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行治疗日期将其分为常规组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复发率、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和患者对相应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路径组患者入院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路径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及梗死后综合征,且路径组患者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对其护理模式的评价,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对其关爱程度等维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其治疗成本,并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并降低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复发率,同时,该模式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模拟教学结合CBL对胸外科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对胸外科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胸外科实习护生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选取2020年胸外科实习护生30人作为研究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CBL带教。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护生对教学的认可度。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培训结束后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实习护生在提高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突发应急应变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培训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等8个维度的教学认可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模拟教学结合CBL应用于胸外科护生实习中,可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进而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伴副大脑中动脉代偿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脑、视网膜或脊髓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1],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研究表明,TIA后短期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 [2],因此提倡对TIA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TIA的风险分层量表较多,其中ABCD 3-I评分 [3]包含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阳性等因素,临床认可度和可行性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点聚焦——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势似乎越来越被业界认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既是难点,也是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采取何种方式实施食管空肠吻合,使用管型吻合器、还是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何种方法更佳,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在现有吻合器械的条件下,使用线型切割缝合器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完成完全腔镜全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可能是最常用的选择,但这一吻合方式尚存诸多问题,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相信,随着适用于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的管型吻合器的研发取得突破,管型吻合器用于完全腔镜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必将重新成为主流。基于此,目前临床常规开展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应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应结合患者和医者的具体情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是否能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方法:随机选择60名三年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人)和培训组(30人)。对照组学生给予医患沟通基本知识培训及同伴角色扮演教学;培训组学生除对照组学生所学内容外,还额外增加了网络医疗平台案例讨论和临床见习项目。培训前后,利用自我测评量表和马斯特里赫特综合评价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自评和专家评价。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量表信度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训前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显著差异,经过培训后对照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明显提升;相反,培训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认可度以及专家评价中整体沟通能力和三个单项能力(探索患者需求、情感支持及移情)都明显提高。接受培训组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整体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F(time×course)=5.38, P<0.05,Partial η2=0.133]。 结论:通过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其急诊环境下医患沟通能力。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是医患沟通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内胆管癌的局部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内第2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早期IC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且一般认为ICC是肝移植术的禁忌证。对于无法行外科切除的晚期ICC患者,既往主要推荐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系统化疗,但收效甚微。近年来,以经动脉途径治疗、热消融治疗及放射治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手段逐渐得到临床认可,但是相关研究报道较为零散,无法为临床医师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参考。因此,笔者就ICC的局部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局部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的疗效,以期对ICC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更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在线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见习实习阶段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儿科学在线教学的看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轮转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见习学生和1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ase based discussion,CBD)、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完成2周在线带教。教学结束后,通过对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反馈。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学生都认同此次在线教学的总体安排;认为实际收获超过预期的学生占42% (21/50);认为实际收获跟预期相似的学生占58%(29/50)。此次在线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拥堵[82%(41/50)];其次是无法实现有效互动[20%(10/50)]。实习及见习学生均认为此次在线教学安排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总体(4.58±0.50)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4.42±0.58)分]和临床思维[总体(4.42±0.58)分]的培养最有帮助;相对认可度最差的是技能操作[总体(2.68±0.87)分]和科研能力[总体(2.98±0.98)分];对于医患沟通能力,见习学生的评分[(3.79±0.99)分]高于实习学生[(3.08±0.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习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帮助最大,实习学生认为在线CBD帮助最大。绝大多数学生(94%)认为未来有必要保留在线教学。 结论:儿科学在线教学受到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认可,对医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行动学习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行动学习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科见习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试验组学生采用行动学习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见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满意度。采用 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87.25±7.77)分比(74.58±9.85)分];试验组学生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理解掌握、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带教方法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人(94.3%)比20人(57.1%)、32人(91.4%)比22人(62.9%)、34人(97.1%)比27人(77.1%)、32人(91.4%)比22人(62.9%)、33人(94.3%)比24人(68.6%)和33人(94.3%)比25人(71.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行动学习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内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得到学生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相关因素在骨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关节退行性疾病,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群关节功能丧失的首要原因。骨组织破坏、滑膜增生、骨赘形成及软骨下骨硬化是该疾病主要的特征,典型症状为剧烈的关节疼痛。悄然之间,全球老龄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骨关节炎这一疾病也借此成为了影响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骨关节炎预防和治疗的花费也日趋增加,给全体社会和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骨关节炎被证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虽然与骨关节炎有关的诸多危险因素得到了证实,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免疫细胞在该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骨关节炎不可简单地被认定为一种软骨磨损。既往研究证实了软骨细胞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改变基因的表达,从而对骨关节炎的进行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免疫失调的水平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也预示着免疫反应与临床表现之间一定也存在某种巧妙的关联。对骨关节炎免疫浸润、基因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未来可能会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因此,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骨关节炎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该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或许能为将来对骨关节炎的诊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对神经外科实习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对神经外科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35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的34名实习生为研究组,采取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带教后比较出科考核成绩,并比较实习前后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及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采用SPSS 24.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实习后的神经外科理论知识成绩[(90.15±4.47)分]、操作技能成绩[(91.12±3.68)分]、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87.32±5.41)分]均高于对照组[(85.26±5.19)分、(86.14±5.25)分、(80.94±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实习后Mini-CEX量表评分均高于实习前( P<0.001),研究组实习后均高于对照组( P<0.001);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牢固掌握知识能力、提高临床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取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可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考核能力与专业素养,并可提高其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