和利尿剂[32例(19.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调脂药、利尿剂、硝酸盐类药物的比率较高( P<0.05)。两组患者氧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相近( 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5.5%(9/163),平均随访1年,期间复发率为3.7%(6/163),无死亡事件发生,与欧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中国TTS患者中中老年女性占比较高,大部分患者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以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主,有一定的院内死亡率和复发率。相对于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有其特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重症儿童交感神经介导的应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神经重症发病率高,远期或多或少会留下后遗症。且由于年龄关系,长期治疗费用多,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神经重症发生时,机体可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儿茶酚胺升高,从而导致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应激性心肌病发生后,可致颅内氧气供给减少,从而加重神经重症疾病,使患儿不良临床结局加重。通过镇静镇痛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等方案可以达到治疗神经重症疾病及应激性心肌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章鱼壶心肌病的病例特点:60例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妊娠章鱼壶心肌病(pregnant associated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PTCM)的临床特点。方法:在万方数据和中华医学期刊网,以“应激性心肌病”“章鱼壶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心尖气球样”“心尖球形”“Tako-tsubo”“Takotsubo”“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样心肌病”和“妊娠”“分娩”“剖宫产”“产后”“围产期”“子痫”“流产”为关键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akotsubo cardiomyopathy”“Stress cardiomyopathy”AND“parturition” “pregnancy” “cesarean delivery” “postpartum” “peripartum” “eclampsia” “abortion”为关键词,检索2007年1月至2022年6月发表的PTCM病例。总结患者的年龄、孕产史、分娩方式、麻醉方式、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支持治疗和预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5篇文献,共60例PTCM患者。(1)发病年龄和时间:患者发病年龄为(32.4±6.0)岁。PTCM最常发生于产程中[42%(25/60)]和产后1 d内[32%(19/60)],其次是妊娠期间[13%(8/60),孕33.0周(24.5~37.7周)]。(2)分娩相关因素:初产和经产妇分别为占38%(16/42)和60%(25/42)。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者分别占67%(38/57)和18%(10/57)。PCTM大多无明显诱因[40%(24/60)],最常见的诱因是妊娠相关疾病[27%(16/60)]。(3)临床特征:PTCM首发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44%(26/59)],其次为胸痛合并呼吸困难[17%(10/59)]。PTCM分类中最常见心尖型[45%(26/58)],其次为基底型[24%(14/58)],双心室型最少[3%(2/58)]。PTCM发病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1.6±12.1)%,出院时恢复至(58.2±7.6)%。PCTM常合并肺水肿[67%(40/60)]和心源性休克[55%(33/60)]。(4)治疗和预后:PTCM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0%(23/58)]。1例孕妇和5例新生儿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产程中和妊娠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的患者,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到PTCM。PTCM患者发病年龄轻,合并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比例高,常需要机械辅助通气,但预后多较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非典型Takotsubo心肌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研究证据表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倾向于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表现为心肌损伤的病例罕有报道。文中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视神经炎、延髓极后区综合征、脑干综合征和横贯性脊髓炎的经典核心症状,在病程中还出现了心率增快、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轻中度改变和B型钠尿肽明显升高以及左室基底段运动幅度减低等心肌损伤改变,符合NMOSD合并Takotsubo心肌病的诊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心肌损伤表现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而快速恢复。这一罕见病例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其不仅拓宽了NMOSD的症状谱,还为NMOSD器官损害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囊肿穿刺术后发生Takotsubo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常继发于严重的情绪或躯体(创伤、重症疾病等)应激。该文报道1例继发于肝囊肿穿刺术后的TTS患者,提示常规医疗操作后甚至无明确诱因情况下出现突发胸痛、气喘、晕厥的患者,在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常见病因后需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和造影等排除TTS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