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标志物手动辨识与定位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黄金基准标志物(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58.5±4.1)岁,每例患者均置入了3枚GFM后接受放疗定位CT扫描,然后采用单独序列(SS)法和组合序列(CS)法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由5名放疗医师分别对2种序列法获得的所有图像进行GFM手动辨识和定位。计算单个GFM中心(C sGFM)坐标均值和3枚GFM空间质心(C mGFM)坐标均值,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别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一致性。通过与CT定位比较并计算GFM的标志物间距(IMD),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准确度,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SS法GFM辨识阳性率为79.17%(38/48),CS法为93.75%(45/48)。(1)一致性结果。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GFM中心坐标同所有GFM的C s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分别为-1.46~0.97 mm、-1.06~1.73 mm、-1.96~1.12 mm;CS法中分别为-0.79~1.09 mm、0.10~1.47 mm、-0.87~1.40 mm. 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3枚GFM空间质心坐标同所有患者的C m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LoA范围分别为-1.38~0.94 mm、-1.60~1.07 mm、-1.07~1.75 mm;CS法中分别为-0.57~0.76 mm、-0.71~0.98 mm、-1.16~0.76 mm。(2)准确度结果。与CT定位比较,SS法中IMD为(0.59±0.39)mm,显著大于CS法中的(0.32±0.17)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 P=0.027)。 结论:基于MRI的2种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CS法GFM手动辨识的阳性率、定位一致性和准确度均优于SS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在卒中预警综合征(stroke warning syndrome, SW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SWS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SWS患者。部分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然后进行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部分患者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结果:共纳入35例SWS患者,男性26例(74.3%),年龄(58.29±11.06)岁。19例(54.3%)接受静脉溶栓,27例(77.1%)90 d时转归良好。静脉溶栓组与仅抗血小板治疗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以及转归良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组有1例出现新发卒中,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ABCD2评分、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发作时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静脉溶栓与仅抗血小板药治疗SWS的效果相近。ABCD2评分、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发作时最高NIHSS评分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可能是SWS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PF方案同步IMRT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TPF方案)同步调强放疗(IM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给予TPF方案同步IMRT,对照组(46例)给予PF方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IMRT。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内复查食管钡餐、胸部及上腹部CT,评估其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总生存期(OS)评估其远期疗效;收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33.55±4.46)% vs. (29.06±3.61)%, P<0.05],而CD3 +[(51.29±5.22)% vs. (56.04±6.10)%, P<0.05]、CD4 +[(28.27±3.63)% vs. (30.35±3.52)%, P<0.05]及CD4 +/CD8 + (0.84±0.25 vs. 1.04±0.08, P<0.05)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达82.98%(39/4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63.04%(29/4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 P=0.030)。观察组的中位OS为25.3个月(95% CI为17.9~26.1),对照组为18.2个月(95% CI为14.4~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28, P=0.038)。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疲乏、食欲不振、血液学毒性、食管炎和肺炎等,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或结束治疗即可消失;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46.81% vs. 78.26%, χ2=9.80, P=0.002)、食欲不振(44.86% vs. 71.74%, χ2=6.99, P=0.008)、白细胞减少(36.96% vs. 73.91%, χ2=13.37, P<0.001)、食管炎(61.70% vs. 82.61%, χ2=5.05, P=0.02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结论:TPF同步IMRT的治疗方案有效性高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改善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推拿联合自拟健脾调肝方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推拿联合自拟健脾调肝方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92例厌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捏脊摩腹推脾为主的推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健脾调肝方。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促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神经肽Y,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血锌、唾液淀粉酶含量,并进行D-木糖吸收试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对照组为73.9%(34/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1, P=0.028)。治疗组治疗后食欲不振、拒食、烦躁易怒、兴奋躁动、呃逆嗳气、胸胁胀满、形态偏瘦、夜寐难安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782、7.524、9.100、5.643、4.796、6.066、4.069、3.197、5.073, P值均<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神经肽Y[(133.7±12.4)ng/L比(105.6±10.8)ng/L, t=11.589]、Ghrelin[(329.6±26.1)ng/L比(275.4±25.0)ng/L, t=12.211]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瘦素[(21.7±4.0)g/L比(25.2±4.3)g/L, t=4.04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血锌[(9.9±2.5)mol/L比(8.7±2.3)mol/L, t=2.396]、唾液淀粉酶[(23.5±4.2)U/L比(17.9±3.6)U/L, t=6.866]、D-木糖[(0.9±0.4)ng/L比(0.7±0.3)ng/L, t=2.71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 结论:推拿联合自拟健脾调肝方可改善厌食患儿的中医证候,调节神经肽Y、瘦素、Ghrelin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HIBCH)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基因变异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19年12月31日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HIBCH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性,1岁4个月,因“呕吐、腹泻半个月,呼吸困难、间断抽搐13 d”入院,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发病前智力同正常同龄儿,运动稍落后。体检:浅昏迷,反应差,对光反射迟钝;呼吸促,三凹征弱阳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Brudzinski征、Babinski征、Kernig征均阴性;血羟丁酰肉碱(C4OH)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患儿双侧大脑半球萎缩样改变,双侧苍白球及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检测结果示HIBCH基因存在新发复合杂合变异:c.489T>A(p.C163 *)和c.740A>G(p.Y247C),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母。予以鸡尾酒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好转。文献检索到的17篇文献(15篇英文和2篇中文)共报道了24例HIBCH缺乏症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婴儿期早期出现喂养困难、肌张力障碍和进行性发育迟缓,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受损,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示C4OH浓度增高,基因检测示HIBCH基因存在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 结论:HIBCH缺乏症的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较为特异,在其基础上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基因检测技术有利于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本研究中确诊1例罕见的HIBCH缺乏症患儿,扩展了HIBCH基因变异谱,同时,对已报道病例的临床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五脏神"探究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治疗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基于"五脏神"理论认识抑郁症,探讨运用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思路治疗抑郁症,以疏调气机、解郁宽胸、清肝泻火、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治则,具体操作手法上主要通过点按背部三阳穴与腹募穴温胸开背、调摄五脏阴阳之气,使得五脏与脑气血津液互资互助而安五脏神与脑神;以通腑法、摩腹法、推腹法等通腑泻浊、消积导滞、消瘀散结,来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平衡从而解五脏气郁,恢复循坏代谢紊乱;以培元补虚直接作用于腹部的振腹法,通过调节中州气血达到补中焦虚的目的,以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振腹推拿疗法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郁证患者因五脏神失而产生睡眠障碍、长期情绪低落、食欲低、便秘、恶心、腹泻、思维迟缓等症状,为抑郁症临床整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辅助治疗方法,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变化,并针对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2.30±0.38)d、(5.58±1.04)d、(6.78±1.10)d、(7.84±1.18)d、(7.58±1.94)d]均短于对照组[(3.40±0.46)d、(4.02±1.01)d、(7.97±2.18)d、(9.90±2.09)d、(12.47±1.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8.15±1.12)mg/L、(4.18±0.78)ng/L、(6.70±1.5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10±2.17)mg/L、(7.85±0.98)ng/L、(12.24±2.1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IgG、IgA及IgM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9.78±1.13)g/L、(1.79±0.34)g/L、(2.95±0.32)g/L]明显高于对照组[(7.59±1.58)g/L、(1.42±0.30)g/L、(1.92±0.3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患儿均有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有助于症状缓解,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磁共振成像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经穴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局部经穴(天枢、脾俞、丰隆)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 应用T2-mapping技术采集 15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左侧天枢、脾俞、丰隆穴埋线前后不同时间段T2WI压脂及T2-mapping 8 回波序列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生成伪彩图,获取信号最强的连续 3 个层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T2 值均数,分析天枢、脾俞、丰隆穴局部T2WI压脂序列图像的信号影强弱和T2 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 天枢穴埋线后1、4 d ROI的T2值均较埋线前显著升高(P<0.05),均可见不同高信号影;埋线后1、2、3、4、5周ROI的T2值较埋线后4 d显著下降(P<0.05),各时间段信号影接近埋线前.脾俞穴埋线后 1、4 d及埋线后1周ROI的T2值均较埋线前显著升高(P<0.05),均可见不同高信号影;埋线后 2、3、4、5 周ROI的T2 值较埋线后 1 周显著下降(P<0.05),各时间段信号影接近埋线前.丰隆穴埋线后 1、4 d及埋线后 1、2 周ROI的T2 值均较埋线前显著升高(P<0.05),均可见不同高信号影;埋线后 3、4、5 周ROI的T2 值较埋线后2 周显著下降(P<0.05),各时间段信号影接近埋线前.结论 单纯性肥胖患者埋线后穴位刺激效应具有不同的时效特点,天枢约 1 周,脾俞约 2 周,丰隆约 3 周.故单纯性肥胖患者埋线减肥时,建议可参照腹部1 周、背部2周、下肢3 周的间隔周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以肾外多系统表现首诊的慢性肾衰竭临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CRF)的肾外多系统表现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7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曾误诊的CRF 1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 例主要症状为皮肤干燥无光泽、皮肤瘙痒、毛发枯萎,误诊为皮肤瘙痒症;3 例因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及面色苍白,查血红蛋白降低,误诊为贫血;3 例因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血压升高,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4 例因不同程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结合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误诊为慢性胃炎.14 例予针对性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会诊后行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后明确诊断CRF.误诊时间1~3 个月.14 例确诊后予原发病、诱因治疗和饮食疗法及透析治疗后血肌酐、尿素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贫血得到纠正,随访1 年,病情稳定.结论 CRF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对以肾外系统表现首诊的患者,应全面分析病情,及时行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避免本病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不同疗程布拉酵母菌散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布拉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6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 Hp相关性胃炎初治患儿 135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3 个组,每组各 45 例.A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治疗 14 天,B、C 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分别从开始治疗的第 1 天起,加用布拉酵母菌散,疗程分别为 2 周和 4 周.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 4 周后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水平、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 3 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B、C组治疗后血清 PGⅠ、PGⅡ水平低于 A 组(P<0.05),B 组治疗后血清 PGⅠ、PGⅡ低于 C组(P<0.05).B组(93.0%)、C组(90.4%)临床有效率均高于 A 组(62.5%)(P<0.05).B 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 C 组(P>0.05).B组、C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Hp根除率高于C组(P>0.05).B组和C组腹泻、食欲不振发生率低于 A组(P<0.05);B组腹泻、食欲不振发生率低于 C组(P<0.05);3 组腹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 周或 4 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均可有效调节 PG 水平,提高 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2 周为最佳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