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选择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有关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试验组使用利拉鲁肽,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活性药物、饮食干预或为基础药物对照。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并评估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采用Review Manager 5.4.1和STATA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组织[标准化均值差(SMD)=-0.69 cm 2,95%CI -1.09~-0.29 cm 2, I 2=78%, P<0.05]和皮下脂肪组织(SMD=-0.48 cm 2,95%CI -0.77~-0.19 cm 2, I 2=50%, P<0.05),另外也显著降低了体重[加权均值差(WMD)=-3.65 kg,95%CI -4.45~-2.85 kg, I 2=0, P<0.05]、腰围(WMD=-3.07 cm,95%CI -4.63~-1.51 cm, I 2=75%, P<0.05)及体重指数(WMD=-1.23 kg/m 2,95%CI -1.62~-0.84 kg/m 2, I 2=50%,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3至7月在江西省1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18岁及以上受试者4 790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受试者特征、疾病药物史、生活方式及心理情况等)、体格检查[测量计算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值]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A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例,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LAP、VAI、FPG、2hPG、TC、TG、LDL-C随糖代谢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HDL-C降低( P均<0.05)。根据LAP四分位数分为Q1组(LAP<16.52)1 196例,Q2组(16.52≤LAP<29.52)1 198例,Q3组(29.52≤LAP<50.22)1 195例及Q4组(LAP≥50.22)组1 201例。随着LAP水平的增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血压及BMI后,以低LAP水平组(Q1)为参照,最高LAP水平组(Q4)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2.26~3.83)和5.00(3.58~6.97)。 结论:LAP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LAP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的预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一项前瞻性研究基线数据的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5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HUA)和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国T2DM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WC)(传统肥胖指标)、臀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其另3个传统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及5个新型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形态指数(ABSI)、脂质蓄积指数(LAP)、相对脂肪质量(RFM)]。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HUA和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肥胖指标预测HUA和高血压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T2DM患者6 646例。其中,HUA组964例,非HUA组5 682例;高血压组4 388例,非高血压组2 25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除新型肥胖指标ABSI外,其余肥胖指标[4个传统肥胖指标(WC、BMI、WHR、WHtR)及4个新型肥胖指标(VAI、BRI、LAP、RFM)]均与HUA发生呈正相关( P<0.05)。男性VAI、LAP预测HUA的AUC分别为0.654、0.651,女性VAI、LAP预测HUA的AUC均为0.671,均高于传统指标。在男性中,9个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P<0.05),ABSI的AUC(0.643)最高;在女性中,除VAI、ABSI外的7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P<0.05),BMI的AUC(0.620)最高。 结论:在50岁以上T2DM患者中,BMI、WC、WHR、WHtR、VAI、BRI、LAP、RFM均与HUA发生呈正相关,新肥胖指标VAI和LAP对HUA风险筛查和人群健康干预方面与传统指标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在男性中,9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与传统指标相比,ABSI对该人群高血压的监测和干预具有一定优势;在女性中,除VAI、ABSI外的7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酶谱与甲状腺激素和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酶谱与甲状腺激素和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的关系,分析影响肝酶的因素。方法:选取700例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肝酶是否升高分为肝酶升高组和肝酶正常组,再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分别进行三等分分组。比较2组间及ALT、AST、GGT三等分分组间甲状腺激素和CVAI的差异,分析ALT、AST、GGT与甲状腺激素和CVAI的相关性。结果:肝酶升高组较肝酶正常组T 4、CVAI升高( P<0.05)。随着ALT、AST的升高,FT 3、T 3、T 4逐渐升高( P<0.05);随着ALT、GGT的升高,CVAI也逐渐升高(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LT、AST与FT 3、T 3、T 4呈正相关;ALT、GGT与CVAI呈正相关;CVAI与FT 3、T 3呈正相关;HbA 1C与FT 3、T 3和T 4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FT 3、CVAI和HbA 1C是ALT的影响因素,T 4是AST的影响因素,T 3和HbA 1C是GGT的影响因素。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和CVAI与肝酶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肥胖绝经后女性脂肪分布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肥胖绝经后女性脂肪分布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相关性。方法:选取非低体重绝经后女性293例,完善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仪以及双能X线骨吸收仪检查,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BMI组(18.5 kg/m 2≤BMI<24.0 kg/m 2, 91例)、超重组(24.0 kg/m 2≤BMI<28.0 kg/m 2, 115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 2, 87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绝经后女性肥胖组所有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均高于正常BMI组和超重组( P<0.005),肥胖组压缩强度指数(compression strength index, CSI),弯曲强度指数(bending strength index, BSI)和冲击强度指数(impact strength index, ISI)均显著低于正常BMI组( P<0.001, P=0.008, P=0.001)。肥胖组中腰围、腰臀比、总脂肪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是CSI、BSI和ISI独立于年龄、空腹血糖、BMI的危险因素( P<0.05)。内脏脂肪等级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是LSI、BSI和ISI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绝经后肥胖女性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降低,此人群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均与股骨颈强度综合指数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百岁老人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 M( Q1,Q3)为4.16(1.31,5.04)年,结局为全因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 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AUC为0.61(95% CI:0.57~0.64),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 P<0.05)。WCR次之(AUC为0.58),再次是BMI、LAP和腰围,AUC分别为0.55、0.55和0.54,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AUC分别为0.51、0.50和0.50。 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西省居民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江西省居民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基于2018年江西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结果,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同性别、不同CVAI水平(四分位数分组)纳入者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名,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不同CVAI水平组居民糖代谢异常患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随CVA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较男性增长明显。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CVAI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P均<0.05),在校正年龄后,CVAI仍与糖代谢状态显著相关,其中男性CVAI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之间的比较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优势比(95% CI)分别为2.40(1.66~3.46)、2.76(1.83~4.16),女性CVAI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之间的比较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 OR(95% CI)分别为4.81(3.45~6.72)、7.38(4.84~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再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女性CVAI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之间的比较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 OR(95% CI)分别为2.23(1.14~4.38)、3.87(1.7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CVAI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且女性较男性显著。CVAI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患病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糖代谢紊乱预测价值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TG/HDL-C比值、TG-葡萄糖(TyG)指数、TyG-BMI指数(TyG-BMI)、TyG-腰围指数(TyG-WC)、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数(METS-IR)、胰岛素敏感性评分(e-IS)作为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将受试者根据BMI值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24 kg/m 2)和超重肥胖组(24 kg/m 2≤BMI<30 kg/m 2)。采用 t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及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与HOMA-IR之间的相关性。以HOMA-IR作为参照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共纳入136例受试者,年龄(43.80±10.52)岁,其中男45例,女91例。体重正常组40例,超重肥胖组96例。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肥胖组受试者的腰围、HOMA-IR、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TyG-WC、VAI、LAP、METS-I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所有受试者中,FPG、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TyG-WC、VAI、LAP、METS-IR与HOMA-IR呈正相关( r=0.409~0.478),e-IS与HOMA-IR呈负相关( r=-0.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yG指数、TyG-BMI、LAP、METS-IR对于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具有较高的AUC(0.701~0.736)。 结论:TyG指数、TyG-BMI、LAP、METS-IR等在中国成年人群中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禁食疗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医禁食疗法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MS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正常饮食,观察组接受中医禁食疗法。比较两组血脂指标、AI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人体测量学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1±0.26)mmol/L]、总胆固醇(TC)[(4.31±0.26)mmol/L]、三酰甘油(TG)[(1.39±0.26)mmol/L]均低于对照组[(2.95±0.34)mmol/L、(5.24±0.33)mmol/L、(2.68±0.41)mmol/L]( t=13.16、14.85、17.82,均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0.09)mmol/L]高于对照组[(1.03±0.04)mmol/L]( t=10.21,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AIP(0.10±0.04)、HOMA-IR(5.12±0.42)均低于对照组[(0.28±0.10)、(5.80±0.67)]( t=11.21、5.76,均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腰围[(91.05±4.26)cm]、臀围[(98.16±5.06)cm]、内脏脂肪指数(VAI)[(3.94±0.52)]均低于对照组[(95.55±9.87)cm、(102.64±9.84)cm、(5.66±1.04)]( t=2.80、2.71、9.92,均 P <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101.52±13.52)U/mL]高于对照组[(80.01±6.82)U/mL]( t=9.52,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MDA)水平[(4.41±0.35)nmol/L]低于对照组[(6.26±0.61)nmol/L]( t=17.64, P < 0.001)。 结论:中医禁食疗法可有效降低MS患者AIP、血脂、腰围、臀围及VAI,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残余胆固醇与糖尿病前期转归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DM前期(Pre-DM)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SENSIBLE-Cohort研究,共纳入Pre-DM人群 2741 例,随访 3 年.RC=TC-HDL-C-LDL-C.Logistic回归分析Pre-DM进展为DM、转归至血糖正常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C的影响因素.结果 3年随访期间,1659例(60.5%)Pre-DM维持为Pre-DM,351例(12.8%)进展为DM,731例(26.7%)转归至血糖正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ADA诊断标准Pre-DM定义,在未调整模型中,高RC是Pre-DM进展为DM、转归至血糖正常的影响因素.校正年龄、性别、民族、BMI、SBP、吸烟史、饮酒史、血尿酸、TG、运动、肉类饮食后,高RC降低Pre-DM转归至血糖正常的可能性,RC不是Pre-DM进展为DM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DBP、2 hPG、TG/葡萄糖指数、中国内脏脂肪指数、脂质积累产物是RC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RC影响Pre-DM转归至血糖正常,RC与Pre-DM进展为DM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