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弱畸形精子症"因痹致痿"新论
编辑人员丨2024/8/24
本文首先阐述痹痿属病机,不通是痹的本质,痿是功能下降.强调痹和痿的相关性,阐释痹可致痿,凝练提出"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少弱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载"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年老有子的论述,指出气脉通、肾气足、五脏盛是生殖健康的根本.反之,气脉痹阻则影响男性生殖健康.注重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深入探析"气脉"内涵,强调"气脉"与膜原(三焦)从内涵上相通,与人体津液运行密切相关,气脉痹阻本质为膜原(三焦)痹阻,主要表现为气痹和湿痹,两者互相影响,进而引发少弱畸形精子症等生殖功能下降(痿).以此为指导,运用通气脉痹强精法治疗少弱畸形精子症等生殖功能下降病症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基于天癸理论探讨天癸与糖尿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最早提出"天癸"一词,认为天癸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物质.天癸与肾精、肾气、精血、气血、肾阴肾阳均有密切联系.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其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及其常见合并症、并发症与"天癸"理论存在一定联系: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独特的病理特点,天癸亏少,肾精肾气不足,加之代谢失常,低血糖为临床常见并发症;若天癸生而不足,五脏精气薄弱,气滞、血瘀、痰饮、浊毒等病理产物内生,易发为Ⅰ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殖疾患,在中医理论中均与天癸相关;糖尿病合并情志病者多见阴虚内热病机,阴虚包括肾阴、肝血、津液不足,以及天癸和肾精肾气亏虚.在基于天癸理论的糖尿病中医治疗方面,多数医家认为治疗天癸亏虚的要点在于补肾,还需考虑影响天癸施泄的其他脏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守中医之正,创中医之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昔黄帝之书,尽言大道,以阴阳五行立论,透彻天人之理,后世皆以此为纲,莫敢越矩.然中医阴阳之理甚是精简奥妙,应用于实践则需细化延申其理以对应具体之万千事物,方能与时俱进,使之论述更详实有说服力,具有时代话语权.中医本是中华之瑰宝,定当在当下及未来大放异彩,为世人身体精神健康做出其应有之贡献,且其哲思妙理也将为人类探索真知提供巨大参考价值,前提是我们要继承其灵魂的同时有所创新发展,使其转化为现代语言,来适应于越来越细化的时代特征.而细化要建立在正根之上,莫失中医医道之本,方能有效创新正确细化.中医之正根在于上古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略示上古之道而未过多讲解,今之中医人应当勇于挖掘,广求博取.如仲景之言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而不当固守狭隘,偏颇一隅之中不能自拔,自掘中医之坟墓.自伏羲创八卦以类万物,再到三坟五典,及至周易之囊括世间万千变化,都是化繁为简,俯察万千,以明大道.而今中医之救人于病苦,是医理对大道的具体应用,却是应该由大道出发,逐渐细化,由简入繁.故笔者不才,抛砖引玉,于此文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论述为何需要细化,如何细化,如何守中医之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王维昌教授从心肝肾辨治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维昌教授本于医经,归于临证,认为导致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基础是肾精不足,天癸衰竭;中心环节为冲任虚衰,肝郁血虚;根本因素在于心血不足,神失所养,且"肾-天癸-冲任-神"司"七七"妇女寤寐之机.临证循"形神共调,安神为要,治养结合"的治疗理念,合脏腑辨治,应用自拟方天癸汤加减以补肾益癸安神、自拟方新七七汤加减流肝健脾安神、自拟方加味舒肝汤加减补益肝肾安神、自拟方归脾养血汤加减养心补益安神,并主张治养结合,预调为先,以达"不药"法治.临证从心肝肾辨治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刍议"肾主水"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溯"肾主水"一说之源,可追至《素问·上古天真论》,其曰:"肾者主水".作为中医肾藏象理论重要内容之一,于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动态进展完善的过程中,其倍受重视,肾所主之"水"之概念所指,亦渐被古今医家从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填充丰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近10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相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知识图谱方式可视化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相关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 以“上古天真论”为研究对象,检索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研究.分别对纳入数据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并对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 共纳入数据857条.2006年至2017年发表关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研究的作者共有72人,作者频次前5名为吴效科(7)、孙广仁(5)、侯丽辉(5)、张新渝(5)、王泓午(4),突现度前5名为吴效科(5.3995)、侯丽辉(3.7747)、王琦(2.8911)、王泓午(2.6971)、孙广仁(2.6701).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9)、北京中医药大学(27)、上海中医药大学(23)、成都中医药大学(18)、广州中医药大学(14).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共169个节点、318条连线,其中频次前5名为黄帝内经(347)、上古天真论(171)、养生(121)、中医(74)、治未病(66),中心度前5名为上古天真论(0.64)、黄帝内经(0.58)、养生(0.46)、中医(0.18)、生气通天论(0.16).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可分为9类,各类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分别为0:中医,治未病;1:黄帝内经;2:上古天真论;3:肾气盛,天癸;4、6:养生;5、7、8:素问,肾气.结论 近10年《上古天真论》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力量较分散,2014年以来经验传承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趋势从原文发掘应用趋向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实践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诠释“恬淡虚无”及其哲学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的心灵或意识层面是淡雅、淡定以内守精神”“依其法道,于心身健康,则恬淡为重,于心灵哲学,以虚无观筑其根基”,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中医的防病治病,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人类心灵健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医学人文学、叙事医学的出现,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内心感受,因此中医理论的研究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唯心史观的思维,方能更好地诠释和发展中医理论,更新健康认知的新观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女七""男八"奥谚解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了男女生长发育生殖的生理演变状况,阐释了肾先天之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导了临床辨证施治.然其言女之生长壮老以七为基,男子以八为准,即谓"女七""男八",对此鲜有详论.通过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列述了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感悟,旨在试图对其进行解析,认为女从老阴之六数,因体阳而增一,是以七为基;男从老阳之九数,因体阴而减一,是以八为准,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之标点符号位置商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分析现代版《素问·上古天真论》经文"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发现其中标点符号位置有可商榷之处.通过分析经典记载、医家观点及相关临床实践结果,笔者认为可以反映经文原旨的标点位置是:"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主水"理论初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肾者主水"与《素问·逆调论》载"肾者水脏,主津液" 的藏象理论指导中医药学临床实践至今,如何运用现代医学表述肾"主水" 理论本质? 怎样借助肾"主水"理论指导临床新技术创建并应用? 不仅是中医药学研究者力图诠释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力求演绎的临床技术难题,西京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小组初步探索肾"主水"理论部分本质、创建临床评价新技术并提出肾"主水"研究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