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骨关节炎中骨、筋、肉认知与演变考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筋骨病损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膝骨关节炎作为慢性筋骨病损的重要分支之一,属中医学"膝痹"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骨、筋、肉三者的关系.以骨、筋、肉三者为主线,对其层次与功能加以分析,探讨其与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关系,对辨治规律的演变进行论述,提出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注重"筋主骨从",以期对中医筋骨理论体系发展有所裨益,为临床诊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调气解毒"思想论治癌因性疲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典型的身心共患疾病,患者常伴随生理、情感、认知方面的主观疲劳感,严重影响生命质量.本文结合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程特点,从宗气虚衰、气机壅遏、癌聚毒损3个分期维度,分析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的病机演变规律.在调气解毒的治疗总原则下,提出培本补虚调平衡、解郁散结稳气机、攻邪解毒消癌肿之法,构建癌因性疲乏发生发展及康复阶段身心同调的中医药治疗策略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伤寒杂病论》利尿解表法辨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解表法为中医重要治法,历代医家多将此法进一步细分为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和扶正解表法等.基于肺与膀胱相通、皮毛与膀胱相应及汗尿同源等理论,小便亦为邪气之出路,故当有利尿解表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明确提出利尿解表法,但研究相关条文发现,治疗表证兼水饮内停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五苓散,治疗表证兼有湿邪之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均可起到利尿解表的作用.将此法运用于临床,效果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气血水"学说探析《腹证奇览(全)》腹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血、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正常循环时可荣养全身,病理状态下停滞而成"毒".腹证乃疾病发展中的重要征象,《腹证奇览(全)》为日本伤寒派腹诊集大成之巨著.为增强腹证与经方间的衔接性,以"气血水"学说辨析书中各类腹证得出:胸胁部、腹部腹证以气毒、水毒所致者为主;少腹部腹证成因以血毒、水毒更为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许润三巧用经方治疗带下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许润三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首席专家.许老临床七十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临证处方多遵仲景意,用药味少力专,现将许教授古方新用治疗带下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带下病治疗不拘泥于利"湿"带下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表现之一,当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则成为带下病,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过多,或可伴阴道瘙痒甚至疼痛,以及出现"五色带"并伴有气味异常等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患者67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39例)和非心源性肺水肿组(28例).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肺超声检查,通过测量B线总数来计算B线评分,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之比(E/E');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利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B线评分与LVEF、E/E'、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B线评分及NT-proBNP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进而评价和比较B线评分与NT-proBNP在诊断心源性肺水肿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B线评分、E/E'值及NT-proBNP值均高于非心源性肺水肿(t=7.517,t=10.537,t=31.857;所有P<0.001),而LVEF值则相对较低(t=-30.766,P<0.001).此外,B线评分和血清NT-proBNP、E/E'呈显著正相关(r=0.787;r=0.649;所有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05,P<0.001).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显示,以B线评分作为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指标时,其ROC曲线下的面积达到0.9595,AUC值超过0.9,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线评分>8时,其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95%,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此外,与NT-proBNP相比,B线评分在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诊断准确率较高,且灵活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将B线评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