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SAPHO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SAPHO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病房收治的1例SAPHO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女,4岁,主要表现为双手足脓疱伴右侧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较正常值升高,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示:骶髂关节MRI:右侧骶髂关节水平髂骨骨髓水肿,右侧坐骨小片状骨髓水肿;骶髂关节CT:右侧骶髂关节髂骨面局限性骨质破坏。掌跖脓疱局部皮肤活检病理:掌跖脓疱病。给予醋酸泼尼松、甲氨蝶呤及阿达木单抗治疗,患儿病情缓解,无新发手足脓疱,无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SAPHO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成人有所不同,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例不典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例不典型神经型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5例病例的年龄范围为4 ~ 69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4例有明确的羊接触史。5例病例血清布病抗体均为阳性,3例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4例腰穿脑脊液(CSF)检查颅内压升高,5例细菌涂片及结核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磁共振(MRI)检查,2例颅内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异常部位为双侧额顶叶及右侧颞枕叶,表现为长T1、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另1例异常部位为双侧放射冠-内囊后肢-双侧大脑脚,表现为连续T2、FLAIR稍高信号。1例脊髓信号异常,表现为C2-3间盘水平椎管内脊髓右侧见小斑片样长T2信号。1例肌电图检查异常。5例病例中,2例诊断为布病性脑炎,1例诊断为布病性脊髓炎,1例诊断为布病性舌咽神经损害,1例诊断为布病性脑脊髓神经病。5例病例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有3例预后良好。结论:不典型神经型布病临床表现多样,应加强临床医生对其的认知,减少漏诊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蒙古医生人员新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是由蒙古医生组成的主要为皇室提供骨伤科医疗服务的机构。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上驷院绰班处相关档案史料进行实地调查,共获得171条档案史料,经整理与考证,总结了清代各朝共112位蒙古医生名录,26位蒙古医生长的承袭情况,并为其中16位蒙古医生撰写了小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生、手术师与"杰出的药剂师":罗德贤生平研究——破译清初一位耶稣会士的行医旅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罗德贤(1646—1715)身为耶稣会中的辅理修士(coadjutor temporalis)以及在华传教士的人生旅途,非凡而复杂。他在加入耶稣会并被委以各种任务之前已是医生。在到达中国前的9年间,他在欧洲与亚洲间的旅游线路基本上受欧洲各国间的对抗所左右。1699年他最终到达北京并服务于康熙帝,隶属于内务府,这决定了此后他在中国的人生轨迹。跟踪罗德贤在京以及扈从皇帝出巡间的活动,是展现这位耶稣会医疗实践者"流动性"的独特切入点。他服务满人政权,为帝国核心网络中的特权病人提供过不为中国宫廷太医和医学传统所知的治疗方案。在康熙朝宫廷多元医学以及满族统治者出于意识形态目的将医学视为统治工具的背景下,罗德贤不但要与太医院专家而且要和蒙古的医师、喇嘛治疗师相竞争。他在清帝国的职业生涯表明,这些曾在欧洲受训的医生在北京现身,不足以有效地传播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西方语言材料加之汉文材料尤其是满文材料所呈现出的医疗问题,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康熙朝的宫廷生活以及医学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罗德贤这位侍奉皇帝的边缘人物的生平以及对于他行程的追踪,是对于强调非汉文材料的"新清史"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髓内针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之比的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髓内针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之比(nail diameter/medullary canal diameter ratio,ND/MCD)的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8例股骨干骨折儿童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年龄5.2~11.7岁,平均8.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19.7 kg/m 2;其中男187例,女121例;左侧163例,右侧145例;不稳定骨折130例,占42.2%(130/308)。所有患儿均采取逆行弹性髓内针内外侧穿针技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位资深高级职称医生主刀或指导完成。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154例。A组选择弹性髓内针时要求其直径满足ND/MCD>60%而<80%;B组直径要求满足ND/MCD≥80%。两组患儿在术前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治疗及康复训练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以及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感染、针尾激惹发生比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8.7个月,B组8.9个月。两组患儿在畸形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针尾激惹发生比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所需时间A组明显较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内固定物取出前患肢功能及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ND/MCD>60%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与≥80%时相比,ND/MCD在60%~80%时手术操作更容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为治疗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经典手术方法,尽管技术日益成熟,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这些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测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肌少症作为一种与多种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的疾病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POSSUM评分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的工具,其预测效能已得到初步验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确定P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准确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2023年行PD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liceOmatic软件获取患者的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并基于该指数进行肌少症的诊断;同时,统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分为严重并发症组(≥Ⅲa)和非严重并发症组(<Ⅲa);采用POSSUM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OSSUM评分对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效能,并通过Youden指数找出最佳截断点;利用单因素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及一致性指数内部验证等方法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79例患者中,肌少症患者41例,非肌少症患者38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5%,严重并发症组与非严重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肌少症、POSSUM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POSSUM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是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 9.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预测精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也提示预测模型拟合良好,一致性指数内部验证证实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肌少症、POSSUM评分和术中出血量为P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肌少症联合POSSUM评分所构建的PD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情况及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探讨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21 年7 月—9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的初筛,再由精神科医生进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诊断并分为焦虑障碍组、无焦虑障碍组和抑郁障碍组、无抑郁障碍组.随访至2022 年12 月31 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估焦虑、抑郁障碍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19 例,其中焦虑状态的患病率为25.6%,焦虑障碍患病率8.2%;抑郁状态的患病率为 38.8%,抑郁障碍患病率 25.6%.随访期内 22 例(10.0%)MHD患者死亡,焦虑障碍(HR=7.407,95%CI 2.794~19.640,P<0.001)、Hb<90 g/L(HR=3.555,95%CI 1.275~9.915,P=0.015)、频繁透析中低血压(HR=3.211,95%CI 1.162~8.877,P=0.025)是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MHD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其中焦虑障碍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肾科医生引起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