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环境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是引起男性下尿路梗阻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研究发现,前列腺微环境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前列腺微环境中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等)以及缺氧和氧化应激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创面修复的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及解决患者尿路梗阻的有效方法。然而,术后仍可能发生下尿路刺激症状、感染、血尿及膀胱颈挛缩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列腺增生术后创面修复的优劣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究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干预,将是减少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症的全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黑番茄浓缩浆治疗BPH伴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初诊BPH,或停用治疗BPH药物1个月以上;最大尿流率(Q max)<15 ml/s;前列腺体积(PV)≥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2分。排除标准:非BPH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残余尿量(PVR)>250 ml;近3个月有急性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或经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怀疑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 ng/ml;神经源性膀胱,既往有膀胱、前列腺、尿道手术史;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计算所需样本量共150例,上述3组分别为60、45、45例。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30 g/次,3次/日),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0.2 mg/次,1次/日);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5 mg/次,1次/日)。3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IPSS、QOL、Q max、平均尿流率(Q ave)、PV、PVR、tPSA、fPSA、睾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50例,剔除不能规律服药及失访者,最终12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52例,安慰剂组36例,阳性对照组40例。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年龄[(63.21±8.61)岁与(62.36±6.32)岁与(63.94±7.78)岁]、体质量指数[(23.74±3.17)kg/m 2与(23.94±3.09)kg/m 2与(24.26±2.91)kg/m 2)、IPSS[(17.5±6.6)分与(15.4±5.8)分与(17.9±6.8)分]、QOL[4.0(3.0,4.0)分与4.0(3.0,4.5)分与4.0(3.0,5.0)分]、Q max[(8.60±3.04)ml/s与(9.13±2.92)ml/s与(9.58±3.26)ml/s]、Q ave[(4.39±1.69)ml/s与(4.66±1.76)ml/s与(4.88±1.60)ml/s]、PV[32.00(25.55,45.40)ml与30.00(24.45,38.35)ml与34.80(27.65,56.65)ml]、PVR[23.50(8.25,45.75)ml与5.50(0,47.75)ml与29.00(0,84.00)ml]、tPSA[1.53(0.89,3.00)ng/ml与1.23(0.69,1.98)ng/ml与2.23(0.90,4.15)ng/ml]、fPSA[0.37(0.28,0.76)ng/ml与0.37(0.22,0.52)ng/ml与0.54(0.30,0.97)ng/ml]和睾酮[(443.64±156.32)ng/dl与(493.97±176.16)ng/dl与(450.89±135.08)ng/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IPSS为(9.9±5.7)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8±5.24)ml/s,Q ave为(5.86±3.00)ml/s,tPSA为1.64(0.96,3.32)ng/ml,睾酮为(475.91±177.33)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PSS为(9.0±6.2)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3±4.50)ml/s,Q ave为(6.11±2.53)ml/s,tPSA为1.57(0.80,3.09) ng/ml,fPSA为0.37(0.24,0.63)ng/ml,睾酮为(526.11±126.88)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IPSS、QOL、Q max、Q ave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IPSS、QOL、Q max、Q ave、PV、tPSA、fPSA、睾酮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PV、tPSA和fPSA变化值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1例头痛,2例胃部不适),安慰剂组为5.56%(2/36,1例头痛,1例胃部不适),阳性对照组为10.00%(4/40,1例头晕,1例鼻塞,2例勃起功能障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黑番茄浓缩浆对BPH伴有LUTS患者具有改善下尿路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植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膀胱憩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膀胱憩室是黏膜通过膀胱壁薄弱的固有肌层凸出而形成的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膀胱憩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发现或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膀胱憩室多发于男性,多由下尿路梗阻引起,严重的憩室会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甚至癌变,需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 4期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 4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8例T 4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8.3(53~81)岁。其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10例,均有不同程度膀胱血块填塞和(或)下尿路梗阻症状;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8例,其中5例出现严重血尿且局部症状严重、生活质量低,3例肿瘤单纯侵犯膀胱颈。18例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8(7~10)分;临床分期T 4N 0M 0期10例,T 4N xM 0期2例,T 4N 1M 0期6例。所有患者术前卡氏评分(KPS)均≥80分,平均84(80~90)分。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28(21~32)分。18例中2例因肿瘤侵犯直肠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CRPC和HSPC各1例);7例因肿瘤侵犯输尿管开口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CRPC 5例,HSPC 2例);9例肿瘤侵犯膀胱颈行保留膀胱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CRPC 4例,HSPC 5例),其中4例HSPC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结果:本组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56(219~31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300(250~350)ml,其中4例(CRPC 3例,HSPC 1例)术后输血治疗。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11~37)d。18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8(13~58)个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8例术后3个月QOL平均37(25~45)分;9例保留膀胱患者无真性尿失禁或膀胱出口狭窄,术后3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23(19~25)ml/s。10例CRPC中2例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亡;7例于术后9~15个月PSA复发,行多西他赛或阿比特龙治疗;1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随访58个月,末次随访PSA 0.003 ng/ml,未见远处转移。8例HSPC术后予内分泌治疗,PSA均<0.2 ng/ml。结论:对于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采用手术治疗T 4期前列腺癌患者安全、可行,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短期内可明显改善CRPC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远期获益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评估;对于HSPC患者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可能长期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LUTS)、尿潴留及血尿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接受PAE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TS患者85例(60例单纯LUTS+25例LUTS合并血尿),尿潴留患者52例(50例单纯尿潴留+2例尿潴留合并血尿),单纯肉眼血尿患者3例,随访24个月并评价PAE临床成功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PAE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前列腺体积(PV)的差异,2个特定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结果:85例LUTS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的IPSS、QoL评分及PV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3%(81/85)、91.8%(78/85)、87.1%(74/85)、83.5%(71/85)。52例尿潴留患者术后30 d内尿管拔除率98.1%(51/52),平均拔管时间(6.8±3.7)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1%(48/51)、92.2%(47/51)、88.2%(45/51)、84.3%(43/51)。血尿患者术后平均肉眼血尿消失时间(3.4±2.5)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0.0%(27/30)、83.3%(25/30)、80.0%(24/30)。 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潴留及血尿中期内均是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具有小蓝圆细胞形态的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和9月收治的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对其病理学资料、临床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1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及排尿不畅症状,影像学提示前列腺巨大占位。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2例肿瘤均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浸润性生长,肿瘤背景中夹杂少量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细胞SALL4、OCT3/4、CD117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标记均为阳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和突触素均阴性。此外,例1呈现特征性的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核旁点状阳性模式,可能误诊为上皮来源。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查见其他器官肿瘤,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前列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随后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例1随访获得了完全缓解;例2随访肿瘤复发进展且伴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后续根治标本最终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病理学上可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学特征,合并免疫组织化学CKpan核旁点状阳性染色模式可能成为诊断陷阱。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病理诊断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复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复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所收治的 60 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再次出现中重度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 例.对照组行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功能、康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情况(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发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不仅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输尿管坐骨孔疝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输尿管坐骨孔疝是盆底疝的一种罕见类型,该病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受累输尿管可继发上尿路梗阻并进一步引起肾盂肾炎、腰腹痛、肾功能不全等.截至目前全世界报道的输尿管坐骨孔疝患者不足40例,临床医师对输尿管坐骨孔疝的诊治水平有待强化.目前输尿管坐骨孔疝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积极监测、手法复位、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外科手术修补,其中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得到认可.本文就输尿管坐骨孔疝诊治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国人群前列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发生于前列腺的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此前,中国人群前列腺恶性淋巴瘤的数据仅限于病例报告,因此对这类疾病的临床特征了解不甚全面.方法 本研究对1983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系统检索和综述,旨在明确中国人群前列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队列中,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占75%,大多数患者表现为Ⅰ期疾病(67%),侵袭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占73%.其中23%选择了R-CHOP(Rituximab-Cyclophosphamide,Hydroxydaunomycin,Oncovin,Prednisone)化疗方案,26%选择了 CHOP 化疗方案,6%选择了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方案,23%的患者选择了其他化疗方案;其中有60%的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症状.该队列患者半年和一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7%和54.8%,接受治疗的患者半年和一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和56.5%.提示中国人群前列腺恶性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结论 近年来,随着淋巴瘤分类的不断标准化及新药的应用,淋巴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原发或继发性的前列腺淋巴瘤仍属于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应在解除下尿路梗阻等症状的同时,获取足够的组织明确病理亚型,参照最新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类和诊治方案进行诊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