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先锋视域下高职"先锋榜样与急救技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急先锋视域下基于线上虚拟仿真实训和线下密室逃脱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先锋榜样与急救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择我校 2023级三年制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其中 3个班设为观察组,3个班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急先锋视域下的线上虚拟仿真实训和线下密室逃脱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 2组护生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学习投入及评判性思维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生急救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学习投入、评判性思维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锋榜样与急救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较好实践效果,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投入,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升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助力护理急先锋人才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期分级中医防治策略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根据CAP临床特点,提出CAP感染期、恢复期的分期概念,结合感染期轻症、中症、重症的疾病严重程度提出了分期分级的防治目标和策略.轻中症肺炎以提高治愈率、重症肺炎以降低病死率、恢复期以降低新发上下呼吸道感染事件为主要目标.中医防治策略:轻症肺炎治以疏散外邪,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或清肺化痰;中症肺炎治以清肺解毒、燥湿化痰,佐以补肺健脾或益气养阴;重症肺炎根据邪实、正虚(脱)的主次,祛邪与扶正有所侧重;恢复期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并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说明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对提升CAP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组(中药联合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组(对照组).两组患者行标准治疗,中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方,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证候积分和6 min步行实验(6-MW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各项评分、LVEDD下降,LVEF、6-MW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联合组24 h平均收缩压更高,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各项评分、LVEDD更低,LVEF、6-MW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收缩压,改善患者心脏冠脉血流灌注和生活质量,减轻左心室重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垂荡模拟联合视觉虚拟涌浪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改善认知作业能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正弦垂荡刺激、正弦垂荡联合视觉虚拟现实(VR)涌浪刺激2种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方法对极重度晕动症者认知作业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方法 根据海上连续航行6 h期间Graybiel评分,筛选出极重度晕动症者90名,随机分为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和对照训练组(n=30).利用自主开发的认知作业能力评测软件对受训者习服训练前后的警觉性、记忆力、快速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视觉操作控制能力进行评测.结果 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受训者在训练第1天的警觉性测试遗漏目标数增加,短期记忆、快速计算、信息处理、视觉操作控制反应时间均延长,快速计算效率下降.经训练达习服水平后,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受训者的警觉性测试遗漏目标数恢复至训练前水平,短期记忆、快速计算、信息处理、视觉操作控制反应时间及快速计算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垂荡刺激和垂荡联合视觉VR涌浪刺激引起的晕动症可导致警觉性、短期记忆力、快速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视觉操作控制能力下降,防晕动症习服训练对以上认知作业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近 2013 年—2023 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护理管理者及研究人员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以"虚拟现实"和"疼痛"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年发文量、发表国家、机构、作者、共被引期刊和关键词聚类.检索时间为 2013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结果 共 2 503 篇英文文献和 328 篇中文文献纳入分析,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文发文于 2014 年和 2020 年呈现两次发文高峰,各国机构和学者有一定的合作;Pain为文献共被引期刊最多的杂志.中英文文献获得 8 个聚类:康复、虚拟筛选、分散注意力、生活质量、手术、幻肢痛、社会性疼痛、虚拟现实.中英文 4 个研究热点:VR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现状、应用效果及康复、VR技术创新和个性化心理健康干预.结论 在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各国机构的学者合作交流还需提升.国内相关研究在起步较晚,学者可基于VR技术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性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康复的效果,以及探索更加智能化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机制,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建设护理一流本科课程是提高护理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该文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及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垂荡模拟联合视觉虚拟涌浪防晕动症习服训练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正弦垂荡刺激、视觉虚拟现实(VR)涌浪刺激和两者联合刺激条件下的防晕动症习服时间和习服效果.方法 通过海上实航6 h筛选120名极重度晕动症者,随机分为4组(n=30):垂荡训练组、VR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和对照训练组.采用Graybiel量表评估训练期间每日的症状严重程度,记录VR训练组的弹性踏台掉落次数,以连续3 d Graybiel评分为0分和/或弹性踏台掉落次数为0次判定为完全习服.采用比筛选时更恶劣海况条件下的海上实航验证训练效果.结果 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的Graybiel评分及VR训练组的弹性踏台掉落次数均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并分别于训练第3天、第5天和第2天达到习服水平.垂荡训练组、垂荡+VR训练组、VR训练组的最长习服时间分别为8、8、5d,平均习服时间分别为3.6、3.9、2.7 d,5 d习服率分别为93.33%(28/30)、76.67%(23/30)、100.00%(30/30),海上实航验证期间习服训练有效人数占比分别为 86.67%(26/30)、96.67%(29/30)、66.67%(20/30),训练有效率分别为 85.19%、96.30%、62.97%.结论 3种训练方法均有明确的防晕动症习服训练效果,且习服时间仅为5~8d.垂荡和垂荡+VR训练的习服效果优于VR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在心脏4种介入瓣膜手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径。术前常规使用门控全心动周期心脏三维CT扫描获取心脏三维的解剖信息,使用Valve-ASSIST软件包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术中将三维CT数据正确地投射到二维荧光成像上。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使用专用工作站的图像融合软件进行2D实时透视图像与3D进行叠加,并进行实时校对,完成2D-3D影像实时融合。然后在虚拟影像融合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全部成功完成术前三维CT扫描影像和术中透视二维影像融合重建,虚拟影像随着术中透视角度和手术介入导管床的移动而自动移动,实时指导介入瓣膜手术的进行,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无介入瓣膜移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全部顺利出院。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方便术中心脏解剖定位,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介入瓣膜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虚拟现实训练对养老机构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养老机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养老机构SCD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2组患者均给予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和养老机构常规养老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训练干预,VR训练包括八段锦、变魔术、鸟儿飞翔、超市购物、引力球、健身房共6项,每周3次,每次共训练45 min,连续训练6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主观认知下降量表(SCD-Q)、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AFT)和连线测验A-B(TMT A-B)]和功能性体适能评估[包括8英尺起立行走测试(8UG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AC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CST)、双手背勾测试(BST)、坐椅前伸试验(CSRT)和2 min踏步试验(2MS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CD-Q、MoCA、RBMT-Ⅱ、DSST、TMT-A和TMT-B测试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上述认知功能评定指标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8UGT、30sACT、30sCST、CSRT和2MST测试结果分别为(6.70±1.87)s、(19.23±5.02)次、(18.21±4.36)次、(-0.21±2.48)cm、(103.75±6.38)次,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上述功能性体适能评定指标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养老机构SC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适用于养老机构内推广、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