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支持固定修复前后唇部美学区软组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前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行上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的病史、CBCT和三维面部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戴牙前后软组织的改变,将各变化量与患者基本信息、种植方案和剩余骨相关参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选择各软组织指标变化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种植固定修复后,上唇长(sn-sto)、上唇红长(ls-sto)、上唇红面积(UVA)显著增加(P<0.01),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s-E)显著减少(P<0.01),鼻唇角(∠cm-sn-ls)显著减小(P<0.01),人中长(sn-ls)无显著改变(P>0.05).除sn-sto和sn-ls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骨组织参数、种植方案、性别与各软组织改变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各软组织变化量与年龄和术前软组织情况广泛相关,个别与骨形态相关.结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鼻唇部软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唇红部扩大和突出.面部软组织变化主要与患者年龄及原有软组织条件广泛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原有软组织形态越凹陷萎缩,丰满度改善越明显,唇部凸度改变量与剩余骨形状也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伴有异位ACTH综合征的非典型胸腺类癌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 男,43岁.半月前出现四肢及颌面部水肿,全身无力,皮肤变黑,血压升高(157/88 mmHg).入院后发现严重的低钾血症(2. 39 mmol/L)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227. 00 pg/ml).采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监测一天中的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发现COR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鞍区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二维摄影测量脸型的口罩适合性检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各种品牌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讨快速根据头面尺寸匹配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方法 选择天津市定点医院的 202 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A、B、C、D、E 5 种品牌口罩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器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采用二维摄影测量获取研究对象形态面长及面宽,对应颜面分栏将研究对象脸型归为#1~#10 类.比较各颜面分区研究对象口罩通过率、不同品牌口罩测试通过率、不同脸型研究对象各种口罩测试通过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 202 名测试人员参加本研究.根据颜面分栏,其中#1 类脸型占比最多[43.6%(88/202)],其次为#3 类脸型[18.2%(37/202)],研究对象多为#1、#2、#3、#4 类脸型,共 176 名,占 87.1%.202 名测试者共进行 914 次测试,通过次数 678 次,整体口罩通过率为 74.18%.A、B、C3 种品牌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D、E口罩[87.03%(161/185)、85.57%(166/194)、82.02%(146/178)比 62.98%(114/181)、51.70%(91/176),均P<0.05],头戴式可调节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不可调节口罩[79.54%(587/738)比 51.70%(91/176),P<0.05],B品牌口罩对<#1~#5 类脸型的适合因数(FF)明显高于#6~#10 类脸型[200(163,200)比 132(86,200),P<0.05].结论 通过二维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对象面部信息并匹配相应口罩,医院在配置时可根据医务人员脸型分区占比情况匹配测试通过率较高的口罩.在口罩选择中,尽量选择头戴式可调节口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消融疼痛对肺静脉隔离时导管贴靠压力(CF)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 2023 年 2 月至 5 月因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 40 例.将两侧肺静脉各分为 8 个区域.记录导管与心房组织的CF和贴靠稳定(至少 50%导管贴靠时间CF≥10 g)的消融点数量.根据面部疼痛量表(修订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个消融区域取最大疼痛值.根据疼痛评分高低,将各区域疼痛评分较高的 20 例分为疼痛组,较低的 20 例分为普通组.分析各部位CF特征和与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 40 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共记录 3 832 个环肺静脉消融点,CF为(12.2±7.8)g.疼痛组的CF显著低于普通组[(11.1±5.1)g vs.(13.4±4.8)g,P<0.05].右上肺静脉顶部是CF最大的区域,为(16.5±5.8)g,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是CF最小的区域,为(7.5±3.7)g.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下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上部区域,疼痛组的CF均显著小于普通组(P均<0.05).在 3 832 个消融点中,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有 2 193 个(57.2%),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显著低于普通组(55.2%vs.59.5%,P<0.05).在右下肺静脉底部、右侧后壁下部、左侧前壁下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左侧后壁中部、左侧后壁下部区域,疼痛组贴靠稳定的消融点构成比均低于普通组(P均<0.05).此外,左肺静脉贴靠稳定消融点的构成比更低(54.2%vs.60.5%,P<0.05),尤其是在左侧前壁上部(左心耳嵴部),40 例患者 224 个消融点中,仅有 88 个(39.3%)贴靠稳定的消融点.结论:消融时疼痛会影响导管与心房组织的贴靠稳定,术者应实时监测CF,以提高肺静脉隔离效果,尤其是在疼痛更剧烈的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科导航系统引导下口腔颌面颈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外科导航系统在口腔颌面颈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口腔科2014-2021年64例异物取出术患者资料,其中对照组(n=52)接受传统外科手术进行异物取出,观察组(n=12)接受外科导航系统引导下口腔颌面颈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诊断部位多见于口腔颌面部,以非金属异物为主.观察组患者异物均成功取出,对照组96.15%的患者异物成功取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32.69%,P<0.05).结论 使用外科导航系统引导口腔颌面颈部深部间隙异物取出术可对异物进行精准定位,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口长度,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面部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改善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为眶周色素沉着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 2023 年 1~7 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 40 例眶周色素沉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2 组均采用刮痧加倒膜治疗,治疗组倒膜使用院内制剂祛黄面膜,对照组使用面粉代替.每次治疗前填写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计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拍照,通过Photoshop CS7 校正后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测量眶周色素沉着区域皮肤的L*值;治疗结束后,由未参与研究的医生依据照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2.06~53.90 增至41.59~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52 降至 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18/20).治疗 4 周后,对照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皮肤L*值范围由 33.34~52.46增至 38.39~5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均值由 6.25 降至 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满意度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1/20).组间比较,治疗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刮痧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的疗效明显,且中药面膜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刮痧治疗眶周色素沉着,其方法简验便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治疗黄褐斑经验撷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性色素异常疾病,好发于面部,女性多见.发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脑-皮轴是指肠道微生态,情绪行为和皮肤炎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认识黄褐斑发病涉及肝、脾功能异常的理论一致.张丰川教授基于上述理论,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兹略述如下,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标本配穴"取穴法,运用排针平刺(标穴,面部局部穴位)联合揿针(本穴,双侧足三里、关元)治疗,隔日1 次,每周3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Sunnybrook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各分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Sunnybrook、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功能(FDIs)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 87.5%(28/32).结论:"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减轻患者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等临床症状,增强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玫瑰痤疮面部潮红与红斑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持续型面中部红斑与潮红是玫瑰痤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对其病理机制了解甚少,并缺乏高证据等级临床研究支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强调将面部潮红与红斑作为独立的临床表型进行研究探讨的必要性,认为精神压力、焦虑和/或抑郁可能是其发病的使动环节。由精神因素出发,探索玫瑰痤疮面部潮红及红斑相关神经炎症与皮肤免疫及血管的关系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