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济本事方》体例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方书的体例自秦汉时期确立以来不断发展完善,至两宋方书体例的创新达到一个高潮。《普济本事方》在方剂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叔微的临床医案及其"所得新意",因此以"本事"为名。从《普济本事方》编撰伤寒内容的体例出发,以方剂、医案、医论3种要素的编排体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学术重点的表达与著作体例结构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全书以方为纲,通过医案、医论对方剂进行解释说明,并勾连方剂之间的关系,扩展相关内容,将方、案、论合为一体,结合临床实际与理论分析,进一步解释、证明所载方剂的疗效,并结合历代方书体例的变迁,阐述案论结合佐证方剂有效性是方书类编撰体例的重要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经典文献中的医案因子传承与源流辨证新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经典文献中的医案意指医者在诊察患者过程中经由临床辨证思维与诊疗时作追踪的具体记录.历代文献中均有代表性的医案著作,不同时期的医案著作有其不同编纂方式与书写体例,在中国医学史上也各有其代表性意义.本文挖掘探源中医医案的因子传承与源流辨证,即《史记》是最早的中医医案记录,《普济本事方》则以医案作为临证经验的论述佐证,《伤寒九十论》是中医学首部记述性医案的著述,《小儿药证直诀》是最早的儿科系统性病案汇编,《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书,《名医类案》搜罗诸子百家医案而成为最早的中医病案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是温病学重要的医案著述,《古今医案按》开创了全面评述古今医案的先河,《经方实验录》则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伤寒论》经方医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方小品》有方名方剂来源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方小品》二卷,清代天津人宋良弼纂,是一部验方汇编著作.全书摘录验方644首,其中无名方616首,有名方28首.在28首有名方中,有7首方剂未标明出处.本文主要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考察7首未标出处方剂的来源,其中大健脾丸、保和丸、琥珀安神丸来源于《墨宝斋集验方》,大仓散来源于《普济方》,木瓜煎来源于《普济本事方》,魏元君济生丹来源于《本草纲目》,黄症丸或来源于《痘学真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统医学典籍视域下临床医案的文脉溯源与知识进路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临床医案便是文化精粹中的显著表征之一.司马迁的《史记》为最久远的中医医案载体;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则以医案作为临床体验论述的证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最早儿科病案汇编;宋慈的《洗冤集录》是最早的法医学专书;江瓘的《名医类案》是最早的中医病案著作;余震的《古今医案按》开启了全面评述古今医案的先河.医案可涵述传统医学典籍延展的轴心轨迹,亦是中医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基石,文章籍由对历代医案的返本开新期冀能对新时代的中医文化发展提供科学路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寓意草》看喻嘉言的窠囊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喻嘉言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寓意草》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分析《寓意草》中若干涉及窠囊的医案,认为喻嘉言是受到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从而发展和创新了窠囊的病机思想.认为窠囊是脾虚湿盛、痰饮不化、上传于肺造成的有形之物,阻碍气机,绵延难愈,治用治痰、健脾、治气之法,其窠囊思想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对后世临床辨证治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许叔微论治月经病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许叔微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毕生推崇仲景之学,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方,化裁创新.其在《普济本事方》中阐述了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从肝脾肾入手,善用虫类药搜剔通络,攻补兼施,灵活运用奇方重剂,并以理气、活血、化瘀等治法佐之,用药组方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防治月经病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肝论治不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寐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西医中失眠、睡眠障碍等病症均在中医不寐范畴.不寐病多因为情志过极、饮食劳倦不当、久病体虚等因素,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最后阳不入阴而导致睡眠障碍.不寐病的病因一般可以分成内伤和外感,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分为虚实:实为内含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虚为心胆气虚、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肾不交,但久病也可表现为虚实兼夹.其中多个病理病因都是由于肝失条达或肝火上炎,而人体气机逆乱.《普济本事方·卷一》中提到:"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为刚脏,五行属木,"木曰曲直",主动、主升,其"疏泄"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与气机的运行、经络顺畅,气血调和,脏腑、器官等功能活动是否正常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肝失疏泄,气机升发不足,气机不畅,则气机郁结,若肝升发太过,则气机升发过度,气的下降不及,肝气上逆.而气机郁结和肝气上逆都会导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常,而不寐[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中琳教授运用钩藤散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5
钩藤散出自《普济本事方》,原文谓其"治肝厥头晕,清头目".王中琳教授通过对其组方及功用进行分析,提出可用钩藤散治疗以肝火上冲、痰湿中阻、郁热内扰为主要病机的失眠症,且对于不寐的辨证论治应充分重视情志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典名方竹茹汤小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竹茹汤(出自《普济本事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中,用于治疗胃热呕吐.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第一步就是以遵循古法为原则、梳理历代文献,进而考证处方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和临床应用.据此,该文通过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以及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从“方”“药”2个角度对竹茹汤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临床应用、煎服法以及中药基原、炮制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竹茹汤的开发研究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神农本草经》邪气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神农本草经》中的邪气历来被解释为致病因素,但此解释难以自圆其说,理由是不符合该书朴素、实用的撰写特点,致病因素概念过广而无记载价值,且人参、甘草、薯蓣、巴戟天等药可"除邪气"不符合其以补益为主的普遍认识.参照《诸病源候论》等文献,提出邪气包含了情绪、知觉、思维、行为动作、自知力、意识、躯体感觉的异常,是诸多精神症状的总称的观点,指出唐朝以前邪气多被认为是精神疾病,且《神农本草经》除邪气诸药与《千金翼方》鬼魅药品重合的现象;并结合《金匮要略》《千金方》《普济本事方》等方书治疗精神疾病的用药经验及当代药理研究,发现《神农本草经》载有治疗邪气功效的药物多能对应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记载,以此得出邪气是"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多种疾病"的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