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运动负荷]、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LVEF、LVEDD、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LVEF、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345、2.480、3.165、5.016、2.059、4.582、7.443、3.353,P<0.05),两组LVEDD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335,P<0.05).结论 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CHD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的效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患者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12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大小、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TFIAC分级、年龄以及有无后组脑神经相关症状与术后即刻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可能有关(均 P<0.10);纳入上述影响因素建立术后即刻面神经功能的预测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713,预测精度分别为77%、71%。纳入影响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大小、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有无小脑或后组脑神经相关症状)以及Samii分级,建立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94,预测精度分别为77%、78%。 结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后即刻和6个月面神经功能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临床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过渡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而制订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患者机体的平衡力、移动力、肌力及耐力四方面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过渡期康复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做常规的康复相关健康宣教及随访,比较2组完成康复训练后简易机体功能评分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144例,每组72例。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平衡试验、4 m定时行走、定时端坐起立试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总分分别为(3.05 ± 1.01)、(3.74 ± 0.58)、(2.75 ± 0.76)、(9.44 ± 2.16)分,对照组分别为(2.82 ± 0.86)、(3.30 ± 1.02)、(2.24 ± 0.74)、(8.33 ± 2.4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287~-2.001, P<0.01)。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为12.5%(9/72),对照组为23.6%(1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0.348, P<0.05)。 结论: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所制订的个体化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可以为临床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过渡期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卒中早期康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影像组学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影像组学方法对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反应(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新辅助治疗前接受磁共振高分辨T2WI成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直肠癌患者,在高分辨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容积感兴趣区(V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值收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筛选对肿瘤pCR有价值的特征,利用Random算法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n=64)与测试集( n=16)进行机器学习,建立决策树(DT)、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增强树(XGBoost)4种机器学习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别计算AUC、敏感性、特异性及95% CI,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差异。 结果:80例直肠癌患者pCR 15例,占18.75%;非pCR 65例,占81.25%。共提取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8个最有价值的特征。测试集DT、LR、RF、XGBoost 4种分类器模型的AUC分别为0.870、0.801、0.912、0.945,其中XGBoost分类器模型的AUC最大,与DT、LR、RF分类器模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 P=0.006; P=0.009);其他3种模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LR-RF=0.083; PDT-LR=0.113; PDT-RF=0.879)。4种分类器模型敏感性分别为78.57%、64.29%、78.57%、85.71%,特异性分别为95.38%、84.62%、92.31%、98.46%,95% CI分别为0.775~0.935、0.696~0.882、0.827~0.964、0.870~0.984。 结论:基于高分辨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pCR有预测价值,其中XGBoost模型预测效能优于DT、LR、RF,可以用于辅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并整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关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经过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8篇,总结出15条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包括管理/训练模式、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频次、运动安全性5个方面。结论:在证据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具体的临床情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改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间质性肺病的呼吸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异质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下降。ILD运动受限的病生理机制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骨骼肌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呼吸康复治疗对ILD安全、有效,能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呼吸困难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该篇综述总结了ILD呼吸康复治疗的研究证据、目前的指南推荐、ILD的呼吸康复治疗个体化的特殊问题以及ILD合并肺动脉高压、ILD急性加重期呼吸康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注意力障碍及多动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MPB)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注意力障碍及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训练、社交沟通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MPB治疗。2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SNAP-IV评定量表(家长版)、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SNAP-IV、IVA-CPT各项因子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MPB治疗能有效改善ASD患儿注意力障碍,并纠正其多动行为,从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期干预对152例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开展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抽取浙江省磐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152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77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系统保健和育儿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和个体化训练,分别于矫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进行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评价,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体格和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矫正月龄6个月和矫正月龄12个月时,干预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94.2 ± 5.2)分比(85.3 ± 6.1)分、(104.9 ± 3.9)分比(91.7 ± 5.7)分],PD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93.7 ± 4.3)分比(81.7 ± 5.5)分、(96.9 ± 3.8)分比(83.9 ± 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对其体格、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伴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测PH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生期协作网7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2周且确诊BPD的77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等围生期资料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计算机随机按8∶2比例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非参数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队列间差异;根据是否存在PH,分为PH组和非PH组。在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D伴发PH的高危因素,基于BPD严重程度和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应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对预测模型进行模型区分度准度、临床适用度的评估。 结果:777例BPD早产儿中130例伴发PH,发生率为16.7%。777例BPD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8.7(27.7,30.0)周,其中男454例(58.4%),女323例(41.6%)。训练队列共622例,其中PH组105例、非PH组517例;验证队列共155例,其中PH 25例。训练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低( OR=0.87,95% CI 0.76~0.99),剖宫产出生( OR=1.97,95% CI 1.13~3.43),小于胎龄( OR=9.30,95% CI 4.30~20.13),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 OR=4.49,95% CI 2.58~7.80),晚发型败血症( OR=3.52,95% CI 1.94~6.38)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OR=8.67,95% CI 3.98~18.91)均为BPD伴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和BPD严重程度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 CI 0.79~0.88)、0.87(95% CI 0.79~0.95),列线图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的对角线,临床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 结论:5 min Apgar评分低、剖宫产出生、小于胎龄、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BPD早产儿发PH的风险增加。据此及BPD严重程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为预测BPD伴发PH的发生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个体化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