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及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对病毒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Viral ToxGlo法测定复方一枝蒿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先天免疫通路蛋白表达的水平;流式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表达的水平.结果 复方一枝蒿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与抗病毒作用呈量效关系;复方一枝蒿颗粒可促进先天免疫信号通路靶点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ANK结合激酶1(TBK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对RSV病毒诱导表达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作用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TBK1/NF-κ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调节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参与神经炎性反应和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BP)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炎症及自噬过程的影响。方法:15月龄的C57BL/6J、 TYROBP-/-、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 APP/ PS1)转基因雄性小鼠各10只,分为3组。八臂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SQSTM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 Ⅱ(LC3B Ⅱ)、TYROBP、p-PI3K、PI3K、p-AKT、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同月龄C57BL/6J小鼠相比, APP/ 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均 P<0.05);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增加( P<0.05),小胶质细胞呈激活状态,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 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SQSTM1表达增加(均 P<0.05);TYROBP、p-PI3K、p-AKT表达增加(均 P<0.05)。与同月龄C57BL/6J小鼠相比, TYROBP-/-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下降(均 P<0.05),LC3B Ⅱ、SQSTM1、p-PI3K、p-AKT表达减少(均 P<0.05)。 结论:TYROBP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抑制自噬过程,参与AD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O-GlcNAc修饰参与炎症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饰是否参与内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2 000 mg/L的LPS)、O-GlcNAc转移酶(OGT)过表达(OGT-OE)+LPS组(转染OGT-OE质粒+2 000 mg/L的LPS)、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LPS组(10 μmol/L的Go 6983+2 000 mg/L的LPS)、Rho蛋白家族RhoA抑制剂+ LPS组(40 μmol/L盐酸罗红+ 2 000 mg/L的LP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PS组(1 μmol/L的SL-2052+2 000 mg/L的LP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抑制剂+ LPS组(10 μmol/L的PP2+2 000 mg/L的LPS)和小干扰RNA(siRNA)作用的Akt(si-AKT)+LPS组(si-Akt+2 000 mg/L的LPS)。各组细胞经LPS处理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转录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OGT、O-GlcNAc、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中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降低,并伴随ERK、p38MAPK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且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亦显著升高〔IL-6 mRNA(2 -ΔΔCt):4.71±0.60比1.03±0.29,TNF-α mRNA(2 -ΔΔCt):1.89±0.11比1.04±0.35,ICAM-1 mRNA(2 -ΔΔCt):2.06±0.18比1.02±0.21,VCAM-1 mRNA(2 -ΔΔCt):2.94±0.57比1.01±0.17,均 P<0.05〕,说明LPS会导致O-GlcNAc修饰水平降低、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及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与LPS组相比,OGT-OE+LPS组细胞ERK、p38MAPK、NF-κB p65和STAT3磷酸化水平下降,伴随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下降〔IL-6 mRNA(2 -ΔΔCt):0.12±0.01比0.90±0.17,TNF-α mRNA(2 -ΔΔCt):0.31±0.01比0.91±0.14,ICAM-1 mRNA(2 -ΔΔCt):0.64±0.02比1.13±0.16,VCAM-1 mRNA(2 -ΔΔCt):0.11±0.01比0.93±0.11,均 P<0.05〕,说明OGT水平增高可抑制LPS作用下的内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部分激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Akt磷酸化水平升高;与LPS组相比,给予PKC抑制剂、RhoA抑制剂、PI3K抑制剂和Akt抑制剂预处理后,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下调;其中PP2+LPS组IL-6、TNF-α、ICAM-1的转录水平均较LPS组明显下降〔IL-6 mRNA(2 -ΔΔCt):1.46±0.16比3.55±0.87,TNF-α mRNA(2 -ΔΔCt):0.98±0.14比1.76±0.10,ICAM-1 mRNA(2 -ΔΔCt):1.39±0.24比2.04±0.13,均 P<0.05〕,而VCAM-1无明显变化。与LPS组相比,si-Akt+LPS组OGT表达及O-GlcNAc修饰水平均下降,且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亦明显下调〔IL-6 mRNA(2 -ΔΔCt):0.75±0.03比0.99±0.09,TNF-α mRNA(2 -ΔΔCt):0.69±0.01比1.10±0.08,ICAM-1 mRNA(2 -ΔΔCt):0.76±0.01比0.99±0.02,VCAM-1 mRNA(2 -ΔΔCt):0.93±0.08比1.20±0.21,均 P<0.05〕,说明Akt参与了LPS对OGT的作用过程,并影响了炎症因子表达。 结论:LPS作用下的内皮细胞O-GlcNAc修饰水平下降,促进了炎症信号通路部分激活,主要涉及ERK、p38MAPK和STAT3,并影响了炎症因子表达;Akt可能参与了LPS对O-GlcNAc修饰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与对照组鼻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功能,寻找参与调控CRSwNP鼻黏膜上皮屏障功能损伤的关键基因。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从可公开获得的GEO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107624(7例CRSwNP和7例对照)和GSE69093(13例CRSwNP和11例对照)的mRNA表达芯片数据,对两个数据集进行联合分析,筛选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功能注释和参与调控通路分析,根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参与CRSwNP调控的重要基因。同期,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14例,46.8±17.9岁)和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钩突黏膜组织(7例,23.4±2.3岁)作为对照组,对组织进行原代上皮细胞培养,并提取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对筛选出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E107624数据库中CRSwNP患者与对照组上皮细胞中差异基因为3 856个,GSE69093数据库中为771个。在2个数据库中,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同时表达上调的基因共5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3个。对这58个基因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 SPTBN1、 FNBP1L、 VAPB、 SNX1参与细胞黏附功能, MAP1B参与微管相关复合体构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BAMBI、 SIAH1参与调节果蝇无翅/整合素(Wingless/Integrated,Wnt)通路, COL6A1、 EIF4E参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String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VAMP相关蛋白B和C(VAMP associated protein B and C,VAPB)为核心功能蛋白。对筛选出差异倍数前3位基因( COL6A1、 MAP1B和 BAMBI)进行Q-PCR验证, MAP1B在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CRSwNP鼻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的 MAP1B基因,以及相关的Wnt、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异常可能介导了CRSwNP鼻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C9ORF139靶向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9ORF139靶向微小RNA(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AML细胞株(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以及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购自中国科学院,分为4组:A组为阴性对照(siNC)组,B组为干扰C9ORF139(siC9ORF139)组,C组为siC9ORF139+miR-24-3P抑制剂组,D组为miR-24-3P+TAOK1过表达(oe-TAOK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qRT)-PCR检测4组AML细胞株HL-60、THP-1中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4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af)、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EK)、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验证C9ORF139、miR-24-3P、TAOK1的结合能力。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接种分为HL-60(A组)和HL-60(B组)。结果:敲减细胞中C9ORF139基因并培养120 h后,在HL-60及THP-1细胞中,B组细胞增殖能力(0.62±0.02、0.82±0.02)、迁移能力(0.22±0.03、0.05±0.01)、侵袭能力(0.20±0.02、0.13±0.03)均低于A组(1.30±0.02、1.83±0.07;0.99±0.02、0.99±0.02;1.00±0.01、1.00±0.01)(均 P<0.05)。共转染miR-24-3抑制剂后,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高于B组(均 P<0.05)。共转染miR-24-3P与oe-TAOK1质粒后,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高于B组(均 P<0.05)。当干扰细胞中C9ORF139基因后,与A组凋亡水平(0.31±0.27、2.49±0.33)相比,B组(28.56±8.07、17.74±1.91)均较高(均 P<0.05);当共转染miR-24-3P抑制剂后,C组细胞凋亡水平(2.34±0.09、3.06±0.06)均低于B组(均 P<0.05);在共转染miR-24-3P与oe-TAOK1质粒组中,D组细胞凋亡水平(2.16±1.29、4.80±0.37)均低于B组(均 P<0.05)。在HL-60、THP-1细胞中,当C9ORF139未突变时,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均低于miR-NC组(均 P<0.05)。当C9ORF139序列中与miR-24-3P结合位点突变后,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TAOK1未突变时,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NC组( P<0.05);当TAOK1序列中与miR-24-3P结合位点突变后,miR-24-3P组荧光素酶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干扰HL-60细胞中C9ORF139基因并培养72 h后,B组Raf、MEK及ERK分子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均 P<0.05)。第14天,A组肿瘤体积高于B组[(284.49±57.61)比(125.70±18.64)mm 3, P=0.017]。HL-60 A组肿瘤重量高于B组[(847.80±159.36)比(408.40±113.16)mg, P=0.001]。 结论:lncRNA C9ORF139通过调控miR-24-3P上调TAOK1促进AML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C9ORF139表达具有促进AML裸鼠皮下肿瘤生长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29a通过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节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轴突生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微小RNA(miRNA)-29a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调节对神经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上海中科院细胞库购买的SH-SY5Y细胞经过体外培养(4×10 4/ml)分别转染miRNA-29a的激动剂和抑制剂(40 nmol/L),构建miRNA-29a不同表达水平的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果(转染24 h)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水平(转染48 h)。转染72 h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PTEN、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通过神经形态学和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轴突长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t法检验比较各组数据。 结果:转染miRNA-29a激动剂组的miRNA-29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9.03±0.12比0.31±0.03, t=241.70, P<0.05),而激动组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抑制组(0.31±0.02比3.26±0.23、0.30±0.06比3.36±0.15, t=45.09、58.79, P<0.05)。miRNA-29a激动组中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3.26±0.13比0.42±0.03、2.57±0.13比0.31±0.04, t=71.45、51.55, P<0.05)。在miRNA-29a激动组中,SH-SY5Y细胞增殖活性和轴突长度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0.86±0.07比0.44±0.03、(157.56±11.13) μm比(43.48±4.92) μm, t=13.89、31.11, P<0.05]。 结论:miRNA-29a可以通过干预PTEN表达,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SH-SY5Y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ST4、TRAF6及NF-κB在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MST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及核因子-κB(NF-κB)在胎膜早破(PROM)合并宫内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早期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分娩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90例PROM孕妇为观察组。采用HE染色法对胎膜行病理学检查,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脐血及羊水中的TRAF6、MST4及NF-κB的表达,ROC曲线分析三者对胎膜早破的诊断价值。结果:PROM组90例中合并宫内感染54例,未合并宫内感染36例。PROM合并宫内感染组母血、脐血、羊水中TRAF6、MST4及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和PROM未合并宫内感染组( P<0.05)。母血、脐血及羊水中TRAF6、MST4及NF-κB表达互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NF-κB、MST4及TRAF6预测宫内感染价值最高的标本来源分别为母血、脐血、羊水。 结论:TRAF6、MST4及NF-κB可能参与PROM合并宫内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为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雷帕霉素调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关节置换术中获得的RA患者滑膜组织,用胰酶消化法提取原代FLS。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雷帕霉素对RA-FLS增殖的影响,将RA-FLS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10 n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对RA-FLS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B淋巴细胞瘤(Bcl)-2相关X基因(Bax)、Bcl-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mTOR、磷酸化(p)-mTOR(2448)、AKT、p-AKT及mTOR复合物1(mTORC1)下游相关分子S6激酶1(S6K1)、p-S6K1、真核翻译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p-4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雷帕霉素干预的RA-FLS的增殖效率明显弱于对照组,且雷帕霉素的药物抑制率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雷帕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5.31±0.59)%与(3.49±0.40)%, t=7.83, P=0.001];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1.35±0.04与1.00±0.00), t=15.60, P=0.004),Bcl-2 mRNA(0.790±0.003与1.000±0.000, t=85.50, P=0.007)、mTOR mRNA(0.41±0.08与1.00±0.00, t=14.37, P=0.044)、AKT mRNA(0.59±0.08与1.00±0.00, t=7.54, P=0.017)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75±0.10与0.48±0.09, t=4.04, P=0.007),Bcl-2(0.632±0.055与0.758±0.020, t=7.35, P=0.002)、p-AKT/AKT(0.61±0.07与0.88±0.04, t=5.61, P=0.005)、p-mTOR/mTOR(0.92±0.12与1.28±0.09, t=5.05, P=0.002)、p-S6K1/S6K1(0.884±0.020与1.023±0.058, t=4.52, P=0.004)、p-4EBP1/4EBP1(0.86±0.05与1.11±0.05, t=6.00, P=0.00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C1通路抑制RA-FLS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丙酚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Sp1-EGFR-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C57BL/6小鼠原代神经干细胞,稳定传代后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第3~6代神经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1):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和异丙酚+Sp1抑制剂光神霉素组(PP组)。P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异丙酚,PP组加入终浓度10 μmol/L异丙酚、终浓度100 nmol/L光神霉素,C组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孵育6 h后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于药物处理结束后24、36、48、60和72 h时使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于药物处理结束后6 h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p1 mRNA和EGFR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Sp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P组药物处理结束后48、60和72 h时神经干细胞计数增多,EGFR及其mRNA、Sp1及其mRNA和p-Akt表达上调( P<0.05或0.01),PP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PP组药物处理结束后48和60 h时神经干细胞计数减少,EGFR及其mRNA、p-Akt表达下调( P<0.05或0.01)。 结论:异丙酚可促进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激活Sp1-EGFR-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研究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检索疾病靶点。在Venny 2.1网站筛选出黄连和龋齿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在线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组,建立龋齿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用浸有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黄连组大鼠将浸有黄连(5.8 mg黄连融入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2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对变异链球菌菌落数进行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连中有11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54个靶点,调节多个分子通路,从而治疗龋齿。槲皮素、小檗碱、黄藤素、小檗浸碱和四氢小檗碱等是核心成分,AKT1、JUN、IL-6、TNF、Bcl-2为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信号受体调节剂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和受体配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群体增殖负调控等;MF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区、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和质膜蛋白复合物等。KEGG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IL-17、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黄连治疗龋齿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治疗后血清Bcl-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KT1、JUN、IL-6、TNF等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连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参与调控龋齿的靶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开发治疗龋齿的中成药的重要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