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筹资政策分析——基于公平性视角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公平性角度对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的筹资政策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5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筹资数据,新农合数据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6)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信息手册(2008—2015),居民医保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2016)和中国社会保险年鉴(2009—2015).采用了根据支付能力筹资的方式来衡量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的公平性.选择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比较医保筹资公平性的具体指标.结果: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类似,个人缴费占人均筹资额比例低于1/4.人均筹资额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低于2%和5%,而个人缴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1%.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比例的差距有所扩大.结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医保采取的平等筹资掩盖了城乡居民在医保筹资方面的不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1949年~1978年)——兼论医疗保障政策史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49年~1978年这一历史阶段,受计划经济管理的影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始终未能走向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开放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却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原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历史时期,树立了世界初级卫生保健榜样的形象.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城市医疗保障建立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大制度之上,在农村则由农民自发创举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纪念《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全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经验及中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PHC)概念的提出为发展现代高质量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D-RCMS)的开展经验在PHC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后的40多年里,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古巴等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HC体系,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开展成效并不理想.中国大陆自2009年开始实行新医改,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但目前的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回顾并分析了《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多年里,全球发展PHC的现状及经验.认为中国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包括:未在战略上充分重视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专业培训、尚未建立起一支有活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质量PHC体系的双中心(双轮)驱动模式,即同时建设以居民为中心的PHC体制体系和以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希望这一模式的提出可以为中国新医改以及PHC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微观要素机制的演进和变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为中国特色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中国农村合作医疗70年制度变迁,是适应中国宏观体制机制变迁的结果,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向一元化体制机制战略转型的“活化石”.合作医疗的参保主体、基金筹集、管理经办和待遇支付等微观要素机制,分别与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耦合与适应,从要素制度的“渐进性”变革起始,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合作医疗实现整体性制度创新和变迁,构成了合作医疗制度演进和变迁的微观图景,并依此形成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特色逻辑,为解决当下新农合与城居保制度“整而不合”的实践难题提供借鉴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保减贫视角下中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贫困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给其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其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大.在医保制度实现人口宽度全民覆盖的背景 下,是否有效缓解了中老年CRD患者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因病致贫风险(IME)等问题已然成为掣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目的 通过多维度分析,系统把脉和精准锁定我国中老年CRD患者这一健康贫困高危群体发生致贫的脆弱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7月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以920户(2106例)中老年CR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WHO推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CHE)、IME方法测算其疾病经济负担,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CRD患者发生CHE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户家庭总体CHE发生率为20.65%(190/920),IME发生率为7.83%(72/920),其中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CHE发生率最高,为44.00%(11/2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户主,家庭是否有住院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种类,户主参加保险类型C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主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有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其他和未参保户主是灾难性卫生支出高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D患者自身健康能力的缺失,叠加住院、合并其他类慢性病等多种健康脆弱性,加剧CHE发生风险.现有医保制度,仅保障了老年CRD患者进入卫生领域的权利,缺乏对CRD患者中,其他和未参保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家庭的制度倾斜和贫困人口的精准锁定,需进一步加强对高卫生服务利用群体的医保覆盖深度与高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等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的协调与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健康公平视角下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发展实践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健康不均到健康公平的价值转变是公共健康治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公共政策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公平关乎基于健康需求的健康资源配置[1],解决健康不公平的问题是创造更加健康的社会的基础.《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书提出"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人人有权享有公平可及的最高健康标准[2]".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关系到全民健康权的实现,通过城乡医保制度制度的整合,降低城乡居民卫生经济负担,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别,是提升幸福感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2016年国家开始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进行整合,明确提出从六个方面进行制度整合,明确提出城乡居民医保统一覆盖范围、统一医保筹资政策、统一医疗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医保定点管理、统一医保基金管理[3].目前,我国全面构建了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其他多种形式补充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受公共卫生政策渐进性改革策略以及政策治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政策实施后依然存在公平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需要从原有的制度公平向实质公平跨越,在均衡健康资源配置、提高统筹层次等方面逐步健全和深化,助力于实现全民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劳动供给关系间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劳动供给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劳动供给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0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数据,建立生命质量指标,使用P SM-DID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劳动供给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和非农业劳动参与(P<0.01).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非农业劳动参与和农业收入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其占比分别为11.47%和12.77%.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较好地改善了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供给,对生产活动产生了正向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医疗制度的保障范围及水平,与我国人口疾病谱的趋势相适应,增强农村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劳动供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