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A字法行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生命树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对内眦赘皮过度矫正患者100例进行A字法修复术治疗,男2例、女98例;年龄19~43( 28.0±5.7)岁。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术通过手术祛除内眦部三角形皮瓣,内眦部皮下及眼轮匝肌深面进行广泛的分离松解。眼轮匝肌瓣折叠缝合覆盖内眦韧带表面,缝合泪阜段皮肤及切口鼻侧上下缘皮肤。术后随访6~22个月,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泪阜过度暴露、双侧内眼角角度过尖、不对称、内眦部陈旧瘢痕等问题得到了改善。术前内眦角间距为(33.64±3.51) mm,术后为(35.92±3.1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左侧眼裂长度为(28.92±1.07) mm,右侧为(28.94±1.04) mm],术后分别为(27.78±1.03)、(27.79±1.0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非常满意69例,占69%;满意19例,占19%;较不满意7例,占7%;不满意5例,占5%。5例不满意患者中3例是因泪阜暴露矫正不足,2例因内眦角度形态不对称,重新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A字法内眦赘皮过度矫正修复祛除部分上睑瘢痕,恢复眼轮匝肌结构的完整性,重建内眦赘皮,调整眼角角度和形态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嵌合肩胛下角骨瓣重建内踝骨与软组织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对1例内踝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肩胛下角骨瓣嵌合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内踝,修复三角韧带及软组织缺损,并修复距骨软骨损伤。术后皮瓣及骨瓣完全成活,伤口及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周,内踝处达骨性愈合,移植骨瓣大小形状与内踝缺损匹配,未出现骨质吸收。术后10个月随访,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色泽及质地满意,踝关节穴稳定性、屈伸活动较好,并恢复负重和行走;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兔正常肘管及尺神经解剖X线石蜡切片及电生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建立兔肘管综合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解剖5只6~8月龄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合格证号为SCXK(鲁)20180006],研究正常肘管及尺神经的解剖,X线及石蜡切片表现,在此基础上,再对5只相同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进行电生理研究,得出10例尺神经传导速率,利用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方法得出兔正常尺神经的传导速率。结果: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尺神经走形及支配清楚,其肘管处无Osborne韧带腱性组织,而是被肌肉组织替代,此肌肉平均长度10 mm,宽度8 mm,厚度1 mm。兔尺神经沟发育明显,并且肘管内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使肘管的容积增大。肘管处尺神经平均直径1.5 mm,石蜡切片可见尺神经纤维束及营养血管。尺神经传导速率平均(60.5±1.5) m/s。结论:本研究推导出兔肘管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对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对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AOFAS)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三角韧带深层未损伤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三角韧带深层损伤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为观察组。两组均行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AOFAS评分、疼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69.87±2.89)分、(75.66±4.2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1.45±4.78)分、(93.62±3.54)分( t=11.35、17.37,均 P < 0.001);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16±1.15)分、(5.84±0.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2±0.54)分、(4.28±0.16)分( t=3.19、15.70,均 P <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分别为(19.18±1.96)分、(18.67±1.82)分、(17.42±2.54)分、(19.65±2.4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65±3.58)分、(23.57±3.56)分、(20.09±3.95)分、(22.38±3.67)分( t=3.31、6.71、3.11、3.39,均 P < 0.05)。 结论:当旋前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合并有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会影响术后AOFAS的恢复,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时进行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向后孟氏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6.5岁;肘关节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上尺桡脱位不明显;在冠状突水平或临近冠状突水平尺骨骨折端前方可见三角形或四边形蝶形骨片;肱桡关节正常或桡骨头向前脱位,但桡骨头呈粉碎骨折、桡骨头前缘骨折或桡骨颈向后成角骨折。尺骨近端骨折采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或辅助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拉力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桡骨头骨折采用埋头钉、微型钢板或桡骨头置换,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者带线锚钉修复。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75°~145°,平均100.5°;前臂旋转度为80°~155°,平均132.0°;MEPS为50~100分,平均86.2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3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僵硬。结论:总结向后孟氏骨折的不典型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并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4岁,因“上腹部疼痛2月余”入院。入院前2月余饱餐后出现中上腹钝痛,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呕血、腹胀、皮肤瘙痒等不适。外院CT示肝门部囊状病变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结石。肝功能:总胆红素109.0 μmol/L,碱性磷酸酶380.0 U/L。予以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2个月后复查上腹部CT及MRI均提示:胆囊癌累及邻近肝实质可能。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9.8 μmol/L,碱性磷酸酶279.0 U/L。患者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入院后上腹部增强CT:胆囊壁增厚,肝门区胆管壁增厚,考虑恶性,伴临近肝实质累及,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淋巴结转移;胆囊结石。PET-CT示:胆囊壁不均性增厚,高代谢改变,考虑胆囊癌,并肝门区转移灶(胆管受累可能),侵及邻近肝脏及结肠,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图1)。肝功能:总胆红素8.9 μmol/L,谷氨酰转移酶205.0 U/L,余正常。肿瘤指标正常。查体无殊。初步诊断为:胆囊占位性病变,胆囊结石。多学科讨论认为:行保肝等治疗后患者黄疸及肝功能好转,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不符,但患者影像学表现提示胆囊癌并发胆管癌可能性大,PET-CT提示胆囊癌,并肝门区转移灶(胆管受累可能),侵及邻近肝脏及结肠,肝门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为年轻男性,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或腹腔镜下活检明确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为恶性,建议行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遂行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因肝门区界限不清,穿刺损伤胆管风险较大,中止操作。完善术前检查后行腹腔镜探查术,腔镜下见胆囊大小约8 cm×6 cm×4 cm,胆囊三角欠清晰,与邻近组织粘连致密,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行开腹探查术,取上腹部正中切口,经解剖后,见胆囊三角粘连致密,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见肝4b段直径3 cm大小脓肿,打开脓肿吸出大量脓液,冲洗脓腔,探查脓腔与胆道不相通,决定对肝脓肿仅行切开引流。游离胆囊底体部至胆囊管,缝扎胆囊管开口,切除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取出标本,见胆囊内结石数枚。术中冰冻病理: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术后病理: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术后恢复可,终至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腕关节镜下经尺骨掌侧入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偏掌侧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经尺骨掌侧(ulnar palmer,UP)入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偏掌侧损伤(即Palmer 1B掌侧及1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UP入路"由外向内"修复TFCC偏掌侧损伤患者10例。根据术前临床检查及镜检,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不稳定者经骨缝合。术后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握力比(患侧与健侧比值)及活动度(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桡尺偏)评价疗效。结果:Palmer 1B型掌侧损伤8例,其中术前检查提示DRUJ不稳定6例,经骨缝合;DRUJ稳定者2例,经关节囊缝合。Palmer 1C型损伤2例,DRUJ均稳定,经关节囊缝合。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20.1±6.3)个月,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VAS评分、PRWE评分、握力比、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UP入路修复TFCC偏掌侧损伤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既可经关节囊修复浅层韧带撕裂,又可经骨重建深层韧带解剖止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ellar光子双源CT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tellar光子双源CT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的诊断指南,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该院诊治的骨关节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Stellar光子双源CT及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尿酸、血肌酐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尿酸为(310.45±61.40)μmol/L,血肌酐为(86.22±13.12)μmol/L,尿素氮为(6.82±1.75)mmol/L,总胆固醇为(4.75±0.56)mmol/L,甘油三酯为(1.98±0.85)mmol/L;观察组:尿酸为(519.38±97.91)μmol/L,血肌酐为(110.21±18.29)μmol/L,尿素氮为(12.21±3.29)mmol/L,总胆固醇为(6.49±1.22)mmol/L,甘油三酯为(3.45±1.8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43、6.741、9.148、8.198、4.486,均 P<0.05)。经Stellar光子双源CT检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有3例、36例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影像显示绿色),检出率分别为7.5%(3/40)、90.0%(36/4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993, 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骨质、肌腱、韧带破坏,少部分患者有尿酸盐沉积,总体积为(1.023±0.83)cm 3,主要沉积于足、膝关节。而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伴有尿酸结晶和不同部位的骨质破坏,其中第一跖趾关节6例,胫骨、腓骨远端分别为7例、3例,距骨、跟骨近端分别为4例、6例,腕关节4例;20例患者伴有韧带或肌腱的破坏,其中三角韧带2例,跟腱及伸、屈肌腱分别为10例、53例。尿酸盐结晶总体积(32.22±5.83)cm 3;手、肘、足、膝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分别为(8.00±4.92)cm 3、(5.32±2.75)cm 3、(36.00±15.54)cm 3、(13.31±9.14)cm 3。 结论:Stellar光子双源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较高,且能对尿酸盐沉积部位和体积的准确定位、定量,对痛风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治疗踝关节骨折累及下胫腓联合伴三角韧带损伤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踝关节骨折累及下胫腓联合伴三角韧带损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唐山市第二医院医院Weber B、C型踝关节骨折累及下胫腓联合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资料,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采用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损伤,与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三角韧带带线锚钉全层修复的方法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美国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下胫腓关节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内侧关节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等。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36±1.26)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4.08±1.3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78, P=0.331)。观察组手术时间(85.72±14.5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09.76±14.02)min;观察组手术费用(37 048±2 299.53)元,对照组手术费用(39 040.22±2 306.0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71、3.95,均 P<0.001)。观察组AOFAS评分(81.18±3.77)分,对照组AOFAS评分(81.26±3.91)分;观察组VAS评分(0.90±0.38)分,对照组VAS评分(0.87±0.3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9, P=0.926; t=0.39 ,P=0.698)。观察组MCS(3.46±0.25)mm,对照组MCS(3.53±0.26)mm;观察组TFCS(3.49±0.24)mm,对照组TFCS(3.47±0.26)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4 ,P=0.217 ;t=0.21, P=0.833)。 结论:虽然踝关节骨折累及下胫腓联合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只行带袢钢板或带袢钢板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只应用带袢钢板可减少患者治疗费用,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患者医源性损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伴踝关节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能量损伤造成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后,同侧踝关节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女19例;年龄(43.5±12.5)岁;随访时间67.0(38.5,90.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64例进行CT检查,30例进行MRI检查。80例患者,3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3例予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74例患者采用钢板固定。分别统计后踝骨折发生率和骨折线特点、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随访时被动旋前外旋及旋后外旋应力试验阳性率、治疗后近期(≤2年)、中长期(>2年)踝关节疼痛发生率,下胫腓前韧带、内踝三角韧带深层、后踝的损伤率,踝关节损伤率。结果:后踝骨折X线片诊断率为16.3%(13/80),CT为60.9%(39/64),MRI为76.7%(23/30);后踝骨折线开口于外侧的占74.5%(35/47);同侧踝关节正常匹配率为96.3%(77/80);术中同侧踝关节Cotton试验、应力外旋试验阳性率分别为34.8%(8/23)、7.1%(1/14);随访时被动旋前外旋及旋后外旋应力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6.2%(12/26)、34.6%(9/26);术后近期、中长期踝关节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7.7%(29/77)、20.8%(16/77);MRI检查下胫腓前韧带、内踝三角韧带深层、后踝损伤率分别为80.0%(24/30)、80.0%(24/30)、76.7%(23/30);踝关节损伤率为88.8%(71/80)。结论:胫骨远段螺旋形骨折高概率伴发同侧踝关节损伤,内踝、外踝、后踝分别容易发生如下隐匿性损伤:三角韧带深层不同程度损伤、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及后踝骨折,而踝关节大多匹配正常,为此踝关节损伤极易漏诊;继发于小腿的旋前外旋、旋后外旋扭转伤力很可能造成同侧踝关节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