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涉及中药225味,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磊国医大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磊国医大师运用柴胡类方的经验,为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和整理《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学全书》《国医大师张磊医学文库》及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国医大师张磊名医工作室运用《伤寒论》柴胡类方的医案,采用WPS Excel 2023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录入信息进行中医疾病、柴胡类方合方、加味药物等多角度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381个,病例500例,涉及脾胃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及肝胆系病证等多种疾病.柴胡类方常搭配的处方有桂枝汤、金铃子散和越鞠丸等,常用药物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物主要归脾、胃、肺、肝、胆经.加味药物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首,加味药物频次排名前5位的有薏苡仁、连翘、金银花、川芎、延胡索,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18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张磊国医大师将柴胡类方主用于少阳病,根据少阳病易邪结胁下、易相火不足、易气血瘀滞、易气郁化火、易累及太阴、易生痰生饮和易并发太阳阳明的特点,辨证加减用药,常配合使用的方剂有桂枝汤、金铃子散、越鞠丸和橘皮竹茹汤等,常配合使用的药物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川芎、延胡索、郁金、陈皮、川楝子和白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橘皮竹茹汤对化疗性异食癖大鼠模型5-羟色胺3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橘皮竹茹汤对化疗性异食癖大鼠模型止呕作用及对5-羟色胺3受体(5-HT3R)蛋白和mRNA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橘皮竹茹汤10.6 g/kg,不造模)、模型组、昂丹司琼组(2.6 mg/kg)、橘皮竹茹汤低剂量组(5.3 g/kg)和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10.6 g/kg),每组6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6 d(每日2次)后,采用腹腔注射顺铂(6 mg/kg)的方式诱导建立化疗性异食癖大鼠模型,观察并记录造模后24 h内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高岭土摄入量的变化.继续干预1 d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窦、回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延髓、回肠组织中5-HT3R、色氨酸羟化酶(TPH)、单胺氧化酶A(MAOA)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延髓组织中5-HT3R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降低(P<0.05),高岭土摄入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昂丹司琼组和橘皮竹茹汤低、高剂量组大鼠高岭土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②HE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组织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腺体排列疏松、紊乱,回肠上皮部分缺失,腺体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昂丹司琼组和橘皮竹茹汤低、高剂组胃窦和回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③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延髓、回肠5-HT3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回肠MAO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大鼠延髓5-HT3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橘皮竹茹汤低剂量组回肠TPH1 mRNA、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延髓TPH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昂丹司琼组、橘皮竹茹汤低剂量组、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回肠MAO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延髓5-HT3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大鼠延髓5-HT3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橘皮竹茹汤可以通过抑制延髓5-HT3R蛋白和mRNA的表达,调控5-羟色胺合成与代谢相关酶,进而改善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瓜蒂散证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瓜蒂散证病机为邪气在肺,与正气向外交争,其势向外,以瓜蒂作用于中焦,借其春木之性,配合酸平之赤小豆,辛香之淡豆豉,越上而吐,则病可解.脉弦而有力、脾胃不虚者,用之最宜;肝虚者,可加竹茹,柴胡等;若恐伤胃气,可加生麦芽顾脾胃而调肝.应用时需与三物白散证和十枣汤证相鉴别,瓜蒂散证多见弦脉,三物白散证寒实较瓜蒂散证重,脉多沉迟,若化脓亦可见数脉.十枣汤证多喘咳日久,面目浮肿,倚息不得卧,以咳嗽或用力牵引疼痛加剧为鉴别点.《伤寒论》第 108 条所言之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亦是痰饮结于胸所致,可用瓜蒂散吐出胸中之邪,使上下交通,诸症得解.无论是寒痰、热痰等实邪,或是宿食、误食毒物等所致结胸之证,皆可谨遵脉证使用瓜蒂散,服后未必呕吐,不断咳吐痰涎即为对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竹茹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介绍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应用竹茹的经验.张老临床知药而用,遣方用药时常突出竹茹的用量,通过将其与诸药配伍,以更好地发挥竹茹清热泻火、降逆止呕、解郁安神的功效.同时善用经方、创制经验方治疗多种杂病、顽证,如四皓汤治疗"灯笼病"、三竹汤治疗神经衰弱、南阳理胃汤治疗顽固性呕哕,方中突出竹茹的地位,常作为君药发挥作用.附验案3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混料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淡竹茹汤颗粒剂的喷雾干燥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通过优化辅料配比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解决淡竹茹汤浓缩液直接喷干粉吸湿性大、流动性差的问题,提高其得粉率.方法:以得粉率、含水量、吸湿性及流动性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混料设计方法结合AHP-CRIT-IC综合赋权优化辅料配比;通过Box-Behnken 设计优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混料配比为浓缩液∶麦芽糊精∶微粉硅胶=0.90∶0.05∶0.05(以重量计).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温度185℃,进料速度10%,雾化压力55 mmHg,药液相对密度 1.02.结论:该条件下得到的喷雾干燥粉吸湿性小,流动性好,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有助于后续淡竹茹汤的制剂成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失眠的方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对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熊继柏教授诊治失眠的用方、用药经验.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5),归纳和分析熊继柏教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失眠患者的门诊病历数据,利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及合方,对"证-症-方""证-症-药""证-方-药"进行关联,结合熊继柏教授对失眠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其对失眠的诊治规律及遣方用药心得.结果 通过总结分析,共纳入病历276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酸枣仁、龙齿、茯神、甘草,重在补虚安神;黄连、陈皮、竹茹、半夏、珍珠母、远志,重在清热化痰安神.用药性味偏甘、苦、辛,归经多为心、脾经.并归纳出虚证治疗常用合方为酸枣仁汤、枕中丹和甘麦大枣汤;因痰所致失眠治疗的主方为温胆汤及温胆汤类方(枣仁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及十味温胆汤).结论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失眠以"补脾化痰清热,养血补肝宁心"为治疗原则,以温胆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徐景藩基于脾阴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思想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总结徐景藩教授运用脾阴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认为脾为阴土,其性濡静,脾阴脾气,互为因果.临证以脾阴理论为指导,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谨守病机,病证结合,以"甘"字立法,体用结合.提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宜甘淡甘平,常用慎柔养真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宜甘淡凉润,甘以入脾,淡以利阴,药如扁豆、山药、莲子、石斛、白芍之属,凉润养胃体而滋胃用,药如麦冬、知母、沙参、芦根、竹茹之属,或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便秘宜甘凉滋润,常用药如火麻仁、桃仁、郁李仁、杏仁、当归、白芍之属;治疗肝硬化腹水宜甘寒淡渗,常用一贯煎、参麦地黄汤等.同时强调注意阴无骤补,不可急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吴鞠通治呃逆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的著作《温病条辨》中,有六处关于呃逆的记载.对呃逆不仅从中焦脾胃论治,更提出了从上焦肺、下焦肝肾论治的独特治疗原则,并指出了呃逆危候的治禁.病在上焦,轻宣肺痹,用宣痹汤.病在中焦,实热闭塞需通利,用承气汤类方;湿热壅遏需通降,用橘皮竹茹汤加减;寒湿困遏需扶阳抑阴,用附子粳米汤.病在下焦,填补肝肾,用小定风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