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本体感觉训练提高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研究。方法:收集在苏州瑞盛康复医院就诊的术后2个月3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入选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可以独立站立及步行,除外严重神经肌肉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足部残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16)。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再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每周治疗5~7 d,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10 m步行时间评定,平衡检测仪上进行重心轨迹长度评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的10 m步行时间、重心轨迹长度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t=-3.561,P=0.008;t=2.85,P=0.001)。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加快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胆消黄汤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66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科常见病,据资料报道,约85%足月儿与绝大多数的早产儿于出生1周内产生黄疸,且其中约5%~10%属病理性黄疸,难以自行消退,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导致脑损伤[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前外侧区组合穿支皮瓣在严重创伤肢体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于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创面,保肢风险明显增加 [1, 2]。患者常合并肢体主干动脉的损伤,或为保证远端肢体血供充足,不允许将主干动脉作为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 [3]。因此,游离皮瓣的修复余地非常有限 [4],部分患者因缺少合适皮瓣覆盖创面而被截肢 [5]。随着对穿支皮瓣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严重外伤肢体的保肢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自2019年1月起,我们采用不同组合方案的股前外侧区穿支皮瓣对严重创伤后濒临截肢的患者行保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几种手术切口瘢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当皮肤损伤深及真皮网状层时,任何创面的修复均会伴瘢痕形成,由于外科手术切口深度往往在真皮网状层及以下,因此手术切口瘢痕是一种常见且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美观,严重者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针对各种瘢痕的治疗已有许多措施,然而对手术切口瘢痕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方法认识不足,为引起临床重视,概述几种手术切口瘢痕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小鼠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阿霉素(ADR)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模型,探究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6)和FSGS模型组(ADR组,n=18),分别按照1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ADR,采集注射ADR后的7、14、28 d小鼠以及注射生理盐水后的28 d小鼠的血液、尿液和肾组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血肌酐﹑尿肌酐﹑尿蛋白含量,将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和Rho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射ADR 7 d后,ADR组小鼠的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注射ADR 7 d后,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小鼠的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 、Rho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注射ADR 28 d后,ADR组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程度恶化、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病变纤维化,表现为严重的肾脏损伤。 结论:ADR可成功诱导小鼠FSGS,Synaptopodin和RhoA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足细胞损伤,进而促进小鼠形成FSG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窦阻塞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以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为起始病变的肝脏血管性疾病,严重HSOS病死率超过80%。因而HSOS的早诊早治对于延缓该病进展、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且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相似,导致该病的误诊率较高。本文主要对HSO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血管移植桥接巨大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烧伤整形外科、头颈外科等最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头皮缺损常导致颅骨外露、坏死、感染等,严重者累及脑组织。目前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皮片、局部皮瓣、扩张皮瓣等移植修复。后期往往面临植皮术后贴骨瘢痕溃疡、局部皮瓣修复面积有限、扩张皮瓣需有充足的扩张时间等问题。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已成为主要的修复方法之一,针对头部大面积软组缺损,全身可利用组织瓣及可供吻合受区血管选择有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自体血管移植桥接重建血供的巨大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一期股前外侧Flow-through嵌合穿支组织瓣修复儿童腕部Gustilo Ⅲ C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0年9月,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1例腕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儿,急诊一期行骨折内固定,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并应用股前外侧游离Flow-through嵌合穿支组织瓣覆盖创面,嵌合组织及肢体一期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组织瓣外观不臃肿,并恢复保护性感觉;左腕关节屈伸、旋转功能,以及左手抓捏、各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皮肤类器官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严重创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发生率高、危害大、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是临床常见难题。大面积皮肤缺损难以自愈,主要采用皮肤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自体皮瓣移植来源有限,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人工皮肤机械完整性差、无法整合,会形成瘢痕,同时也有免疫排斥的风险。皮肤类器官技术能够高度模拟人体皮肤组织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创面治疗上的不足,为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目前,皮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相对较为成熟,但现有皮肤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与真实的人体皮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每种构建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哪种构建方法最佳尚无定论。因此,笔者从类器官与皮肤类器官技术及皮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两方面对皮肤类器官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建结构及功能更为复杂的皮肤类器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