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衢枳壳对糖尿病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对衢枳壳入血成分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 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SuperPred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作用靶点,同时在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糖尿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绘制中药衢枳壳"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利用String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鉴定衢枳壳入血成分20个,筛选出潜在靶点170个,核心靶点32个.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等为衢枳壳降糖的关键通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蛋白(albumin,ALB)、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p 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EGFR为其中关键靶点,且衢枳壳中5个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经分子对接后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衢枳壳中的芦丁、新橙皮苷、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等可能为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AGE-RAGE、EGFR等信号通路及AKT1、ALB、TP53 等核心基因发挥降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的三种基原溪黄草及其干预小鼠肝纤维化的血清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研究三种基原溪黄草及其在肝纤维化小鼠口服给药后的血清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HP C18 色谱柱(2.1 mm×150 mm,3 μm);流动相为 0.1%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 0.3 mL·min-1,柱温 30℃.通过结合高分辨质谱数据及质谱裂解规律,对三种基原溪黄草药材样本及其给药小鼠血清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 在三种基原溪黄草药材中鉴定出 40 个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萜类、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在小鼠血清中鉴定出2个入血成分以及2个可能的代谢产物.结论 本研究初步鉴定了三种基原溪黄草在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小鼠中的入血成分及部分代谢产物,为其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评价薤白的道地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rbitrap-HRMS)技术及分子网络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快速鉴定薤白皂苷成分,进而对不同产地薤白药材的道地性进行评价.方法:在负离子模式下,根据质谱碎裂规律的相似性创建分子网络,总结薤白中呋甾型、螺甾型及四环三萜型皂苷的特征裂解规律.根据皂苷成分的保留时间、高分辨质谱精确质量数及多级串联质谱碎片等信息,对薤白皂苷成分进行归属和鉴定.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吉林、山西、湖北、陕西、河南和江西的 48 批薤白药材的皂苷成分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VIP值及单向方差筛选道地性特征差异皂苷成分.结果:创建了呋甾型和螺甾型皂苷的分子网络,初步归属和鉴定薤白中 33 个皂苷成分,包括 25 个呋甾型、6 个螺甾型、2 个四环三萜型.经多元统计分析共筛选出道地性特征差异皂苷 8 个.结论:建立的UPLC Orbitrap MS联合分子网络方法,能够快速对薤白皂苷进行归类,快速识别薤白中皂苷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蒙药材山苦荬的成分鉴别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鉴别山苦荬的化学成分以及7种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槲皮素、芦丁、原儿茶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苦荬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测定山苦荬中绿原酸等7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从山苦荬药材中共鉴别出45个成分,包括20个有机酸类成分、13个黄酮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4个氨基酸成分、3个核苷类成分和1个香豆素类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槲皮素、芦丁、原儿茶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3.00~25 150.00、42.00~2 100.00、5.05~252.50、20.05~1 002.50、25.10~1 255.00、750.00~37 500.00、196.00~9 800.00 ng/mL(r≥0.999 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2%~105.84%(RSD均小于4.00%,n=6).3批山苦荬中绿原酸等7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 145.77~3 261.25、23.75~97.90、0.92~2.12、1.06~23.18、9.35~21.85、833.25~1 045.58、199.56~1 869.78 μg/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鉴别和定量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山苦荬药材化学成分的鉴别和绿原酸等7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的文冠果种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文冠果种子为文冠果树的成熟种子,在食品和制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比较分析文冠果种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并挖掘非药用部位的潜在价值和研究前景,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检测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从文冠果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2种成分,包括5种氨基酸类,4种多酚类,3种苯丙酸类,7种有机酸,15种黄酮类化合物,6种糖苷类和23种皂苷类等.将不同部位的质谱结果进行质谱分子网络(MN)分析,发现种仁、种皮和种壳的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种仁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优于种皮和种壳.根据不同部位多批次样品的色谱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4种共有差异性成分,结果显示种仁、种皮和种壳中秦皮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83 6、0.887 4、1.440 1 mg·g-1,儿茶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35 8、0.124 1、0.044 5 mg·g-1,秦皮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32 9、0.072 0、0.221 5 mg·g-1,表儿茶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435 9、2.114 7、0.259 7 mg·g-1,测定结果表明了儿茶素和秦皮素在各部位中含量均较低,秦皮苷在种皮和种壳中含量较高,表儿茶素在种仁和种皮中含量较高,因此,种皮和种壳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该研究对文冠果种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比较,为文冠果种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痔血安合剂的化学成分与小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率质谱分析技术分析鉴定痔血安合剂的化学成分,以及小鼠灌胃后主要入血成分.方法: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9只,分为空白组(3只)和痔血安合剂组(6只),空白组灌胃超纯水,痔血安合剂组按27.2mL·kg-1剂量灌胃痔血安合剂,分别在给药后1,3 h各处理3只,收集血清,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 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模式(Full MS/dd-MS2),一级全扫描设置分辨率70 000,二级设置分辨率17 500,隔离窗口 1 m/z,归一化碰撞能量(NCEs)为10%、20%和40%采集原方及血清样本数据.经Xcalibur 3.0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通过对照品比对、文献参考相关等成分检测信息,实现对痔血安合剂化学成分及入血原型的鉴定.结果:该研究从痔血安合剂中共鉴定出207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84种、萜(皂苷)类41种、生物碱类16种、有机(酚)酸类26种、苯酞类13种、色原酮类9种、苯乙醇苷类4种、香豆素类4种、木酯素类3种、苯丙素类2种及其他类5种.小鼠口服痔血安合剂后血清中检测到52种原型成分.结论:高分辨质谱方法快速鉴定了痔血安合剂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成分,可为痔血安合剂效应物质的解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香青兰有效部位的成分鉴定、指纹图谱建立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为香青兰有效部位(EPDM)的全面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10批EPDM,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MS)联用技术采集EPDM化学信息,结合文献检索、数据库比对、人工解析等手段进行成分鉴定.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10批EPDM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并采用HPLC法测定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从EPDM中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10批EPDM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6以上.从1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PG)、迷迭香酸(RA)、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DG)、田蓟苷(TL)5个色谱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成分在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2%~98.37%;各成分含量分别为21.268 3~29.243 9 mg/g(LG)、6.365 4~7.771 7 mg/g(APG)、37.327 4~45.671 2 mg/g(RA)、17.169 9~21.985 9 mg/g(DG)、66.940 4~91.206 3 mg/g(TL).结论 所建立的成分鉴定、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可靠,适用于EPDM的综合质量评价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黄芪汤颗粒的化学成分与小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鉴定黄芪汤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主要入血成分.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和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ESI-)交替扫描,并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2)采集质谱数据.经Xcalibur 3.0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定性鉴别黄芪汤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入血成分及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 综合保留时间、准确分子量、二级碎片信息、对照品比对、文献参考等色谱质谱检测信息,从黄芪汤颗粒中共鉴定出167种化学成分,从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血清中共检测到甘草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等60种原型成分和43种代谢产物.结论 完成了黄芪汤颗粒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成分快速鉴定,可为黄芪汤颗粒效应物质解析、质量标准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的广枣在三味檀香散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基于谱效关联分析探讨广枣在三味檀香散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药效及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Q-Exactive-MS/MS)对三味檀香散及其君药广枣进行成分分析和归属鉴别,采用ACEEXCEL3 C18-PFP色谱柱(100 mm×3 mm,3 μm),以 0.2%甲酸甲醇溶液-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为 35℃;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依据质谱数据、对照品及文献比对,对三味檀香散和广枣的化学成分进行归属鉴定.以斑马鱼血栓模型、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炎症模型、大鼠心肌细胞H9c2 氧化损伤模型为药效评价手段,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谱效关系.结果:识别三味檀香散中 48 个成分、广枣中 22 个成分,其中共有成分 20 个,经与对照品比对确认 12 个成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广枣的药效活性主要体现在抗氧化方面,抗炎活性次之,无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抗氧化活性关联度最大的化合物为儿茶素和柚皮素,抗炎活性关联度最大的为柚皮素.结论:三味檀香散的药效活性是各药味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作为筛选与预测中药药效物质组分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鉴定人角质层神经酰胺的种类及其他脂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建立无创检测角质层神经酰胺(Cer)种类及其他脂类的分析方法.方法 本实验选取4例健康人,应用氰基丙烯酸酯黏贴法取角质层皮肤样品,鉴定角质层神经酰胺种类,采用thermo 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FT质谱,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BEH C18(100 ×2. lmm,1.7μm)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 A = 60:40 ACN/H20 + 10mmol/L NH4HC02,0.1% HC02H;B = 90:10 IPA/ACN + 10mmol/L NH4HC02,0.1% HC02H.反向色谱柱,流速为0.3mL/min,梯度洗脱.质谱检测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Full Mass ddMS2模式,一级分辨率70 000,二级分辨率17 500.数据采集后用全流程脂质分析软件(LipidSearch)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对4个皮肤样品进行12种目标神经酰胺亚类半定量过程,可看出Q Exactive均能提到峰,且响应强度在105~107之间.对样品分别进行了正离子和负离子采集,Lipid Search软件进行搜库,除目标脂质外,正离子鉴定出高达300种以上其他脂质结果,以神经酰胺类和甘油三酯类为主;负离子鉴定出30种以上,均为神经酰胺类.结论 Q Exactive超高分辨液质联用及Lipid Search脂质组学软件可鉴定出表皮12亚类神经酰胺及其他脂质,高效灵敏,为后期健康或皮损表皮神经酰胺及其他脂类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