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并分析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91.9±11.6)分,条目均分为(3.7±0.5)分,平均得分率为73.50%;“对于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率最高(87.08%),“面对疾病晚期情况不断恶化的患者”维度得分率最低(60.88%)。医生( B=-1.207)、护士( B=-0.912)、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 B=-1.417)、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 B=-1.20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 B=-7.849)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较低(均 P<0.05)。 结论: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主动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综合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及从业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利用和需求情况。方法:从不同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抽取480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质量、服务需求和利用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29份(89.38%)。在不同人群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求上,男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8例,女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1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χ2=7.184, P<0.05)。疾病信息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8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84, P<0.05)。服务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79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9例,不同机构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 χ2=17.219, P<0.05)。 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要程度高于男性。综合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所患疾病信息的需求和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高于养老院及社区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优势分析的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优势分析的急诊科护士的安宁疗护知识、态度、工作环境在预测其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为制订提高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水平的最优培训课程提供实证证据。方法:2021年1—3月,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缓和医疗照护自我能力量表、安宁疗护知识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美国重症护理协会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对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的湖北省22所三级医院41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优势分析。结果:415名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总分为(225.48 ± 60.61)分,安宁疗护知识总分为(12.44 ± 3.83)分,安宁疗护态度总分为(97.35 ± 9.07)分,健康工作环境总分为(72.00 ± 11.99)分。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与安宁疗护知识、安宁疗护态度、健康工作环境均呈正相关( r=0.181、0.232、0.393,均 P<0.01)。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工作环境、安宁疗护态度和安宁疗护知识分别解释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74.15%、14.97%和10.88%的方差。 结论:健康工作环境对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预测力最大,安宁疗护态度次之,安宁疗护知识最小。提示创建健康工作环境是提高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知识水平和培养积极态度也对此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科学研制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于2019年11—12月抽样调查上海市16个区217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选择调查2 982名开展过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总体行为频度介于“偶尔做”(3分)和“经常做”(4分)之间,得分(3.7±0.9)分,总分(52.1±10.0)分,平均得分率为74.5%。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行为频度最高(77.7%,2 317/2 982),在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推荐临终照护医疗机构方面实践不足(46.4%,1 383/2 982)。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医生、副高职称、目睹死亡过程、目前在安宁疗护科室岗位工作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践较好。结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总体频度较好,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存在差异。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并分析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男1 460名(20.8%),女5 567 名(79.2%);年龄(36.9±9.3)岁;护士2 682名(38.2%),医生2 442名(34.8%);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5 065名(72.1%);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者2 982名(42.4%),愿意从事安宁疗护工作者4 039名(57.5%)。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应答的得分为(8.9±2.6)分,平均正确率为59.0%;其中对于安宁疗护专业团队构成认知率最高(93.9%,6 597/7 027),对于安宁疗护服务情感投入的认知率最低(16.6%,1 165/7 027)。学历大专( B=-0.429)、学历中专及以下( B=-0.544)、护士( B=-0.652)、近郊区( B=-0.278)、社会办医疗机构( B=-0.891)、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 B=-0.329)、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 B=-0.28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 B=-0.820)的医务人员的知识得分较低( P<0.05)。 结论: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一般,应加强安宁疗护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促进安宁疗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机构护理员工作内容的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为规范医疗机构护理员工作内容提出专家建议。方法:查阅国内外医疗护理员相关文献,结合医院管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医疗机构护理员工作内容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条目池,通过专家会议法拟定了初版《建议》,最终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其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终版《建议》。结果:《建议》包括形成方法和构建、医疗护理员资质、日常卫生照护、休息与活动照护、饮食和排泄照护、协助标本采集、观察与巡视、情感支持及临终关怀等内容。结论:《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医疗护理员资质及工作内容给予规范和总结,为医疗护理员护理的培训及聘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现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现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2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各区中按每区随机抽取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各中心2021年1—12月开展住院、居家、门诊模式的安宁疗护服务情况。结果:发放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提供住院、居家、门诊安宁疗护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分别为13、16、14家。住院、居家、门诊服务人数分别占全年安宁疗护服务人数的77.93%(1 935/2 483)、6.36%(158/2 483)、15.71%(390/2 483)。各中心住院安宁疗护年服务58(29,137)人,设置床位数12(10,20)张,人均住院时间(29.55±11.18)d,床位使用率(55.51±30.02)%。中心城区床位使用率(74.76±19.33)%显著高于郊区(39.00±28.32)%( t=2.61, P=0.024)。各中心居家安宁疗护年服务10(3,19)人,人均居家时间(66.97±29.41)d。住院和居家模式服务费用构成中诊疗费占比最低[住院(8.61±5.27)%,居家(6.25±3.11)%],而药品费占比最高[住院(35.60±16.13)%,居家(49.58±9.16)%]。各中心安宁疗护门诊年门诊量95(58,199)人次,每周开放门诊2.0(1.0,4.0)d。住院模式以收治非恶性肿瘤慢性病为主(53.23%,1 030/1 935),居家模式(89.87%,142/158)和门诊服务(83.85%,327/390)均以收治恶性肿瘤为主。 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面临中心城区与郊区住院安宁疗护服务利用不平衡、居家和门诊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率低、住院及居家安宁疗护费用构成欠合理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安宁疗护培训项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研制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问卷,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所有条目的培训需求均>71.0%,培训需求总分为(2.58±0.63)分。各维度培训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2.59±0.64)分]、动作技能[(2.57±0.68)分]和情感[(2.56±0.70)分],具体需求最高的前3项为生前预嘱和法律知识(80.5%,5 660/7 027),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方法(75.3%,5 290/7 027),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压力和适应(75.1%,5 279/7 027)。女性[(2.61±0.62)分]、行政管理、医技及其他岗位[均为(2.68±0.56)分]、初级职称[(2.61±0.62)分]、未目睹临终患者死亡的过程[(2.65±0.58)分]、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2.68±0.55)分]的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更高( P<0.05)。 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均较高,建议靶向开展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安宁疗护培训,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终末期7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药物相关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终末期老年(≥70岁)住院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发生情况与特点。方法:采用老年人1年内死亡率预测指数评分,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61例次终末期老年患者,行基于DRPs Strand分类系统的DRPs类别、涉及药物、干预措施分析。结果:261例次终末期老年住院患者中,187例次(71.6%)患者存在672个DRPs,最常见的DRPs为安全性问题,包括药物不良反应271个(40.3%)及剂量过高149个(22.2%)。DRPs共涉及207种药物,发生DRPs频率较高的前5类药物依次为全身用抗感染药(20.7%,139/672)、神经系统用药(19.4%,130/672)、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用药(16.5%,111/672)、心血管系统用药(16.1%,108/672)及血液和造血器官药(13.7%,92/672)。由药师对672个DRPs进行干预,医师接受率95.7%(643/672)。干预建议中564个为用药调整,108个为用药监护。在用药调整干预中,280个(49.6%,280/564)建议为处方精简(停药或减量),精简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全身用抗菌药(29.6%,83/280)、调节血脂药(7.9%,22/280)及抗血栓形成药(7.9%,22/280)。重度失能与非重度失能的终末期患者相比,平均DRPs数量(2比1个)及平均处方精简数量(1比0个)显著升高( Z=-4.83,Z=-3.61,均 P<0.001)。 结论:终末期老年患者药物安全性问题突出,重度失能的终末期患者面临更多的DRP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危重症儿童临终关怀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临终患儿的权利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临终儿童是尤为需要关注的人群。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儿及其家属提供的全面照顾,使患儿痛苦减轻并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维护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为促进危重症儿童临终关怀的科学实施,特组织本领域的权威专家拟定了本专家共识,对多学科团队的组建及其职责、团队成员的培训、危重症临终患儿的识别和评估、预设临床关怀计划、症状管理、复苏抢救时的家属陪伴进行了详细描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