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86例,随机将其等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护理组实施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营养指标测定值较干预前高( P<0.05),且护理组均较对照组高( P<0.05);护理组Ⅱ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05);两组干预后欧洲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各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高( P<0.05,且护理组较对照组高( P<0.05)。 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基于PG-SGA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血液学不良反应程度,并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87例接受IMRT及7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接受IMR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IMRT组完全缓解27例(31.0%),部分缓解60例(69.0%);3DCRT组完全缓解18例(22.8%),部分缓解61例(77.2%);两组近期疗效(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 P=0.232)。IMRT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0%、46.0%、23.0%,3DCRT组分别为70.1%、40.5%、10.1%,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 P=0.027)。对于接受IM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IMRT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0.3%(9/87),≥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28/8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8.4%(16/87),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7.0%(6/87);IMRT组与3DCRT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比3DCRT更具优势,尤其是颈胸上段、T 1~3期、肿瘤靶区体积≤40 cm 3、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更能从中获益,且不良反应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适合ENI照射的患者,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符合入组条件的92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NI组272例,IFI组652例,以倾向评分配比法平衡后,ENI组272例,IFI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行Log 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经倾向评分配比后,ENI组和IF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位随访85.9个月,随访率为95.9%。EN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31.7%和18.4%,IF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20.9%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N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43.7%和24.9%,IF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31.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体积、N分期、照射范围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癌、病变长度≤6 cm、T1~2期、N0~1期、Ⅰ~Ⅱ期、肿瘤体积≤50 cm 3、剂量>60 Gy、化疗1~2个周期ENI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的治疗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2级和≥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均 P<0.05),但两组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相对年轻、早期、颈胸上段食管癌接受化疗患者,给予ENI照射可明显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食管癌研究热点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特色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临床上常见的食管癌仍以中晚期食管癌为主,其治疗模式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如化疗、放化疗和化疗加免疫治疗),微创或开胸根治性手术切除加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后续依据术后病理结果给予辅助化疗、放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与过去相比,虽然我国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没有解决。本文对目前我国食管癌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小结,包括食管癌的病因预防与早诊早治、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食管癌手术入路和方式及淋巴结清扫选择、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选择中存在的争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珠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停药后出现的免疫相关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并在停药后出现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二线给予Keytruda(200 mg,静脉注射,每3周1次)治疗8个周期,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缩小,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用Keytruda 4周后,出现胸闷、气急,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网格状影。抗细菌治疗无效,使用足量激素2周仍未见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并加用吡非尼酮2个月后双肺间质性改变明显改善,但转移性腹腔淋巴结再次增大。文献复习PD-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发病的中位时间为用药后2.8个月,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短、呼吸困难,发热相对少见;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实变影;病理类型以机化性肺炎为主;轻症患者足量激素治疗后缓慢规律减量预后较好,重症患者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级以上病例病死率高。结论:需要提高对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的认识,停药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各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5I放射性支架用于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狭窄导致的吞咽困难是晚期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无法经口进食严重影响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所引起的营养不良状况也限制了放、化疗等标准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而导致生存率下降。 125I粒子放射性支架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恶性狭窄的方式,研究表明其相较于传统食管支架可更好地缓解吞咽困难并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就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的治疗、 125I粒子放射性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的初步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2020年间使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总客观有效率为9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7%、4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47%、32%,无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3%、53%、3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51%、36%。≥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6%。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放疗损伤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放疗损伤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新西兰指南协作组、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损伤预防护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2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证据检索、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按照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及推荐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系统综述2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实验研究2篇。最终从口腔黏膜炎、味觉改变或丧失、营养不良、放疗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8个方面汇总2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提取的证据可以为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损伤预防护理提供循证依据,各医院机构可按照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转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不同于欧美国家,我国食管癌在组织学分类上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手术是非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证实新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已成为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其与传统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相结合,可能为食管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