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叶树种胚细胞培养生产七叶皂苷类物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以七叶树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生产七叶皂苷的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超声波法提取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中七叶皂苷的最佳工艺;通过改变激素类型和浓度,筛选出适合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并对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物积累的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利用水杨酸Fenton试剂法和邻苯三酚白氧化法对愈伤组织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中七叶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40 miz,乙醇浓度60%,液料比70:1.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 mg/L+ 6-BA 8.0 mg/L+ NAA 0.5 mg/L,在最佳增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最佳继代和收获期均为25 d.对愈伤组织比生长速率与七叶皂苷比合成速率进行分析,发现七叶树种胚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愈伤组织提取液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七叶树种胚细胞培养生产七叶皂苷的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spergillus sp.EA-LJS80的分离及其发酵液提取物七叶皂苷C的生物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从陕西留坝紫柏山采集的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根和茎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产七叶皂苷C的内生真菌,将其编号为EA-LIS80.利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其最大紫外吸收峰;采用HPLC测定七叶皂苷C的产量;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发酵液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CCK-8法测定提纯后七叶皂苷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探究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该菌株FA-LIS80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真菌,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30nm,测得提纯后七叶皂苷C的产量为9.23mg/mL.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菌株EA-LIS80的发酵液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4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经CCK-8法测定,提纯后的七叶皂苷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菌株EA-LIS80具有产七叶皂苷活性,尤其是七叶皂苷C的产量较高,且其产生的七叶皂苷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这对于改进七叶皂苷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七叶皂苷C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迈之灵对股骨骨折幼鼠血清IL-1β、IL-8、TNF-α 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马栗树籽提取物(迈之灵)对股骨骨折童龄S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四周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迈之灵组20只,云南白药组20只,模型组20只,正常组10只.采用开放性手术横行锯断股骨建造大鼠股骨骨折模型.迈之灵组:迈之灵20 mg/(kg·d)溶于蒸馏水,于制模前3 d至制模后1 d均早、晚各一次注射器胃管注入;云南白药组:云南白药135 mg/(kg·d)溶于蒸馏水,于制模前3 d至制模后1 d均分早、晚各一次注射器胃管注入;模型组:蒸馏水2mL/d制模前3d至制模后1d均分早、晚各一次注射器胃管注入;正常组:无干预喂养.骨折制模后2h、24 h检测迈之灵组、云南白药组、模型组、正常组(10只)血清IL-1β、IL-8、T NF-α水平;术后24 h评估伤口肿胀情况,取骨折部位骨骼肌做组织切片并观察组织形态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伤口软组织肿胀评分为23分,明显高于迈之灵组的7分和云南白药组的8分(P<0.05);而迈之灵组和云南白药组伤口软组织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骼肌形态学:正常组肌纤维形态较一致,肌细胞呈束状平行紧密排列,细胞呈长梭形无肿胀,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部分肌纤维断裂、肿胀明显,大量中性粒细胞呈弥漫性浸润;迈之灵组及云南白药组肌纤维连续、轻度肿胀,创伤病灶中性粒细胞浸润少,密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迈之灵组和云南白药组伤口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差异(P >0.05).迈之灵组、云南白药组、模型组在股骨骨折后2 h、24 h血清IL-1β、IL-8、T 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5);但迈之灵组、云南白药组股骨骨折后2 h、24 h血清IL-1β、IL-8、T NF-α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而迈之灵组与云南白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迈之灵能明显降低童龄SD大鼠血清IL-1β、IL-8、T NF-α水平,有助于减轻骨折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骨折时炎症损伤,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娑罗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娑罗子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娑罗子药材的化学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为娑罗子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进样量为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采集的36批娑罗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36批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36批不同产地七叶树属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657 ~0.994;将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天师栗、七叶树、浙江七叶树以及混淆品种云南七叶树,用对照品指认了2个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聚类分析将36批药材分为4类,与相似度分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娑罗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的欧洲七叶树种子和娑罗子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欧洲七叶树种子隶属无患子目、七叶树科、七叶子属、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 L.)种,为欧洲七叶树的干燥成熟种子.欧洲七叶树种子、树皮、叶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应用历史,可用于解热、痔疮等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欧洲七叶树以种子中活性成分最多、应用最广.娑罗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是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甘,归肝、胃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本文基于英文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PubMed以及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通过检索欧洲七叶树种子和娑罗子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欧洲七叶树种子中含有皂苷、黄酮、酚类、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心血管等疾病;娑罗子中化学成分与欧洲七叶树种子基本一致,也含有皂苷、黄酮等化合物,具有抗炎、胃肠道保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脑出血、脑血栓、外伤肿胀等疾病,可见欧洲七叶树种子和娑罗子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有所不同,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目前2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或者是2者在某种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本文将为欧洲七叶树种子在中国的引种、药用价值研究以及相关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七叶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七叶树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高大乔木,集药用与观赏于一身.七叶树种子是其主要的药用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七叶皂苷.为了解七叶树三萜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七叶树种子与花的转录组数据,并对其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挖掘;使用Trinity软件实现unigene的de novo拼接;并将转录组的测序结果运用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从而预测七叶树三萜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显示七叶树转录组共有2个三萜代谢途径相关数据集,分别为萜类物质前体代谢途径(途径编号为ko00900)和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途径编号为ko00909),对应的基因分别有47,27条.进一步根据催化酶与活性产物的总结比较分析发现萜类物质前体代谢途径相关酶共有8种,三萜代谢途径相关酶有3种.该研究首次在七叶树中解析出5条与三萜环化酶对应的基因,它们可能参与β-香树精合成进而形成七叶皂苷.通过种子与花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分析显示,ko00900和ko00909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有33个;相对于花器官,种子中有17个unigenes表达量上调,16个unigenes表达量下调.该研究运用qRT-PCR实验对SQE(Unigene25806),HMGS(Unigene36710),β-AS(Unigene33291)3个差异显著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结果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该研究所发现的七叶树的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候选基因能对七叶树三萜代谢合成与调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输液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注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临床致病因素较多,主要由于长期注射刺激性药物,导致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沿着静脉走向呈条索状不良表现,严重降低患者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疼痛不适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如何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要成分是七叶皂苷钠,提取于七叶树科植物,为一种含有酯链的三萜皂苷,临床用药具有抗炎、消肿、扩张静脉和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脑水肿或创伤、手术导致的局部疼痛及水肿的治疗,由于药效较强,临床多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加重治疗难度.为了保障患者治疗权益,本文笔者特选取70例因注射七叶皂苷钠导致的静脉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护理配合对静脉炎症状的缓解及护理满意度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欧洲典型树种展叶始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全球变暖对植物春季物候期产生了显著影响.很多研究报道了中国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变化的时空格局,但在同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的欧洲则相关研究较少.为了增进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的区域对比,本研究利用欧洲地区展叶始期(1980-2014年)数据和相应的气象数据,研究欧洲七叶树、垂枝桦、欧洲山毛榉和夏栎4种典型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时空变化格局,并识别影响物候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 表明:1980-2014年,研究区4种植物的展叶始期以3.3~7.5 d·10 a-1的趋势显著提前.展叶始期自南向北以每纬度2.03~3.19 d的速率推迟,自西向东以每经度0.19~0.80 d的速率推迟(除欧洲山毛榉外),海拔自低到高以2.25~3.44 d·100 m-1的速率推迟.展叶始期的提前主要与春季温度的增高和冬春季降水量的增加有关,而秋冬季温度的升高对展叶始期有一定的推迟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城市绿化带植被覆盖度对盐碱地土壤盐分的调节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城市绿化带土壤盐渍化成为近年来城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试验系统研究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植被覆盖度和不同肥力措施对盐碱地盐分的调节.结果 表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花叶楸(Catalpa bungei C.)+四季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景观组合Ⅱ,在有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下,一个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高达70.06%,表土脱盐率能达到53.51%,而"裸地"对照仅分别为20.62%和5.46%.景观组合Ⅱ处理pH值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2.54%和63.83%,"裸地"仅下降了3.14%和12.28%.相关性分析(P<0.05)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盐量(r=-0.949)高度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r=0.887)和全氮(r=0.853)高度正相关.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绿化带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肥力能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安4种落叶乔木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西安1979-2018年的气候资料和植物物候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分段回归和趋势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杜梨(Pyrus betulifolia)、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和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4种落叶乔木展叶盛期和叶全变色期的生长趋势,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了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与物候期的关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判断气候变量对物候期的综合影响.结果 表明:①1979-2018年,4种乔木的生长季长度延长,整体表现为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②展叶盛期物候指标与叶全变色期物候指标,转折均发生在1982年;转折后,物候特征变化显著,春季物候的提前速率和秋季物候的推迟速率加快,展叶盛期平均提前3.8d/10a,叶全变色期平均推迟4.7d/10a;③展叶盛期与春季气温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叶变色期与秋季气温表现为显著正相关;降水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不显著;春季物候与日照时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秋季物候期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④展叶盛期与叶全变色期均受气温、日照时数、降水的综合影响,影响因子对物候期的解释能力排序为:气温>日照时数>降水,同期气温的升高对乔木展叶盛期提前及叶全变色期的推迟具有主导控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