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豹纹状眼底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不同屈光状态大学生豹纹状眼底(TF)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年9~12月单纯随机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学生346名纳入研究。行裂隙灯显微镜、非散瞳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眼生物参数测量和非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对比观察黄斑区是否有TF的受检者基本特征、眼生物学参数差异。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受检者分为无近视组(SE>-0.50 D)、近视组(SE≤-0.50 D)。近视组再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
26 mm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F的危险因素。对独立危险因素与TF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346名受检者中,近视组324名(93.6%,324/ 346),其中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73(21.1%,73/346)、167(48.3%,167/346)、84(24.3%,84/346)名;无近视组22名(6.4%,22/346)。黄斑区有TF者294名(85.0%,294/ 346),其中无近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40.91%,9/22)、58(79.45%,58/73)、145(86.83%,145/167)、82(97.62%,82/84)名;无TF者52名(15.0%,52/346)。黄斑区有、无TF者性别构成比( χ2=4.47)、SE( t=6.29)、AL( t=-8.29)、前房深度( Z=-2.62)、晶状体厚度( Z=-2.23)、平均角膜曲率半径( Z=-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E、AL是影响TF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随近视程度、AL增加,TF发生风险增加( P趋势<0.001)。 结论:天津医科大学学生TF总检出率为85.0%。无近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者眼底均检出TF;近视程度越高,AL越长,TF可能性越高,程度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学生远视储备与近视眼发病率关系的队列研究:安阳儿童眼病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及其与近视眼累积发病率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队列研究。纳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基线时未患近视眼且完成随访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 628人(2 628只眼),其中男生1 515人,女生1 113人,年龄(7.16±0.40)岁。每年均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远视储备数据,并对基线时远视储备范围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分析;采用眼生物测量仪获得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联。 结果: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学生的远视储备为(+1.09±0.78)D,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分别为(22.66±0.72)、(2.88±0.24)、(7.80±0.25)和(3.62±0.19)mm。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的学生随访1~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5%、21.5%、35.6%、47.6%和64.1%,在3、4、5年时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基线时远视储备分别为>+2.00 D、>+1.50 D且≤+2.00 D、>+1.00 D且≤+1.50 D、>+0.50 D且≤+1.00 D、>0.00 D且≤+0.50 D、>-0.50 D且≤0.00 D的学生,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和4.6%、26.3%、52.3%、78.6%、92.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0.59, P<0.001)。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5年后屈光度数=-3.135+1.692·基线远视储备( R2=0.454, P<0.001)。 结论:远视储备越小的学生其近视眼累积发病率越高。监测儿童远视储备并及早保护以减少其消耗,及时发现近视眼高危儿童,对于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3月15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殊类型白内障眼的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时代,精准的眼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是术后获得良好屈光状态的前提条件。光学的测量方法能提供精准的眼部生物学数据,另一方面IOL计算公式从理论公式、回归公式到人工智能参与的最新一代的IOL计算公式,能进一步提高IOL屈光度的准确性,且新一代IOL计算公式中的多数公式能通过网络资源免费获取,将新一代IOL公式应用到特殊类型白内障的IOL屈光度的计算中,能提高术后屈光状态的准确性、提升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本文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包括硅油眼、长眼轴、短眼轴、角膜屈光手术术后和成熟期白内障的IOL计算公式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AL-1000A与Lenstar LS 900对眼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国产眼生物测量仪FAL-1000A与进口眼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 900这2种设备测量屈光不正人群眼生物学参数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2022年8—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就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受检者386例(386眼)。采用国产眼生物测量仪FAL-1000A及进口眼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 900测量并记录眼轴长度(AL)、角膜平坦轴曲率(K1)、角膜陡峭轴曲率(K2)、平均角膜曲率(Km)、眼轴曲率比[眼轴/曲率半径(AL/CR)]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并分别采用配对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估2种设备测量值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FAL-1000A测量AL、K1,K2及AL/CR值均低于Lenstar LS 900的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AL-1000A与Lenstar LS 900测量的AL、K1、K2、Km、AL/CR具有高度相关性( r=0.98、0.98、0.98、0.99、0.97,均 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AL、K1、K2、Km及AL/CR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分别为-0.247~0.164 mm、-0.366~0.529、-0.689~0.454、-0.412~0.372、-0.067~0.054,分别有3.6%、3.9%、3.6%、4.1%、3.1%点位于95%LoA之外,均显示2种设备获取生物学参数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FAL-1000A作为1种新型的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与Lenstar LS 900测量的AL、角膜曲率、AL/CR等参数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屈光不正人群眼生物学参数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ICL-V4c植入术并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使用IOLMaster 500测量每例患者角膜屈光度、眼轴、前房深度(ACD),并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得出IOL度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度(K1、K2)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23, P<0.001; F=14.64, P<0.001)。K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上升趋势;K2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测量值均明显大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5),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降低趋势。ACD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90,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 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呈平稳趋势。眼轴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度数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角膜屈光度及ACD的测量可能受ICL-V4c植入的影响,IOLMaster 500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IOL度数不受ICL-V4c的植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眼科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ZW-30与Pentacam AXL对眼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ZW-30与眼生物测量仪Pentacam AXL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3年8月22—29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每位患者分别使用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ZW-30和眼生物测量仪Pentacam AXL测量并记录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平坦轴曲率(K1)、角膜陡峭轴曲率(K2)、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TW)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分别采用配对 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估2种设备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ZW-30测量的CCT、ACD及WTW值均高于Pentacam AXL的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ZW-30与Pentacam AXL测量的AL、CCT、K1、K2、Km、ACD及WTW具有高度相关性( r=1.00、0.97、0.99、0.99、0.99、0.86、0.94,均 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AL、CCT、K1、K2、Km、ACD及WTW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分别为-0.129~0.114 mm、-15.80~27.80 μm、-0.770~0.639 D、-0.774~0.874 D、-0.787~0.746 D、0~0.975 mm、-0.538~0.639 mm,分别有1.0%、3.1%、4.1%、3.1%、3.1%、3.1%、1.0%的点位于95%LoA之外,均显示2种设备获取眼生物学参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ZW-30作为一种新型眼科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与Pentacam AXL测量的AL、CCT、角膜曲率、ACD、WTW等参数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用于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参数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近视发生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安阳儿童眼病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小学生5年间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趋势,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的1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 986人,其中男生1 126人,女生860人,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每年采用1%环戊通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SE),采用眼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平均角膜曲率(Km)等,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根据随访时近视发生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持续近视组、非近视组和新发近视组,又根据发病年龄将新发近视组细分为8岁近视组、9岁近视组、10岁近视组、11岁近视组和12岁近视组,比较各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加,所有儿童的屈光度均逐渐向近视漂移、眼轴逐渐增长,各组内相邻随访年龄间SE和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相同随访年龄下,近视发生越早,其近视屈光度数越高,AL越长;各相邻组间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12岁随访年龄下各相邻组间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非近视组,屈光度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向正视漂移,5年平均SE变化速度为(-0.23±0.27)D/年,AL亦缓慢均匀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18±0.13)mm/年;在新发近视组中,近视发生前第3年、第2年和第1年的SE年变化量分别为(-0.32±0.25)、(-0.45±0.33)和(-0.98±0.44)D,AL年增长量分别为(0.25±0.12)、(0.32±0.15)和(0.48±0.19)mm,SE和AL变化速度均在近视发生前开始加快,并于近视发生后变缓,各近视前后不同时间段SE和AL变化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新发近视组中发生近视时男生的AL为(24.11±0.70)mm,明显长于女生的(23.60±0.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9.71, P<0.001)。LP随年龄增加而下降,9岁前下降速度较快,9岁后下降速度变缓。持续近视组和8~11岁近视组的LP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48±0.19)、(-0.44±0.20)、(-0.49±0.16)、(-0.51±0.18)、(-0.48±0.19)D/年,明显快于12岁近视组的(-0.42±0.17)D/年和非近视组的(-0.37±0.15)D/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不同随访年龄K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L在儿童近视发生的前3年内开始加速增长,在近视发生后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仍明显快于非近视儿童;在此过程中,LP下降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Km无显著变化。相同年龄下男生发生近视时的AL比女生长。AL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指标,评估时要考虑性别差异,更要关注AL的增长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PCI生物测量仪的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采集屈光不正儿童右眼数据,以评估两仪器间一致性.其中部分儿童接受了My-opia Master重复性、再现性评估.数据包括眼轴(AL)、平坦角膜曲率(K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J0、J45.[结果]136人纳入一致性研究,其中58人纳入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Myopia Master在AL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再现性(重复性Sw=0.02 mm,ICC=0.999;再现性Sw=0.04 mm,ICC=0.998),在角膜曲率测量显示中等的重复性[Sw范围:(0.04~0.12)D,ICC:(0.861~0.991)]和再现性[Sw范围:(0.06~0.20)D,ICC范围:(0.835~0.992)].Myo-pia Master与IOL Master 500测量平均差异为AL(-0.01±0.04)mm、Kf(-0.09±0.15)D、Ks(-0.47±0.40)D、Km(-0.28±0.23)D、J0(0.18±0.20)D和J45(-0.01±0.12)D.[结论]在儿童近视筛查中AL和角膜曲率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和再现性,但临床上AL和角膜曲率在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之间不可互换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50岁以上人群视盘周围脉络膜分层厚度的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人群视盘周脉络膜大血管层及中小血管层的厚度与眼部及全身参数之间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1年“北京眼病研究”人群3468名,平均年龄(64.4±9.6)岁.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详细的眼科检查及全身系统检查.SD-OCT对视盘旁区域的扫描采用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 mm环形扫描,利用自制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受试者右眼视盘旁八个方位(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的脉络膜大血管层及中小血管层厚度,每个位置之间间隔45°.将脉络膜厚度与人口学、全身系统、眼生物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视盘旁八个方位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及中小血管层厚度.结果 可测量视盘周脉络膜血管层厚度者3000名(86.5%).视盘周脉络膜全层平均厚度为(134.12±53.22)μm.脉络膜大血管层平均厚度为(102.76±48.17)μm,上方最厚(120.1±55.8)μm,下方最薄(79.3±40.5)μm,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平均厚度为(31.40±7.18)μm,上方最厚(35.3±9.9)μm,下方最薄(30.7±9.3)μm.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厚度与年龄(P=0.000)、眼轴(P=0.000)、β萎缩弧面积(P=0.000)、认知功能评分(P=0.01)有关.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与年龄(P=0.000)、眼轴(P=0.000)、α萎缩弧面积(P=0.002)、β萎缩弧面积(P=0.000)、认知功能评分(P=0.026)有关.结论 视盘周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及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上方最厚,下方最薄.较厚的脉络膜中小血管层厚度与较小的年龄、较短的眼轴、较小的β萎缩弧面积、较高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相关.较厚的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与较小的年龄、较短的眼轴、较小的α萎缩弧面积、较小的β萎缩弧面积、较高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生物测量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生物测量数据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0-2018年小于1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17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A超、角膜曲率计检查或IOL-Master 500检查.分析不同年龄(1~24个月组、25~72个月组及73~216个月组)、性别、单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白内障眼和对侧眼的眼生物测量数据差异.主要指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K1-K2).结果 117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平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分别为(21.92±1.76)mm、(43.78±1.81)D和(2.03±1.10)D.1~24个月组、25~72个月组及73~216个月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0.59±1.31)mm、(22.00±1.70)mm和(22.60±1.65)mm(F=11.99,P<0.001).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均无显著差异(F=0.330,P=0.720和F=0.625,P=0.537).不同性别患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均无差异(t=-1.862,P=0.065和t=1.709,P=0.090).单眼和双眼患者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均无差异(t=1.272,P=0.206和t=-0.145,P=0.885).单眼患者的白内障眼和对侧眼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也无差异(t=-0.624,P=0.536和t=-0.201,P=0.842),但白内障眼的角膜散光更大(2.05±1.00D、1.38±0.83D,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可能阻碍了角膜散光的生理性降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岁前眼轴长度增长较快,2岁后眼轴长度增长缓慢,这为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合适时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