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分泌酶反义RNA通过微小RNA-137调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BACE1-A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 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H9c2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 Ⅱ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Ang Ⅱ组),同时将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Con组)。分别将干扰对照序列(si-NC)、干扰BACE1-AS序列(si-BACE1-AS)、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与miR-137抑制剂(anti-miR-137)转染至心肌细胞,加入含有浓度为1 μmol/L Ang Ⅱ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分别记作Ang Ⅱ+si-NC、Ang Ⅱ+si-BACE1-AS、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ACE1-AS、微小RNA-137(miR-137)的表达水平;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BACE1-AS和miR-137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与Ang Ⅱ+si-NC组比较,Ang Ⅱ+si-BACE1-A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14.83±2.28)%比(27.84±1.54)%, t=28.137, 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64±0.10比0.97±0.02, t=40.627, 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68±0.05比0.33±0.04, t=19.03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ACE1-AS可靶向结合miR-137。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miR-137、SOD和bcl-2水平低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0.36±0.11比0.99±0.01、21.18±1.66比32.85±2.98、0.38±0.08比0.68±0.04, t=17.111、10.263、10.062, P<0.05),LDH、MDA、凋亡率和bax水平高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377.03±2.75比323.52±20.71、30.80±2.56比18.06±0.58、23.04±2.55比14.80±0.35、0.88±0.04比0.63±0.05, t=7.684、14.561、9.604、11.71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敲低BACE1-AS表达可通过上调miR-137的表达来减轻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皮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病理性瘢痕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以过度纤维化和胶原沉积为特征,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潜在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且其临床疗效不佳、复发率高,故其防治一直是临床上致力解决的难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维持心血管稳态的重要内分泌级联,其组成成分均在皮肤各细胞中表达,皮肤局部RAS可以独立于血浆RAS发挥作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皮肤局部RAS激活,其主要活性成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R1)和血管紧张素受体2(ATR2)两个特异性受体对受伤创面发挥相反的作用影响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本文首次全面综述了皮肤局部RAS系统的经典通路、肥大细胞诱导的糜酶旁路及瘢痕疙瘩相关淋巴组织诱导的溶酶体蛋白酶旁路环路在创伤修复及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京津冀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HC)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方法:2016年9月至12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43个区县327个基层卫生机构提取客观文件、对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药物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⑴基础设施和服务: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和100.0%的乡镇卫生院(THC)可提供住院服务,20.5%的村卫生室(VC)不能检测血糖,98.1%的VC不能检测血脂;⑵人力资源:19.6%的CHC、THC、社区卫生服务站(CHS)医生学历在大专以下,32.4%的VC村医学历在中专以下,56.3%的CHC、THC和CHS,以及99.5%的VC没有为非在编职工提供法定的"四险一金",30.0%的乡村医生已经超过60岁;⑶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率在CHC、THC、VC中分别为40.0%、41.7%、0;⑷药物可及性:71.9%的基层机构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利尿剂全部四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2.1%的基层机构没有其中任何一种。结论: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整体较好,但仍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提升基层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三省市基层医药供应系统的协同性等方面需继续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N-C水平低于对照组[(32.42 ± 4.22)μg/L比(37.32 ± 4.86)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41.21 ± 5.39)%比(37.76 ± 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 668.60 ± 251.19)pmol/L比(2 005.86 ± 280.91)pmol/L、(246.97 ± 13.99)ng/L比(275.41 ± 19.38)ng/L、(99.68 ± 8.57)ng/L比(112.20 ± 9.5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较不同地域ACS患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和长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我国真实世界中,于不同地域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其长期预后。方法: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本研究选取OPT-CAD研究中诊断为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以长江一线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根据患者就诊医院的地理位置分南方组和北方组。为减少选择偏倚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两组间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按1∶1最临近匹配法匹配。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后6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60个月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记录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CEI/ARB)等。匹配前后均比较两组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049例ACS患者,其中南方组共1 958例患者,北方组共5 091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南方组和北方组各1 324例。匹配前,北方组患者中吸烟、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有既往史(心肌梗死、PCI及卒中)和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南方组高( P均<0.05)。北方组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和血栓病变占比均高于南方组( P均<0.05)。出院后60个月,南方与北方组的抗血小板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南方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9.8%(130/1 324)比1.1%(14//1 324)],而北方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7.4%(893/1 324)比46.5%(616/1 324)]。其他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上,南方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24.5%(325/1 324)比16.8%(222/1 324), P<0.001]及ACEI/ARB[19.4%(257/1 324)比10.0%(133/1 324), P<0.001]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匹配后,北方组出院后60个月MACCE[8.4%(111/1 324)比6.2%(82/1 324), P=0.030]和BARC2、3、5型出血[6.0%(80/1 324)比4.0%(53/1 324), P=0.016]发生率高于南方组。 结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PCI术后的ACS患者伴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对药物依从性较差,预后也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危险因素,同时联合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评价其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RS1分为CRS1组和无CRS1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邻近匹配法对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评分值。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并发CRS1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 AUC)值及最佳截断值。采用Python 3.8软件对建模样本进行十折交叉验证。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42例AMI患者,其中并发CRS1者113例(CRS1组),未发生CRS1者829例(无CRS1组)。将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最终匹配成功的患者两组各99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心率、平均动脉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病史者占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占比、心肌缺血时间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CRS1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与无CRS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6),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计数、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通过对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即L 联合= 0.031×cTnI+0.000 2×NT-proBNP-0.024×eGFR+0.254×白细胞计数,其中L 联合表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NT-proBNP、基础eGFR、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因子的 AUC分别为0.76、0.85、0.79、0.81、0.92( P均<0.05),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值为2.6。模型十折交叉验证后ROC曲线 AUC为0.89。 结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院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这4种生物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并发CRS1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移植术后非HLA抗体与体液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与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H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检测了非HLA抗体水平的40例肾移植受者资料,选取活检证实发生HR,并且发生HR时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或者弱阳的受者入组HR组(11例),选取术后2周至检测非HLA抗体时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入组稳定组(29例)。采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HLA抗体、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32种非HLA抗体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抗体水平。分析两组受者非HLA抗体阳性率和阳性非HLA抗体数量的差异。结果:24例受者具有阳性非HLA抗体,剩余16例受者的非HLA抗体全为阴性。HR组分别有3例受者的肌动蛋白(ACTIN)抗体、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抗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θ1(GSTT1)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阳性,而稳定受者的这4种非HLA抗体都是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4例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而仅1例稳定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HR受者的Collagen Ⅱ抗体阳性率高于稳定受者( P=0.023)。HR受者的平均阳性非HLA抗体数为2.36个,而稳定受者为0.90个,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 结论:高水平非HLA抗体增加肾移植HR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级感觉神经元与巨噬细胞的交互作用在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疼痛是由伤害性感受器激活引起的一种保护机体的反应,相比之下,慢性疼痛通常作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出现,逐渐发展为中枢敏化或外周敏化。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对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影响。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与痛觉感受器进行双向通信在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常驻巨噬细胞的增殖、外周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介质的产生。文章重点介绍了介导初级感觉神经元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内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以及近期出现的治疗痛觉敏化新靶点,如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紧张素Ⅱ受体(type 2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T2R)、微RNA(microRNA, miRNA)以及外泌体,为痛觉敏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外泌体促进腹主动脉瘤形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AngⅡ exos)在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使用8周龄雄性敲除Apoe小鼠皮下埋泵构建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提取并鉴定健康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exos)及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VECs-AngⅡ exos),使用收集的外泌体(20 μg/ml)处理小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VECs-exos及VECs-AngⅡ exos每周尾静脉注射至腹主动脉瘤模型小鼠体内,4周后获取小鼠动脉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EVG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形态改变、弹性纤维断裂和胶原沉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动脉组织收缩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22α和CNN表达。采用 t检验分析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小鼠实验组动脉瘤发生率[(80.670±4.842)%, t=16.66, P<0.01]、最大主动脉直径[(0.554 3±0.096 2) mm, t=5.759, P<0.01)及主动脉质量比[(0.560 0±0.106 0) mg/g, t=5.285, P<0.01)高于对照组。VECs-AngⅡ exos刺激VSMCs后α-SMA(0.608 4±0.056 6, t=10.76, P<0.01)、SM22α(0.465 6±0.076 6, t=6.082, P<0.01)、CNN(0.490 8±0.161 5, t=3.039, P<0.01)表达低于VECs-exos组。尾静脉注射VECs-AngⅡ exos组小鼠动脉瘤发生率[(48.330±6.839)%, t=7.067, P<0.01],最大主动脉直径[(0.527 1±0.138 6) mm, t=3.803, P<0.01]及主动脉质量比[(0.557 1±0.138 9) mg/g, t=4.012, P<0.01]高于VECs-exos组。尾静脉注射VECs-AngⅡ exos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α-SMA(0.719 1±0.141 0, t=5.101, P<0.01)、SM22α(0.578 2±0.101 8, t=5.677, P<0.01)、CNN(-0.520 2±0.068 8, t=7.564, P<0.01)表达低于VECs-exos组。 结论:Ang Ⅱ诱导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参与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狼疮肾炎发病风险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LN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别收集本院36名健康对照、32例LN患者的血清后,ELISA法检测AT1-AA,分析并比较2组间AT1-AA分子表达的吸光度( A)值,并进行血糖、血脂、血清肌酐、CRP的检测;进一步对LN患者血清胱抑素C、ESR以及补体C3、C4、ANA及抗dsDNA抗体等检测,通过肾穿刺活检苏木精-伊红(HE)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肾小球的结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与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LN组血清肌酐和CRP[(103±37) μmol/L、(21±8) mg/L]较健康对照组[(72±22) μmol/L、(7±3) mg/L]明显升高,AT1-AA表达的平均 A值在LN组(0.33±0.04)较对照组(0.25±0.06)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显示AT1-AA的表达与CRP( Beta=0.364, P=0.037)及尿蛋白量( Beta=0.497, P=0.004)呈正相关,与补体C3的水平呈负相关( Beta=-0.276, P=0.05)。同时AT1-AA高表达组肾小球病理结果显示系膜及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肾小球硬化更显著。 结论:LN患者中AT1-AA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CRP、尿蛋白量及补体C3呈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该自身抗体可能参与LN的发病及促进疾病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