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医院市属中医医联体基层医院检验科共43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授课模式对其进行临床基础检验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受培训者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同时通过问卷星生成试卷进行考核,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比培训前后受培训者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的测试成绩,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基层单位临床检验的培训,培训后总测评成绩比培训前显著提高.超过85%的受培训者表示"互联网+"培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更好地消化培训内容以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86%的检验人员更愿意接受"互联网+"培训模式,同时95.3%的基层检验人员表示希望定期举办此类培训.结论 医联体背景下对基层医院医学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临床基础检验培训是必要的,同时"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基层培训中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五位一体"交互模式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中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天地人三才一体整体观、以人为本医德观、未病先防治养观等思想都是对中医药内涵的科学诠释.在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可以从中医药文化入手,将中医药传播到社会的更多人群.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随着媒介的发展与进步,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模式,构建"学校-医院-社区-机构-社会"交互模式,以满足社会全层次人群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激发全社会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同,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普及以及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优化"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培训的行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以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 and product,CIPP)及柯氏模型为导向的"互联网+中医护理"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行动研究是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培训效果。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2019至2020年211名"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为研究对象,组建行动小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行动小组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培训方案、"互联网+中医护理"编制要求、"互联网+中医护理"流程的案例优化方案和"互联网+中医护理"的评价模型。培训结束后通过成绩比较、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比较护士知识技能和相关态度、对培训项目总的反应和感受,以及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为(85.16±6.22)分、案例考核成绩为(81.22±7.03)分,高于培训前理论成绩(61.23±12.90)分、案例考核成绩(59.54±14.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相关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实施、培训保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后,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在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过程、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地持续改善护理培训的研究方法,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通过行动研究构建的"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烟台山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根据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与护理,试验A组实施居家中医特色护理,试验B组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疾病严重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试验A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试验A组;试验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A组;试验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试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与常规治疗及传统中医特色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地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治疗疗效,对减轻DPN疾病症状程度、稳定其血糖情况均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患者角度调查分析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现况和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从患者角度调查分析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现况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政府部门改进该项惠民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住院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回收403份问卷。403例被调查的患者中,仅有30.3%(122/403)使用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超过50%的使用者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项目不够全面,无法满足需求且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欠佳、收费偏高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P=0.001)和相关服务平台的认知缺乏( P=0.003)是影响患者使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要因素;而担心该服务无法保证上门护理的质量( χ2=8.68, P=0.033),以及担心个人信息安全( χ2=8.23, P=0.038),则可降低患者使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在上海市试点开展的11大类"互联网+护理项目"中,患者最倾向于选择的是各类注射占63.0%(254/403)、标本采集占58.1%(234/403)、皮肤护理占57.3%(231/403)、健康指导占57.3%(231/403)、康复护理占56.8%(229/403)和中医护理占56.6%(228/403)。 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普及性均存在较大的优化、改进和提升空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激励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服务安全保障机制,持续改进服务项目,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重度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延续护理组给予"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服药依从性、骨密度值。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6.92 ± 0.93)、(6.72 ± 1.04)、(6.28 ± 1.26)、(6.27 ± 1.21)分,常规护理组分别为(6.27 ± 1.27)、(5.55 ± 1.24)、(5.28 ± 1.59)、(4.60 ± 1.71)分,延续护理组依从性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2组各时间点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97~6.172, P<0.01)。服药后1、3、6、12个月延续护理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分别为-2.97 ± 0.10、-2.92 ± 0.11、-2.88 ± 0.11、-2.87 ± 0.13,常规护理组分别为-2.99 ± 1.08、-3.01 ± 0.11、-3.02 ± 0.11、-3.02 ± 0.11,延续护理组骨密度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89, P>0.05),2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215、5.992、6.726, P<0.01)。 结论:基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以大大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减少脆性骨折发生,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云上中医管理体系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依据国家关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要求,仙居县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破解山区群众看好中医难、基层中医馆运行难、基层中医药监管难问题为导向,于2021年11月开始整合县域中医药资源,组建巡回医疗团队和县域中药师审方团队,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打造云上中医管理体系,并逐步在2个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牵头医院和完成数据对接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的中医馆中推行。该体系包括云上中医馆、共享中药房和云上中医智治平台3个场景模块,可实现远程复诊,统一审方、调剂、代煎和配送,以及饮片质量和代煎环节的追溯管理。在云上中医管理体系的支持下,截至2023年4月,能够正常运营的中医馆由2021年的5家增至20家,各中医馆能够常态化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均保持在6项以上,中医馆开具中药处方的总量由2021年的27 915张增至2023年的65 142张,其中通过云上中医平台开具中药处方的总数量也由2022年1月的432张,增至2023年12月的6 330张,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体验,可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核病互联网诊疗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需频繁往返医院复诊,给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医患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诊疗在结核病诊治及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建议就结核病互联网诊疗中功能定位、医疗资质、适用范围、管理团队、医疗模式、医疗规范、用药评估、注意事项、风险控制等十二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供同道们在实际工作实用中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以“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ealth management”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平台检索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相关文献,通过筛选与数据处理,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系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突现分析、时间线聚类图谱及关键词聚类视图,分析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最终共纳入1 294篇文献,自2013年起,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发文量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19年达到峰值。该领域核心作者为李灿东(44篇)等,研究机构和作者群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中医医院,关键词以“治未病”“中医体质辨识”“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糖尿病”为主,研究热点较为突出;其中“体质”突现持续周期最长(2008—2014年),“应用”突现强度最高(10.22),“大数据”等突现词近些年激增明显。关键词聚类主要可分为3类:(1)中医健康管理在社会热点需求方面的应用;(2)中医健康管理基础理论研究;(3)现代技术赋能中医健康管理。该领域代表性关键词在2016—2022年为“医养结合”“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智慧中医”等。结论: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主力集中,发展不均衡;研究热点以中医理论、慢性病防治、医养结合和社区应用为主;应用新兴技术的智慧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机构联动养护管理模式在失智老年人养老照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机构联动养护管理模式在失智老年人养老照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方便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精神卫生保健院、北京金海中医医院、北京颐慈园养老照料中心3所医养结合机构的80例失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2021年5—8月入组的失智老年人为对照组,2021年9—12月入组的失智老年人为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机构联动养护管理模式实施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Barthel指数和科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评价失智老年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激越行为。结果:最终纳入78例,试验组、对照组各39例。干预前2组失智老年人MMSE、Barthel指数、CM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MMSE得分为(17.36 ± 5.67)分,高于对照组的(15.05 ± 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3, P<0.05);试验组CMAI得分为(34.18 ± 4.37)分,低于对照组的(37.13 ± 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6, P<0.05);Barthel指数得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3,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机构联动养护管理模式能改善医养结合机构失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激越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