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效果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并实施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了解其教学效果。方法:在临床真实案例基础上,以美国国家护理联盟仿真模拟框架为指导设计和实施医学生安宁疗护模拟教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2022年1至2月,对参加安宁疗护模拟教学的21名杭州师范大学医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经过分析提炼出3大主题,即模拟教学提升学生对安宁疗护内涵的认知,包括理解全人照护内涵,领悟全家照护理念,增强全队照护意识;模拟教学为安宁疗护技能提供训练场景,包括提高身体照护技能,提升沟通技巧;安宁疗护模拟教学需要优化,包括丰富案例情景和增加训练次数,增加对操作技能的指导。结论:模拟教学有助于医学生理解安宁疗护内涵,提高安宁疗护实践技能,后期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充实技能教学模块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模拟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培训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模拟器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证据支持模拟器训练有助于学员提高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本综述旨在系统介绍各种类型的模拟器,并总结现有模拟器的临床应用范围,讨论模拟培训对学员操作表现、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时间等临床结果的潜在影响,为ERCP模拟器提高学员技能认知和缩短学习曲线提供有效证据,并对未来的可能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虚拟仿真系统在PCCM学员临床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专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理论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参加过虚拟支气管镜培训的50名PCCM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分别在培训前、培训1周和培训2周对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23.0进行配对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50名PCCM学员均完成了虚拟仿真支气管镜培训,培训结束后理论成绩提升[(80.0±5.2)分 vs.(92.4±3.8)分],且参训学员在基础性操作总时间[(1 050.9±103.3)s vs.(386.4±47.7)s]、碰壁次数[(88.3±12.7)次 vs.(27.0±5.3)次]等指标方面均减少,肺泡灌洗液回收率[(27.6±7.4)% vs.(58.0±8.2)%]及活检阳性率[(19.2±13.1)% vs.(86.8±10.8)%]提高。最终成绩的学习曲线提示,培训第1周内成绩提升更快,培训第2周成绩提升趋于平缓。培训前后的调查问卷提示,虚拟仿真培训可提升学员对支气管镜检查的信心和熟练度。结论:参训学员经过虚拟仿真支气管镜系统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水平比培训前提高。因此,虚拟仿真支气管镜训练系统对于提高PCCM学员临床支气管镜的整体培训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用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程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程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目标,在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已经开设2年。本文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所开设的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程为例,阐述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并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参与教学的22名学生课后考核成绩均在80分以上,其中63.6%(14/22)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所有学生成绩均及格(≥60分)。学生课后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评分高于教学前[(302.64±41.34)分比(287.95±25.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5)。基础医学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将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技能和临床案例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4至2019年青岛大学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大赛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4至2019年青岛大学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大赛(简称大赛)结果,为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0至11月,采用资料分析方法,以青岛大学9所临床医学院2009~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实习阶段600名医学生(共有2 419名)的大赛成绩,以及对600名参赛队员和120名裁判的问卷调查结果为资料来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医学生在6届大赛各赛站的失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失分情况随大赛年份变化的趋势。结果:参加6届大赛的医学生占其总数的24.8%(600/2 419),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大赛,各赛站的失分逐渐降低[如病史采集站:(29.50±9.85)分比(25.50±6.43)分比(18.50±6.26)分比(16.50±4.74)分比(15.50±3.69)分比(13.00±3.50)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医学生在各赛站的失分随年份变化呈降低趋势( r=-0.436~-0.754,均 P<0.05);与其他赛站比较,各届大赛的综合技能站失分最多[如第二届:综合技能站(37.50±10.07)分比妇产儿科技术站(21.50±7.47)分比穿刺技术站(26.00±8.10)分比外科技术站(25.00±7.82 )分比急救技术站(23.50±7.47)分比体格检查站(22.50±6.35)分比病例分析站(25.00±4.08)分比病史采集站(25.50±6.43)分] ,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届大赛不同类型参赛队员的失分[如第五届随机队员(26.33±10.08 )分,随机与推荐组合队员队员(15.67±4.17)分,推荐队员(8.33±4.42)分]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赛队失分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操作的规范性与熟练程度70.8%(85/120)。98.5%(591/600)的参赛队员和95.0%(114/120)的裁判认为大赛能够巩固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结论:医学生在大赛中成绩逐年提高,且推荐队员的成绩高于随机队员、推荐与随机组合队员,大赛是巩固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建议在以后的大赛中增加参赛队员的数量,并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联合进行研究生培养为实例,通过对科研创新思维的构建、科研创新技能的训练以及模块化、多重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且深入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该模式有望为医学研究生培养带来积极影响,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多层级医学训练平台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对多层级医学训练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探索。通过建设多层级的临床技能训练平台,以临床基础技能训练平台、临床专科技能训练平台为基本核心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分层培训方案,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有效地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发挥医院技能中心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为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在岗前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不同的静脉穿刺病例开展培训,观察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在临床科室随机抽取40名岗前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均已获取护士资格证)开展培训,通过系统自带软件在培训前、培训后分别对40名学员进行虚拟静脉穿刺技术理论与操作考核。采用训练前、训练后自身对照进行研究(随机抽取病例考核)。培训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40名护士参加静脉穿刺虚拟培训,均顺利通过考核。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岗前护士接受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培训后,在操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方面都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都能熟练、迅速完成静脉穿刺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技能模拟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当前医学模拟教育中模拟技能训练向实际临床操作能力转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2006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783篇与模拟技能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V(5.7.R5)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以揭示转化效果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发文量和引文量均随年份呈幂指数增长趋势;美国、加拿大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多伦多大学医学中心贡献了最多的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的McGaghie教授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发现,模拟技能训练转化包括操作技能与非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高频被引文献揭示了该领域及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主要为虚拟现实模拟器的改进,儿科、护理、急诊学科模拟训练的临床应用结果,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结论:国际上针对模拟技能训练的临床效果转化研究正在快速发展。以内镜技术、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为代表的操作性技能的转化为研究热点方向,以交流技能、团队合作为主的非操作性技能及小儿急救技能、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效果为研究前沿。虽然多数技能模拟训练研究数量少,效果并不明确,但未来仍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确定模拟训练向临床能力转化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