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蒙古医生人员新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是由蒙古医生组成的主要为皇室提供骨伤科医疗服务的机构。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上驷院绰班处相关档案史料进行实地调查,共获得171条档案史料,经整理与考证,总结了清代各朝共112位蒙古医生名录,26位蒙古医生长的承袭情况,并为其中16位蒙古医生撰写了小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廷理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理念及原则的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御医文佩亭收刘寿山为义子,授其宫廷正骨理筋心法和手法.刘寿山广纳弟子,传授其毕生经验,提出膝关节4缝损伤手法及"治筋喜温而恶寒"学术思想,奠定了宫廷理筋术学术流派的基础.孙呈祥、臧福科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膝关节疾病理筋套路手法,即孙氏九步八分法与臧氏振髌八步法.刘长信、刘焰刚提出"以筋代骨"理论和膝关节疾病分期治疗的理念.王锡友博采众长,以整体观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诊疗体系,进一步提高精准度、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宫廷理筋术推拿流派及其学术传承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廷理筋术是重要的推拿流派之一,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通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扬,在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简述宫廷理筋术的渊源、形成,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从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内脏疾病以及现代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角度探讨了流派的发展与完善.对宫廷理筋术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宫廷理筋术认为筋有"喜柔不喜刚"和"喜暖不喜凉"两大特性,强调治疗要"轻、柔、透、巧",手法按照准备、治疗、结束3个阶段进行,创制"戳、拔、捻、捋、归、合、顺、散"治筋八法,强调练功的重要性,主张练功与治疗结合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廷正骨在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宫廷正骨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具有清晰的传承派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正骨学术思想,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成立了宫廷正骨名医传承工作站.在临床教学中探索宫廷正骨的教学实践,认为临床教学中应体现"知祥备细、心慈术狠"的学术思想,侧重培养"正、整、接、实"的操作技能,突出"重手法、辅药物、佐器具"的治疗特色,注重宫廷正骨理论研究、技法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臧氏振腹疗法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臧福科教授是第五批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六十载,医术精湛,理验俱丰.臧老的学术思想承袭于宫廷理筋术,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朝太医院上驷院绰班处,是由数代宫廷御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套完善的推拿手法,后经刘寿山、臧福科两位先生相继传承发扬,逐渐形成了以"轻、柔、透、巧"为特色的推拿流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