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中心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治疗咽喉部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在治疗咽喉部病变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鼓楼医院行TORS治疗咽喉头颈部病变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咽肿瘤6例,咽旁间隙肿瘤3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与吞咽困难评分、术后有无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均通过TORS完成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良性3例,恶性6例,所有切缘均为阴性.TORS手术时间为55~140(85.56±28.77)min,出血量为10~50(23.33±11.73)mL,术后住院天数为4~7(6.00±1.00)d,恢复饮食时间为1~3(1.78±0.67)d.除1名口咽癌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伤口渗血,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4~86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 依据本中心现有病例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长期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TORS切除咽喉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婴幼儿心脏超声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 2.5 μg/kg与3.0 μg/kg对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方法:行心脏彩超检查需要中深度镇静的患儿111例,年龄1~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ex 2.5 μg/kg组(D1组,57例)和Dex 3.0 μg/kg组(D2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总镇静时间、生命体征、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等,以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起效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镇静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与苏醒有关的影响因素,选择更合理的临床镇静方案。结果:两组患儿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镇静时间D2组长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对总镇静时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年龄比较显示,≤12个月的患儿总镇静时间长于12个月的患儿( P<0.05)。 结论:与3.0 μg/kg Dex比较,2.5 μg/kg Dex滴鼻不仅可以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且可以缩短在院时间。患儿的总镇静时间与体重呈负相关,年龄可作为给药剂量的参考,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视所需镇静时长决定给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胃超声在特殊人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胃内容物的反流与误吸是围麻醉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床旁超声技术对特殊人群胃容量的预测已被证明具有确切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床旁超声评估特殊人群(包括急诊、孕妇、儿童等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禁饮禁食指南的患者)胃容量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拉鲁肽与恩格列净联用致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2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利拉鲁肽(0.6 mg/d),4 d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倍同时加用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伴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峰值分别为1 048 U/L和26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遂停用所有降血糖药,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同时给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10 d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4 U、晚16 U)餐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血糖得以控制,未再出现胰腺炎症状。考虑患者的胰腺炎可能与利拉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脂联素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益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接受PN(肠外营养)治疗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34例、非PNAC组51例。比较PNAC组与非PNAC组,PNAC组不同胎龄患儿血清APN水平,分析早产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APN在早产儿PNAC中的预测价值。结果:PNAC组第1、3、5周血清APN水平均低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PNAC组胎龄<34周的患儿第1、3、5周血清APN水平均低于≥34周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败血症、禁食时间、PN持续时间、脂肪乳累积量、氨基酸起始量、氨基酸累积量均是导致早产儿发生PNAC的影响因素(均 P<0.05)。血清APN预测早产儿PNA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 CI:0.722~0.906),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88,截断值为13.28 mg/L。 结论:血清APN对早产儿发生PNA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生素D补充联合中强度有氧训练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维生素D+中强度有氧训练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糖脂代谢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1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进行有氧训练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在生活、饮食等生活规律上不变(禁食含糖量较高水果与加入糖类的小吃、零食、糕点),对照组加补维生素D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中强度有氧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糖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糖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脂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脂代谢指标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7%明显少于对照组19.15%( P<0.05)。 结论:维生素D补充联合中强度有氧训练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PET/CT显像患者的心脏异常摄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行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患者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 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 000例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 18F-FDG PET/CT图像,显像前患者禁食12 h以上, 18F-FDG注射前空腹血糖水平需<6.7 mmol/L。左心室非基底段、非乳头肌部位的局灶性高摄取,高于左心室摄取的右心室摄取以及高于心血池摄取的心房摄取(左心室无摄取或低摄取时)定义为异常摄取,所有异常摄取的判定均由核医学医师进行视觉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 结果:2 000例患者年龄(60.5±13.2)岁,男性1 117例(55.85%),糖尿病患者138例(6.9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228例(11.40%)。恶性肿瘤、良性病变、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分别为939例(46.95%)、484例(24.20%)、557例(28.85%)。心脏异常摄取145例(7.3%),其中左心室、右心室和心房异常摄取分别为76例(52.4%)、18例(12.4%)和51例(35.2%)。左心室异常摄取76例中,25例(32.9%)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转移瘤及化疗相关性心肌损害;右心室异常摄取18例中,14例(14/18)由肺动脉高压引起;心房异常摄取51例中,20例(39.3%)由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异常摄取的患者中,PET/CT显像前无明确心脏疾病表现和证据的患者有71例(49.0%)。结论:肿瘤 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心脏异常摄取并不少见,异常摄取部位以左心室最为常见,冠状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是常见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APN与LPN治疗孤立肾肾肿瘤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孤立肾肾肿瘤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肾功能和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孤立肾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19例;年龄(58.6±10.1)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PN组(43例)和LPN组(24例)。RAPN组较LPN组的R.E.N.A.L.评分更高[(8.7±1.5)分与(7.9±1.7)分, P=0.042],两组年龄[(57.4±10.2)岁与(60.9±9.8)岁, P=0.185]、体质量指数(BMI)[(25.7±3.5)kg/m 2与(25.1±3.6)kg/m 2, P=0.518]及术前血肌酐[(102.9±31.6)μmol/L与(102.3±22.4)μmol/L, P=0.9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中采用低温处理,其中RAPN组9例(20.9%),LPN组3例(12.5%, P=0.59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肌酐等指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血肌酐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切缘均为阴性,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36.6±47.6)min与(125.3±34.4)min, P=0.311]、术中热缺血时间[23.0(16.0,30.0)min与19.0(13.5,27.5)min, P=0.260]、术中失血量[50.0(50.0,100.0)ml与50.0(22.5,100.0)ml, P=0.247]、术后住院时间[(6.6±3.5)d与(7.7±4.2)d, P=0.244]、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5)d与5(3,6)d, P=0.175]、术后禁食时间[(2.1±0.7)d与(2.2±1.0)d, P=0.72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8.6%(8/43)与16.7%(4/24), P=1.000]、术后血肌酐[145.2(128.3,191.3)μmol/L与157.8(136.2,196.3)μmol/L, P=0.229]及病理分期[T 1a/T 1b/T 2a/T 3a/T 4期:32/7/1/3/0例与17/5/0/1/1例, P=0.8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APN组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7%、84.9%、84.9%,LPN组分别为100.0%、95.5%、95.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6)。除去术前已发生肿瘤转移的10例患者(RAPN组7例,LPN组3例),RAPN组术后1、3、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8%、81.1%、81.1%,LPN组分别为100.0%、95.0%、90.0%,log-rank检验结果示两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采用低温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血肌酐( B=-72.191, P=0.04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HR=0.743, P=0.044)、病理T分期( HR=4.235, P=0.018)、术前存在转移( HR=18.829, P=0.035)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越小、病理分期越高、术前存在转移患者预后越差。 结论:尽管RAPN组肿瘤R.E.N.A.L.评分更高,手术难度更大,但可达到与LPN组相似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后,RAPN治疗孤立肾肾肿瘤更有优势。适当的术中低温处理可更好地保护术后肾功能。BMI、病理T分期、术前转移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越小、病理分期越高及术前存在转移患者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