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肿性膀胱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罕见的膀胱炎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收治1例气肿性膀胱炎患者,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双侧肾输尿管积水、双侧输尿管末端积气。给予积极监测并控制血糖、留置导尿、抗感染等治疗后,复查CT提示膀胱腔内及壁内气体减少,各项检查指标均较前好转,各项指标正常后拔除尿管,随诊1个月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摩西钬激光剜除术(MoLEP)治疗小体积(前列腺体积<4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接受MoLEP的小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3.93±5.21)岁,其中12例合并膀胱结石。前列腺体积(32.16±7.81)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23(15~3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 5(2~6)分,最大尿流率(Q max) 7.80(0.80~9.80)ml/s,残余尿量158(51~409)ml。其中89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逼尿肌收缩压(64.23±8.11)cmH 2O(1cmH 2O=0.098kPa)。手术方法:采用120W摩西激光平台,切割功率为80W (2.0J×40Hz)(窄脉宽模式),止血功率为24W(0.8J×30Hz)(宽脉宽模式)。合并膀胱结石者先行摩西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定位到精阜切开尿道黏膜,沿外科包膜剥离腺体,将整个腺体完整剜除,推入膀胱,保留膀胱颈。如发现前列腺钙化灶,直接行摩西钬激光碎石术。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记录手术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IPSS、QOL、Q max和残余尿量。术后尿失禁定义为24h需≥2片尿垫。 结果:本组1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发现合并前列腺钙化30例;手术时间(剜除时间)为(16.83±4.03)min,围手术期均未输血,均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尿潴留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术后无膀胱颈挛缩及膀胱结石复发。术后尿道狭窄2例(1.5%),短暂性尿失禁27例(20.5%)。术后病理检查示132例均为BPH,其中102例(77.3%)伴间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132例术后3个月IPSS 7(0~14)分,QOL 2(0~5)分,Q max17.55(9.40~26.50)ml/s,残余尿量27(0 ~46)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oLEP可明显改善小体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可靠,且可同期行膀胱结石碎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腔镜腹股沟疝全腹膜外修补术后膀胱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患者男,86岁,因“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4 d,血尿1 d”入院。既往曾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造瘘术”。查体:下腹部压痛,右侧腹股沟区局限性隆起。彩超示右侧腹股沟区包裹性积液,少量腹腔积液。立即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抽出酱油样液体约400 ml,留置导尿,尿液性状同穿刺液,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等治疗。入院第3、5天2次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每次抽液约50 ml,性状基本同前。第7天行泌尿系CT动态增强示膀胱前壁破口约6 mm×4 mm(图1)。第17天复查CT提示积液量变化不明显,遂行彩超引导下积液穿刺置管术,后多次复查彩超见腹膜前积液逐渐减少至消失。第35天穿刺引流管脱出,继续留置导尿。第44天膀胱逆行造影CT示膀胱前壁破口约2 mm,积液较前明显减少。第59天膀胱逆行造影CT示造影剂无外漏,积液基本吸收(图2),间断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3 d,复查彩超无积液后拔除尿管,排尿顺畅,血肌酐正常,第65天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无疝复发、补片感染及排尿异常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同期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同期电切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高龄膀胱癌合并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其中46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纳入联合组,52例单纯行TURBT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膀胱癌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膀胱肿瘤复发率、多次复发率、前列腺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同期行TURBT联合TURP治疗高龄膀胱癌合并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及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TUKEP治疗)和对照组(行TUPKP治疗),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观察组的前列腺切除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低于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UKEP在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质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其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套法经肛微创手术与经肛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手套法经肛微创手术(TAMIS)与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9~74岁。60例患者均行经肛手术,其中30例采用手套法TAMIS,设为TAMIS组;30例采用TEM,设为TEM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AMIS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35±7)min,(9±5)mL,(2.7±0.9)d,(2.9±0.6)d,(2.1±0.9)分,(3.6±1.9)d,29、1、0、0、0例;TEM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8±7)min,(9±6)mL,(2.5±0.8)d,(2.7±0.7)d,(1.8±0.9)分,(4.0±2.3)d,28、1、1、0、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77,-0.099,0.931,0.770,1.418,-0.789, Z=-0.607, P>0.05)。TAMIS组和TEM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7)min和(46±7)min,治疗费用分别为(8 507±1 471)元和(9 551±1 747)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28,-2.506, 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切缘均为阴性。(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TAMIS组2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因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发生尿潴留,经导尿膀胱训练3 d后改善,1例术后2 d畏冷、发热诊断为脓毒血症,血培养检查出大肠埃希菌,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TEM组3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 d肛门失禁,经肛门功能锻炼4 d后好转;1例术后发生便血,予肠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1例发生会阴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TAMIS组和TEM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16±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00, P>0.05)。随访期间,TAMIS组1例直肠管状腺瘤患者于术后1年肿瘤局部复发,直径约为0.5 cm,距离肛缘约为12 cm,于内镜下再次治疗后未再复发,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管状腺瘤。TEM组1例直肠低分化腺癌患者于术后6个月MRI检查示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直肠标本未见癌细胞残留,送检15枚淋巴结(1枚阳性),截至随访时间肿瘤未再复发转移。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套法TAMIS治疗中上段直肠肿瘤可取得与TEM相当的临床疗效,手术方式安全、可行;且手套法TAMIS更省时,治疗费用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等离子电切除手术2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 42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发生率2.2%。年龄(72.3±7.2)岁。中位体质量指数(BMI)24.8(23.1,26.6)kg/m 2。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5.7(3.2,11.1)ng/ml。前列腺体积中位值60.1(38.0,88.6)ml。 结果:本研究54例中,1例未行Gleason评分;余53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31例(58.5%),2级10例(18.9%),3级7例(13.2%),4级1例(1.9%),5级4例(7.5%)。BPH术后有完整随访资料者45例,随访时间57(34.5,94.5)个月,其中行主动监测14例,雄激素剥夺治疗(ADT)15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11例,放射性粒子植入1例,等待观察4例。11例行RP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未见神经、包膜外、精囊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行主动监测、ADT、RP组的BMI[(26.9±4.9)kg/m 2、(24.4±4.1)kg/m 2、(24.5±1.4)kg/m 2]、术前PSA[(6.3±4.2)ng/ml、(9.4±7.6)ng/ml、6.4(3.8,11.6)ng/ml],以及ISUP分级1级[10/14例、7/15例、7/11例]、2级[3/14例、2/15例、3/11例]、3级[1/14例、3/15例、1/11例]、4~5级[0/14例、3/15例、0/11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的年龄[(71.2±6.6)岁、(75.3±7.4)岁、(66.6±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生存曲线显示,行主动监测、ADT、RP患者的5年无肿瘤进展(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9%、86.7%、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1)。前列腺偶发癌患者5年肿瘤进展(复发)率为8.7%,肿瘤特异性病死率为2.2%。 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的ISUP分级多为1级,5年肿瘤进展(复发)率和特异性病死率较低。前列腺偶发癌患者行主动监测、ADT和RP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6.2±8.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症状。前列腺体积(77.3±21.6)ml。术前PSA(3.5±0.9)(0.6,7.1)ng/ml。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7.9±1.8)ml/s,残余尿量(82.3±26.3)ml。生活质量评分(QOL)(4.9±1.1)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4±7.6)分。218例均行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绿激光设备采用800 μm直出绿激光光纤,汽化功率为80 W,止血功率为20 W。手术采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患者取截石位。于前列腺5、7、12点处从膀胱颈至精阜射精孔平面汽化切割出3条沟,深达并显露包膜,建立以5、7、12点和外科包膜层面为基础的"三线一面"解剖标志。沿包膜层面以镜鞘剥离和汽化切割相结合的方式将增生腺体按"三叶法"剜除,剜除后组织推入膀胱,用组织粉碎器粉碎后取出。记录汽化剜除时间、组织粉碎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变化、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Q max、残余尿量、IPSS和QOL评分,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如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尿急伴有尿液不自主流出定义为急迫性尿失禁,咳嗽后尿液不自主流出定义为压力性尿失禁。根据每天尿垫使用量评估尿失禁程度:1~2块为轻度,3~4块为中度,≥5块为重度。 结果:本组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8例(3.7%)术中发生包膜穿孔,无膀胱穿孔病例。汽化剜除时间(42.5±8.3)min,组织粉碎时间(12.1±3.4)min。血红蛋白丢失量(4.7±1.3)g/L,无输血及二次手术止血病例。术后平均膀胱持续冲洗时间(6.3±1.6)h,平均留置导尿时间(1.2±0.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2±0.7)d。术后1个月复查Q max(18.5±4.8)ml/s,残余尿量(6.4±1.9)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3个月复查QOL评分分别为(2.1±0.4)分和(1.7±0.5)分,IPSS分别为(9.5±2.8)分和(7.1±2.1)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复查前列腺体积(34.6±6.3)ml,PSA(2.4±0.5)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不同程度控尿不佳,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予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控尿良好;5例为压力性尿失禁,其中轻度4例、中度1例,3例予药物治疗和盆底肌肉锻炼,术后3个月控尿良好,2例术后3个月每日尿垫用量减少至1块。随访中共发现尿道狭窄24例,16例为前尿道狭窄,予规律尿道狭窄扩张3个月后治愈;8例为膀胱颈口挛缩,行膀胱颈口电切术及规律尿道狭窄扩张后排尿通畅,电切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症状评分可获得明显改善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筋膜导向与血管导向解剖入路行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以筋膜导向与血管导向两种不同解剖入路方式行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对患者功能影响及其疗效(包括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国家癌症中心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LLN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直肠癌,下切缘位于腹膜反折以下;(2)基于直肠核磁评估为可切除进展期直肠癌,怀疑侧方淋巴结转移;(3)治疗前核磁显示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和(或)淋巴结形态(毛刺、模糊、不规则)以及信号不均匀改变,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直肠核磁重新评估淋巴结退缩程度<60%;(4)同期行TME+LLND手术。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盆腔手术史;(2)术前有膀胱炎、尿道炎、中度及重度前列腺增生等致排尿功能异常的疾病;(3)术前性功能异常或缺失;(4)TME术后侧方淋巴结复发行LLND;(5)初诊时合并肿瘤远处转移;(6)临床数据资料收集不完全。共纳入73例患者,根据LLND解剖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筋膜导向组(30例)及血管导向组(4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包括泌尿、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侧方淋巴结获取数量、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43.8%(32/73),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62.5%(25/40),检出侧方淋巴结中位数8.0(4.0,11.0)枚,侧方淋巴结阳性率20.5%(15/73)。与血管导向组相比,筋膜导向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26.7%(8/30)比55.8%(24/43),χ 2=6.098, P=0.014]、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6/15比76.0%(19/25),χ 2=5.184, P=0.023]、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 M( P25, P75):9.5(6.8,15.3)枚比6.0(3.0,9.0)枚, Z=-2.849, P=0.004]。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清扫出侧方淋巴结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30)比20.9%(9/43),χ 2=0.009, P=0.923]。中位随访34(1~66)个月,共3例(4.1%)患者失访。全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69.5%和88.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筋膜导向组与血管导向组患者的3年PFS(79.6%比62.0%, P=0.172)、3年OS(91.2%比85.9%, P=0.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以筋膜导向行直肠癌LLND手术,与更低的患者术后排尿及男性生殖功能障碍风险,以及检获更多数量的淋巴结有关,但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未展现出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