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高度近视患者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ICL V4c植入术发展、ICL V4c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ICL V4c植入术后生存质量,旨在为高度近视ICL V4c植入术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矫治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眼),其中19例(38眼)行传统无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植入术(ICL V4组),26例(52眼)行ICL V4c植入术(ICL V4c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裸眼视力(UDVA)、矫正视力(C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以及总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术后1周、1、3个月U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和柱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两组拱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前房角较术前降低( P<0.05);术后1周、1、3个月,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1.00;术后1周、1、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周、1、3个月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视觉质量与传统ICL植入术相当,临床应用更方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远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中央孔型pIOL植入术,且完成术后5年随访的患者资料共50例(95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9.27±7.81)岁。随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及并发症至术后5年,计算术后1个月和5年的安全性指数(术后矫正视力/术前矫正视力)和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采用配对 t检验、重复度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5年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16±3.04)、(-0.19±0.55)、(-1.14±0.84)D。术后1个月及5年的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24±0.27和1.13±0.27,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4±0.25和0.87±0.26。术后1个月时,76只眼(80.00%)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期矫正度数±0.50 D及以内,92只眼(96.84%)在±1.00 D及以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607, P=0.175)。术后5年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3.87%( t=27.411, P<0.001),拱高平均下降106.32 μm( t=6.596, P<0.001)。 结论:植入中央孔型pIOL用于矫正中高度近视眼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中央孔的存在可维持眼压的长期稳定,对避免前囊膜下混浊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央孔堵塞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新型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治疗-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视力提高情况(△LogMAR)与术前球镜度(SD)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802例(1 380眼),术前SD -23.50~-6.00(-11.54±3.59)D。根据患者术前SD将患者分为A组(-10 D
1。△LogMAR和组别之间存在相关性( P<0.001);B3、B4组患者术后△LogMAR明显高于A、B1、B2组(调整后均 P<0.001)。B组患者术后眼压高于A组( P<0.001),且术后高眼压的比例更高( P=0.008)。 结论::ICL-V4c植入术治疗SD≤-1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治疗-22~-16 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收益高于>-16~-6 D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晶状体眼ICL V4c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度近视25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ICL V4c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视觉质量。结果:患者术后各时点BCVA(logMAR)、UCVA(logMAR)均优于术前( F=236.779,1 106.872; P=0.000,0.000);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102,1.973,0.998; P=0.105,0.121,0.391);术后3个月、6个月球差均明显低于术前( P<0.05);术后各空间频率下的调值传递函数(MTF)值及斯特列尔比(SR)均明显提高( P<0.05);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缺损(MD)及模式标准差(PSD)升高( F=42.656,50.155; P=0.000,0.000);术后2周及6个月时视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 P<0.05)。无青光眼或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可改善患者主客观视觉质量。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中央孔型 质量,视觉 Implantation, lens, intraocular,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central pass Quality, visual...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ICL-V4c植入术并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使用IOLMaster 500测量每例患者角膜屈光度、眼轴、前房深度(ACD),并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得出IOL度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度(K1、K2)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23, P<0.001; F=14.64, P<0.001)。K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上升趋势;K2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测量值均明显大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5),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降低趋势。ACD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90,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呈平稳趋势。眼轴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度数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角膜屈光度及ACD的测量可能受ICL-V4c植入的影响,IOLMaster 500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IOL度数不受ICL-V4c的植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短期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12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植入V4c ICL晶状体的低度近视患者490例(707眼),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计算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以及稳定性。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6±0.079)LogMAR,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26±0.21,最佳矫正视力(-0.079±0.080)LogMAR,安全指数为1.13±0.18。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的占比94.9%,可预测性为99.1%;等效球镜度在术后1个月为(-0.063±0.135)D,术后6个月为(-0.071±0.126)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78±258)个/mm 2,术后6个月为(2 953±206)个/mm 2,损失率为(1.05±0.39)%。术后1个月拱高为(498±143)μm,术后6个月为(474±177)μm。ICL更换比例为1.4%。术后未出现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ICL植入术(中央孔型,V4c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具备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且预测性高,患者视力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矢量分析法评价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和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散光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01/2022-12在我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T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55例90眼.术后随访1 a,观察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情况,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散光矫正效果,并采用QIRC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 a,98%术眼UDVA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性指数为1.11±0.14,有效性指数为1.11±0.15;97%术眼散光的误差角度在±15.以内,散光的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散光矫正指数为0.83±0.13,误差角度为1.00°± 4.49°,成功指数为0.21±0.15.术后1 a,纳入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QIRC量表总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且QIRC量表总分的增加量与术前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s=0.215,P<0.05),提示术前近视程度越高,TIC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越显著.结论: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安全有效,且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超高度近视眼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行中央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植入术(ICL-V4c)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且双眼等效球镜度(SE)≥-10.0 D的患者15例(30眼),所有眼均行ICL-V4c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 h、1周、1个月、9个月时视力、眼压的变化,并采用OCTA监测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拱高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h时,上下鼻颞4个方向的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时间点各区域血流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行ICL-V4c植入术早期对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有影响,随时间延长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对于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盘旁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