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的广枣在三味檀香散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基于谱效关联分析探讨广枣在三味檀香散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药效及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Q-Exactive-MS/MS)对三味檀香散及其君药广枣进行成分分析和归属鉴别,采用ACEEXCEL3 C18-PFP色谱柱(100 mm×3 mm,3 μm),以 0.2%甲酸甲醇溶液-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为 35℃;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依据质谱数据、对照品及文献比对,对三味檀香散和广枣的化学成分进行归属鉴定.以斑马鱼血栓模型、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炎症模型、大鼠心肌细胞H9c2 氧化损伤模型为药效评价手段,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谱效关系.结果:识别三味檀香散中 48 个成分、广枣中 22 个成分,其中共有成分 20 个,经与对照品比对确认 12 个成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广枣的药效活性主要体现在抗氧化方面,抗炎活性次之,无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抗氧化活性关联度最大的化合物为儿茶素和柚皮素,抗炎活性关联度最大的为柚皮素.结论:三味檀香散的药效活性是各药味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作为筛选与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组分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三味檀香散改善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三味檀香散改善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及该作用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味檀香散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将其余4组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模拟海拔5 km的高原环境)饲养4周,构建HAPH及右心室重构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右心室组织中AngⅡ和E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右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1的含量升高,NO的含量降低;右心室中AngⅡ和ET-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右心室的心肌线粒体肿胀,嵴部分断裂溶解,部分空泡变性,间质胶原纤维重度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三味檀香散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及ET-1的含量均明显降低,NO的含量明显升高;大鼠右心室中AngⅡ和ET-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有所改善.结论 三味檀香散改善HAPH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与减少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1的含量,提高NO的含量、下调右心室中AngⅡ和ET-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保护心肌右心室线粒体的结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蒙药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文献挖掘、多个中药材成分数据库检索收集整理三味檀香散中化学成分, 并经口服生物利用度 (OB) 和类药性 (DL) 分析筛选.利用Pharm Mapper、SWISS、Superpred在线平台预测化合物潜在靶点, OMIM数据库收集冠心病的相关靶标.利用STRING做蛋白互作分析, 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关键靶标做通路富集.应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该方剂的"方剂-靶点-冠心病药物网络模型"和"方剂-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模型", 并对网络模型进行拓扑学分析.采用Schrodinger分子对接技术对网络模型分析部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 蒙药方剂三味檀香散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主要有应激反应、血管新生、免疫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凋亡及坏死、内分泌调节、细胞分裂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TP53、ADORA1、AKT1、MDM2等靶点可能是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靶点.结论 三味檀香散可能通过其主要成分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 调控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免疫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内分泌调节等多条生物通路治疗冠心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Visual FoxPro和复杂网络分析的《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构建及其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构建《四部医典》方剂数据库,挖掘其用药规律,为研究藏族医学(简称藏医)用药规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部医典》中《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记载的方剂,应用Visual FoxPro 9.0构建方剂数据库,结合藏医疾病的“十五会”及其治疗的“十八实践”双视角,应用Gephi 0.9.2复杂网络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部医典》共收载2 695首藏药方剂,构成每一方剂的药味均数为6.6味,其中≤7的占总方剂的69.2%,总方剂涉及的药物有1 002种,其中诃子、竺黄、红花、荜茇、干姜等节点度≥156,藏医特色药食两用药物酥油、白糖、青稞甜醅、蜂蜜、红糖等节点度≥91,根据十五会(skabs bco lnga)的疾病分类,伤科病会有495首方剂、热病会有323首、毒症会有278首、三因病会有197首等.根据十八实践(lag len bco brgyad)治疗方法,散剂有162首,汤剂有77首,催泻法有84首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冰片、竺黄、红花、檀香等凉性药物的边权重≥59,石榴子、荜茇、肉桂、豆蔻等温性药物的边权重≥45.结论:《四部医典》具有以“凉-温”药性为双核心的椭圆式哲学用药规律,以“消-泻”(zhi-sbyong)二法为用药方法,隆-赤巴-培根的权重为用药辨证思维等特点,其中酥油、青稞甜醅、白糖等藏医特色送服剂的临床应用突出,体现了以整体平衡为重心的藏族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食疗加药物,药物加治法”的多维立体用药规律,对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亟待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医疗方案.基于象数思维、整体观等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及研究价值.其中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傣族医药(以下简称"傣医药")均可归属于以自然观与生命观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各白发展出"三因""二根""四塔五蕴"理论,形成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特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产生了以三味檀香散、八味沉香散、肉蔻五味丸、雅叫哈顿散为代表的经典方剂,并具有以广枣、红景天、血竭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资源.笔者拟以藏医药、蒙医药为主,归纳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开展该类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民族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电子束辐照对藏药三味檀香汤散质量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灭菌对三味檀香汤散主要有效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4、6、8、10 kGy电子束辐照剂量处理三味檀香汤散样品,比较辐照前后样品性状、显微特征、没食子酸和去氢二异丁香酚含量、指纹图谱及微生物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前后三味檀香汤散性状、显微特征、含量测定结果未见明显变化(P>0.05),当辐照剂量达到4 kGy时,微生物水平符合规定.结论:电子束辐照对三味檀香汤散主要有效成分无明显影响,可在4 kGy时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电子束辐照适用于三味檀香汤散的灭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