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保基金监管政策议题属性、演进趋势与知识生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医保基金监管是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作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在政策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认和强化。本研究聚焦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至2024年3月颁布的22份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政策,深度剖析其议题属性,归纳总结政策变迁的演进趋势以及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生产模式。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的议题属性使得医保基金监管政策存在异质性面向,政策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复合化演进趋势,主要体现在监管体系与监管内容的综合化、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化、专项治理与常态监管的并行化以及常规手段与新兴手段的互补化4个方面。另外,贯穿于政策演化之中的知识生产存在4个不同面向,即问题纠偏、规范设定、试点经验和技术吸纳,与议题属性和政策演进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动态而又开放的知识生产系统,持续推动政策的更新迭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河北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略》评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晚清以来,西方医学知识与技艺在中国的引进、发展与演变,不仅直接促成了中西医学分庭抗礼的格局,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医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而言,医家和史家分别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作为殊途同归的“医学史”研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医学史是一门研究医学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医学的发展演进为研究对象,不仅探究医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变化,更是将医学置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察,探讨医学发展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关关系与影响。医学史是医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一般可将它分为综合史和专门史两大类 [1]。医学史最初是一块遗世独立的狭小的园圃,完全由医生们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而灌溉栽培着。只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的后期,这个题目才吸引了其他类型的历史学家的兴趣,这些人把这个专门化的体裁携入了更加宽广的社会史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们也把社会史的方方面面都引进了医学史研究,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我们今天经常要把它叫作“医学与健康的历史” [2]。只是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者的基本关注点并不在疾病和医学本身,而不过是希望通过疾病医疗这一角度来增益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藉此探讨来体现、说明和诠释历史上社会文化的状况及其变迁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感染病医学的40年:传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历经40载,《中华传染病杂志》见证了时光的变迁,记录了我国感染病领域的发展与演进。这份珍贵的刊物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一线感染病医师的精神家园与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它承载着无数临床医学先贤的智慧和努力,也承载着我们学科发展的各个里程碑。40年来,《中传染病杂志》与时俱进,不断传递着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感染病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的学科从曾经的挑战与困难中茁壮成长,借助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思维的革新,我们不断挑战前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增长解释框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新医改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模迅速增长,衍生出财政负担持续加重、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资金分布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囿于对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内涵和增长根源性动力认知的含混,传统经济学有关对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增长的解释缺乏说服力.鉴于此,从新的经济学角度揭示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增长的本质性驱动框架已成为指导我国公立医院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采用复杂系统建模法测度了新医改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规模增长状况;归纳了当代公立医院日渐复杂的制度谱系;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制度自身成本和制度变迁成本的观点,从制度成本分析入手,提出在价格规制的前提下,公立医院通过规模增长补偿制度性成本是最佳策略;最后,围绕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经历的囚徒困境博弈、猎鹿博弈、守规博弈三重情境,探明了我国公立医院规模从单体规模增长到延伸性规模增长、再到协同性规模增长的演进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本草经典理论体系之饮片炮制论
编辑人员丨2024/8/17
中医临床用药有 2 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药材炮制成饮片后方能入药,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功效属性均源自饮片;二是饮片需经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复方配伍后使用,这样才能以君、臣、佐、使的和合之力发挥最佳疗效.炮制是形成性、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的重要阶段,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必经过程.炮制的自身发展也经历了从临床用药需求到药性形成需求的升华,从简单净制处理到水火共制成就药性的演变,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生物变化的递进,从产地粗加工到减毒增效、改性存效的精妙工艺传承.从炮制称谓演变开始,系统梳理炮制方法变迁、炮制目的演进、炮制工艺的传承,以期勾勒出本草经典中蕴含的中药饮片炮制科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演进逻辑及走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背景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既往研究较少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演变逻辑和发展趋势,较难全面回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如何产生、演变和走向等问题.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发布现况、演进逻辑及未来走向,以期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3 月,检索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及省级相关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平台,以获取 1997 年 1 月—2022 年 3 月国家层面发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相关政策(n=98).借助政策取向分析模式,对纳入政策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变迁历经了4个核心阶段:以"转型建框"为中心的初步探索阶段(1997-2002 年)、以公共卫生网底为抓手的规范建设阶段(2003-2008 年)、以机制改革为重点的繁荣发展阶段(2009-2016 年)、以提质赋能为核心的深化变革阶段(2017-2022 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变迁遵循着以下演变逻辑:动力机制由市场化向专业化与社会社群联动治理演变,目标取向由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执行策略选择由以权威工具为主向多种工具协同转变,政策话语由以经济学话语为主向多元化话语规则转变.结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应促进双协同治理框架和机制创新,加强专业系统间协同及其与社会社群治理体系的有效协同联动;促进以健康为核心的社区价值医疗和信任医疗,建立和完善基层特色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价标准;促进政策工具的多元化运用和匹配性,适应社区卫生健康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的演进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吸虫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有专门防治机构的地方性、传染性疾病.本文通过史料考证,描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制度条件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如何建构、延续和变迁,分析评价了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的历史作用、贡献和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北旧石器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大量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显示,受到地理区位与MIS3阶段以来气候变化双重影响,华北地区的本地文化与新来者持续移动扩散.本地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并不断与新来者交流融合,演进为以船型细石核技术为特色的华北旧石器晚期文化.来自欧亚大陆西侧的莫斯特与石叶技术,亦对华北地区有显著影响.MIS3阶段,外来影响仅表现为在高纬度地区向东扩散.应对MIS2阶段的环境压力,石叶与楔形细石核技术先后南下.华北地区原住民则可能是通过便于高流动性活动的船型细石核技术等适应方式,更好地维系了生存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的变迁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1951年有学者提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念至今,尚无DIC诊断的金标准.现行的DIC诊断标准多达十余种,且频频修订,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将从DIC概念演进、诊断标准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中医进修到中医温课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中医科学化”方针指引下,全国多数地方在1950年代初都开展了中医进修工作,以使中医业者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能够承担更多的医疗预防工作.1954年后,“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逐步得到贯彻执行,“中医科学化”方针被否定,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成为新的政治任务.在西医学习中医过程中,中医本身的学术水平不断受到质疑,遂有吕炳奎倡议中医温课,此后各地普遍开展中医温课.分析中医进修到中医温课演进的曲折历程,以及中医进修内容的反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1949年以后中医政策的变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