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语义分析的中药物料智能分类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课题组前期已建立了基于粉体物理性质的中药物料分类方法,但需涉及中药饮片的前处理、粉体制备、物理性质参数测定等较为繁琐的实验步骤.该研究采用语义分析的分词逻辑,选择已测定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并在聚类分析中分类界限清晰的36个模型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基础数据,建立同义词库及本地标准化语义分词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及设定的纳排标准,筛选粉性料、纤维性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共计55个关键词,计算关键词的权重值,并建立关键词匹配得分的算法及单一或多元物料分类的计算规则,从而构建中药物料分类的语义分析预测模型.在36个模型中药的语义分类结果中,除太子参为多元物料外,其余35个中药的语义分类结果与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2%.在模型验证中,除百部与炙益智仁外,其他中药的语义分类预测结果与粉体物理性质聚类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3.33%.表明基于语义分析的中药物料分类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为构建临方制剂工艺的智能决策技术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蒺藜生药粉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蒺藜生药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将 12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饮用水)及低、中、高剂量组(蒺藜生药粉 2.13,4.25,8.50 g/kg),各 30 只.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等体积饮用水(15 mL/kg),每天 1 次,连续 30 d.观察末次给药后及末次给药 30d后大鼠的体质量、一般情况(形态外观、中毒反应症状等);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检测血液细胞、血液生化、血清电解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给药期间各给药组大鼠均未见死亡及明显毒性反应.开始给药至末次给药 30d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均呈自然增长趋势,末次给药后及末次给药 30d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给药后,各给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灶状炎性细胞浸润,且高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末次给药 30d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雌性大鼠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网织红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中剂量组雄性大鼠MCH明显降低,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及Hb水平明显升高(P<0.05).末次给药 30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雌性大鼠MCV明显升高,低、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ALP及中剂量组雌性大鼠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高剂量组雄性大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长期(≥30d)给予高剂量(≥8.50g/kg)蒺藜生药粉对大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但随停药时间的延长大鼠可自行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蒺藜生药粉及其水提取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蒺藜生药粉及其水提取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蒺藜生药粉、蒺藜水提取物经口给予SD大鼠1个月.选取健康大鼠1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蒺藜粉低、中、高剂量组,蒺藜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时PCR检测大鼠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细胞色素7A1(CYP7A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α)表达,组织病理学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解剖观察肝重量、肝系数均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蒺藜粉高剂量组GOT显著升高(P<0.01),蒺藜水提物高剂量组GOT、GPT显著升高(P<0.05或P<0.01);蒺藜水提取物高剂量组GSH、MD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剂量组MD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SOD显著降低(P<0.05);蒺藜生药粉中、高剂量组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蒺藜水提物中剂量组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PPAR α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蒺藜粉中、高剂量组及蒺藜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灶状炎细胞浸润,且蒺藜水提取物程度更深.结论:蒺藜水提物对肝脏的影响较为显著,且蒺藜肝毒性机制可能是抑制PPAR α的表达,使CYP7A1、MDA的表达过度所引起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近视复明丸治疗近视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近视复明丸治疗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近视复明丸中药有效成分,检索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有效成分的靶点信息,检索GeneCards、DrugBank、OMIM、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获取近视的主要靶点;运用Cytoscape3.9.1 软件和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 48只 3周龄雄性普通级豚鼠,分为空白组、近视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复制成功后给予药物干预.予近视模型组 2mL生理盐水灌胃;中药高剂量组予 2mL近视复明丸药粉(给药浓度为 0.8 g/mL)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予 2mL近视复明丸药粉(给药浓度为 0.2 g/mL)灌胃.空白组予 2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 1次,共4周.HE染色观察巩膜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检测巩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水平.结果 近视复明丸包括有效成分 587个,相关作用靶点1 760个,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122个.网络分析的结果获得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MP-2等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631个条目,KEGG 通路富集筛选出151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近视复明丸能够明显降低豚鼠巩膜组织MMP-2 mRNA表达水平(P<0.01),同时提高TIMP-2 mRNA表达水平(P<0.05),促进巩膜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巩膜胶原纤维降解.结论 近视复明丸能降低MM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TIMP-2 mRNA表达水平,进而调控巩膜重塑,延缓近视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青柏散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青柏散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青柏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0、0.75 g·kg-1).每组取18只采用冰醋酸化学灼烧法建立口腔溃疡实验模型,各药物组分别散布相应量药粉,连续给药4 d,模型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溃疡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bFGF)、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另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稳定开口法建立疼痛实验模型,Von Frey法测定机械疼痛阈值.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的情况显著改善(P<0.05);口腔溃疡区黏膜皮层明显修复,溃疡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性因子bFGF和IL-2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给药处理使大鼠口腔溃疡区机械疼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 青柏散可明显加快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硬皮病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46岁,农民,于2015年10月26日就诊.主诉:全身多处皮肤肿硬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因受寒后出现全身多处皮肤肿胀,四肢发凉,手指遇冷苍白变色,感觉减弱,继而肿胀逐渐消退,出现颜面部、四肢皮肤僵硬.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硬皮病",经药物(具体不详)口服后症状无改善,为求系统治疗,前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颜面部、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僵硬,表情淡漠,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皮下脂肪略少,皮色暗红;舌质暗红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皮痹(寒凝血瘀证);西医诊断:硬皮病.中医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法.(1)针刺治疗:穴取大椎、命门、肾俞、脾俞、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 25 mm和0.25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进行操作.大椎向上斜刺13~25 mm,注意避免刺伤脊髓;命门、肾俞、脾俞、合谷直刺13~25 mm;膈俞向下斜刺13~20 mm;曲池、血海、三阴交直刺25~40 mm;足三里直刺30~40 mm.深度以患者得气为宜.合谷、曲池采用平补平泻法,大椎、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采用补法,膈俞、血海、三阴交采用泻法,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2)督灸治疗:嘱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沿脊柱正中(大椎穴至腰俞)均匀铺撒自制督灸药粉(附子30 g、黄芪20 g、党参20 g、葛根20 g、桂枝15 g、赤芍10 g、川芎10 g、红花10 g、僵蚕15 g,研磨成粉备用),然后铺上桑皮纸,将新鲜生姜约1500 g洗净捣烂去汁后铺于桑白皮纸上,最后将艾绒平铺于生姜泥上,点燃整条艾绒的头、中、尾3点施灸,连续灸3壮.以上治疗隔日1次,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全身皮肤已无僵硬、颜色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椒形药棉技术在术后刀口不愈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椒形药棉技术在术后刀口不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各类术后刀口不愈患者62例,均以棉条外裹红油膏制成椒形药棉,将其作为载体外粘各类祛腐生肌的药粉,填充各类疮腔,记录疗效、痊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19例,痊愈率62.90%,总有效率93.55%;痊愈时间(113.54±109.73)d;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椒形药棉技术用于治疗各类术后刀口不愈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粉防己碱对先天性膈疝大鼠模型胎仔肺Rho/Rho激酶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药粉防己碱(TET)产前干预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模型胎仔肺内RhoA蛋白和Rho激酶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将孕9.5d的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膈疝组和TET组,给予膈疝组和TET组除草醚灌胃建立CDH动物模型.孕16.5d给予TET进行干预.孕21.5d剖宫产取出胎肺,测肺质量/体质量比(Lw/Bw),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发育及肺血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o蛋白A及Rho激酶ROCK1的表达情况.结果 膈疝组胎肺明显发育不良,TET组胎肺发育接近对照组.膈疝组肺发育指标Lw/Bw、肺泡面积比(PAA%)及肺血管重构指标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LA%)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36 vs.4.24±0.31;33.60±3.12 vs.58.81±2.92;38.58±2.15 vs.61.20±3.23,均P<0.05).TET干预后Lw/Bw、PAA%、LA%指标较膈疝组明显改善(3.61±0.24 vs.2.11±0.36;42.46±3.68 vs.33.60±3.12;56.07±3.32 vs.38.58±2.15,均P<0.05);膈疝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64±2.41 vs.13.50±1.45;25.98±2.79 vs.16.47±2.07,均P<0.05),TET组WT%、MT%显著低于膈疝组(16.02±2.35 vs.26.64±2.41和17.96±1.95 vs.25.98±2.79,均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提示,RhoA、ROCK1表达由低到高为对照组、TET组、膈疝组(P=0.000).结论 先天性膈疝胎仔肺内存在肺发育不良和肺血管重构,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产前给予TET可能通过调节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发挥肺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辨证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辨证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为临床更有效地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麻仁丸组、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每组40例.在维持降糖方案不变和进行糖尿病便秘健康教育基础上,麻仁丸组予以麻仁丸通便,穴位贴敷组用大黄粉贴于特定穴位,辨证贴敷组进行虚实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粉贴于特定穴位,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3组治疗前后便秘严重程度、首次排便时间、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严重程度、首次排便时间、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便秘严重程度改善均优于麻仁丸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辨证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辨证贴敷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麻仁丸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辨证贴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辨证贴敷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穴位贴敷组;麻仁丸组总有效率为62.5%,穴位贴敷组为65.0%,辨证贴敷组为85.0%,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与麻仁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贴敷组明显高于麻仁丸组、穴位贴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情况,且便秘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辨证用药的穴位贴敷能明显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更能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怀柔医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就诊的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外敷肿痛安胶囊,将1粒肿痛安胶囊中的药粉以少量香油调成糊状,无菌棉签蘸取敷于创面,同时口服肿痛安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开喉剑喷雾剂喷于患处,2喷/次,4~5次/d.开喉剑喷雾剂与肿痛安胶囊外敷间隔1 h.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9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疼痛、流涎消失时间、溃疡消退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WBC和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WBC、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肿痛安胶囊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疗效显著,可迅速缓解患儿疼痛、流涎、溃疡等症状,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