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腰部"筋"伤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量化评估腰部"筋"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90例被诊断为单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经3个月强筋功法训练后已无腰痛症状).在训练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所有患者L4~L5节段两侧多裂肌并测量多裂肌厚度、截面积,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多裂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①最终共收集9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28.49±5.8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20±2.45)kg·m-2.②训练前,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疼痛侧与非疼痛侧多裂肌的厚度、截面积及SW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训练后,浅层与深层多裂肌的深度及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训练后,两侧多裂肌厚度的平均值、截面积的平均值和SWV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1,P=0.004;r=0.316,P=0.003).⑤训练后,两侧多裂肌SWV重复测量的组内一致性良好(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是量化评估腰骶部"筋"形态功能的可靠手段,可用于指导和评价慢性筋骨病从"筋"论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3d、7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28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d、7d每隔 4h评估并记录 1 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d评定CRP、PCT、APACHE Ⅱ评分,并电话随访 28d再入院情况.结果 最终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有 43 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 3d和 7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 3d为 4.49(4.23,4.74)比 3.07(2.80,3.33),治疗 7d为 4.79(4.49,5.10)比 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 3d为 20.93(9.22,32.64)比 53.52(41.16,65.88),治疗后 7d为 3.72(0.17,7.28)比 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 比 33.64±11.30,P<0.01);治疗后 7d,治疗组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 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 2.73(1.36,4.09),APACHE Ⅱ评分(分):24.11±7.01 比 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 比 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 比 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 28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 比 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 27.9%(12/43),均P<0.05].结论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患者67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39例)和非心源性肺水肿组(28例).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肺超声检查,通过测量B线总数来计算B线评分,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之比(E/E');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利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B线评分与LVEF、E/E'、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B线评分及NT-proBNP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进而评价和比较B线评分与NT-proBNP在诊断心源性肺水肿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B线评分、E/E'值及NT-proBNP值均高于非心源性肺水肿(t=7.517,t=10.537,t=31.857;所有P<0.001),而LVEF值则相对较低(t=-30.766,P<0.001).此外,B线评分和血清NT-proBNP、E/E'呈显著正相关(r=0.787;r=0.649;所有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05,P<0.001).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显示,以B线评分作为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指标时,其ROC曲线下的面积达到0.9595,AUC值超过0.9,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线评分>8时,其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95%,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此外,与NT-proBNP相比,B线评分在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诊断准确率较高,且灵活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将B线评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应用于基层单位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在基层单位对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丰宁县中医院、唐县妇幼保健院和容城县妇幼保健院4个试点单位共71 580例新生儿采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进行CHD筛查。同时收集未开展“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上述单位超声检查后转诊至河北省儿童医院CHD筛查诊治中心(简称本中心)并得到手术证实的CHD患儿262例(其中复杂型CHD 39例),以本中心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采用 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法对“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后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培训后试点单位与本中心复杂型CHD诊断结果,以及各试点研究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共检出CHD 553例(占筛查总例数的0.77%),包括66例复杂型CHD和487例简单型CHD。经本中心明确诊断发现,复杂型CHD假阴性3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1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漏诊1例,双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闭锁漏诊1例),复杂型CHD假阳性1例(主-肺动脉间隔假性回声失落误诊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复杂型CHD类型误诊5例(肺静脉共同腔闭锁误诊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狭窄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吊带误诊为左肺动脉缺如1例,主动脉重度缩窄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1例,主动脉峡部闭锁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最终确诊的复杂型CHD 68例(占CHD总数的12.3%),筛查总体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65/68)、99.8%(484/485)和86.8%(59/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复杂型CHD常规筛查诊断方法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2%(27/39)、95.5%(213/223)和61.5%(24/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2。“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后,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较前明显提高( χ 2=14.28, P<0.05)。“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筛查结果与本中心以及各试点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适用于基层单位开展新生儿复杂型CHD超声筛查工作;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CHD,基层单位超声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到诊治中心进一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低剂量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及三维打印模型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ULD)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及三维打印(3DP)模型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61例临床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分别行标准剂量(SD)和超低剂量CT扫描,SD和ULD扫描的管电压/管电流时间乘积分别为120 kV/100 mAs、80 kV/10 mAs。比较两次扫描的辐射剂量( E)、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骨皮质与周围脂肪CT值差值(CTc)。按照李克特5分评分法,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分别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两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生对3DP模型质量(模型清晰度及手术的指导价值)进行主观评价,评分≥3为诊断可接受影像图像和3DP模型质量。 结果:两次扫描间隔(9.23±1.92)d,骨折94处,与SD对比、ULD扫描无漏诊、误诊。噪声、SNR、CNR SD优于ULD( F=5.92, 9.70, 8.32, P=0.00),而CTc ULD优于SD( F=27.55, P =0.00)。SD和ULD扫描的图像评分分别为(4.97±0.18)和(4.21±0.71)分;3DP模型质量评分两者分别为(4.99±0.01)和(4.87±0.34)分;主观CT图像质量及3DP模型质量SD优于ULD( Z=-6.88, -2.91, P<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3DP模型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临床需求;SD和ULD扫描 E分别为(34.68±4.96)和(1.04±0.10) μSv,ULD明显优于SD( F=38.77, P<0.01)。 结论:采用ULD扫描E约为SD扫描E的3.00%,能满足临床诊断踝关节骨折及3DP模型打印诊断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动乳腺超声系统在乳腺非肿块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系统(ABUS)在乳腺非肿块病变(N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08例NML患者(共114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均为女性。以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US、常规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NML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ABUS与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14个NML病灶中,病理确诊为良性病灶65个,恶性病灶49个。ABUS诊断NML的灵敏度为77.55%,特异度为81.54%,诊断符合率为80.70%。三种检查方法诊断NML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为常规超声>ABUS>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US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对NML的BI-RADS分类诊断的Kappa系数值为0.71,一致性较强。 结论:ABUS是诊断NML的有效工具。使用ABUS对NML进行BI-RADS分类管理,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用于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造影检测(CTA)和TCD检测,统计TCD和CTA检测对不同位置颅内动脉的狭窄情况的诊断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统计TCD检测对不同位置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指标,评价TCD与CTA检测对不同位置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TCD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9.47%、91.18%、85.00%、90.62%、81.82%和96.55%,TCD检测对不同位置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7.30%、95.35%、91.25%、94.32%、96.33%和87.88%。TCD与CTA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6,0.858、0.758、0.833、0.800和0.852。结论:TCD检测对于不同位置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CT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及血管瘤所致上消化道黏膜隆起的分布和内镜特点分析(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确诊为血管或血管瘤压迫的108个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内镜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隆起主要分布于食管[50.9%(55/108)]和胃[47.2%(51/108)],各部又分别以食管中段[40.0%(22/55)]、上段[36.4%(20/55)]和胃体[66.7%(34/51)]、胃底[31.4%(16/51)]多见;多为脾动脉及动脉瘤压迫[29.6%(32/108)]、主动脉压迫[23.1%(25/108)]、孤立食管静脉瘤压迫[13.9%(15/108)]和胃黏膜下静脉及静脉瘤压迫[12.0%(13/108)],内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及血管瘤引起的上消化道隆起多由管腔外血管外压所致,但异位黏膜下动脉、孤立静脉瘤也不罕见,其分布广、胃镜下表现各异,EUS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联合彩色多普勒技术、CT平扫及血管重建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排粪失禁是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在临床诊治方面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对排粪失禁的诊治尚未形成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肠疾病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下,召集国内本领域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编写了《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存在排粪失禁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专科评分、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包括肛门镜和直肠镜检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经直肠腔内超声、核磁共振、直肠感觉和顺应性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结肠镜和阴部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检测)。治疗方式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本共识旨在规范排粪失禁的诊治流程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